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几面有广告铭文的汉丹阳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波 《文物春秋》2007,(1):74-75
汉丹阳包括今天的皖南大部和浙江、江苏部分地区,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铜产地之一,汉武帝时设铜官主领丹阳郡铜冶事宜,铜矿的开采与冶炼日渐兴盛,随之丹阳铜及丹阳镜因质地精良而名扬四海。本文介绍了阜阳地区出土的4面有广告铭文的丹阳铜镜。  相似文献   

2.
皖南古代铜矿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皖南产铜史,古籍屡有称述,名遐海内,至今以钢陵有色公司为中心的现代采铜业仍是国内六大产铜基地之一,素有“铜都”之称.过去关于这一地区铜矿采冶遗址鲜为人知.1986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支持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铜矿考古课题组,在南陵、铜陵等县市文物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经过数载的艰辛工作,逐步揭示了皖南古代铜矿的真实面目,初步发现西周至唐宋时期的采冶遗址近百处,取得了重要的收获.笔者根据这几年皖南古代铜矿考古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谈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安徽宜城地处皖东南,矿产资源丰富,西周时期境内已有铜矿冶炼[1],春秋以后,青铜冶铸业得到迅速发展,“皖南地区丰富铜矿资源和大规模的采冶活动,又是青铜时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无疑在发展和促进长江下游地区青铜文化的繁荣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2]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丹阳郡治由丹阳迁至宛陵(即今宣城),西汉政府还在丹阳都设置铜官[3],负责境内铜矿的开采和治炼。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两汉103个郡国,设有工官10处。  相似文献   

4.
“丹阳铜”产地考略郭怀中汉“丹阳铜”闻名全国,时人称之为“嘉铜”、“善铜”。但是,由于时代变迁,“丹阳铜”究竟产于何地,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对此略作考证,以抛砖引玉。一位于今皖南的汉丹阳郡故地①,当时是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及冶炼基地之一,盛产嘉铜。据《元...  相似文献   

5.
丹阳郡在西汉至六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逐步成为南方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区。本文分两汉、六朝两个时期,从郡治迁移、辖县分布、郡县析置、户口增减、侨州郡县分布与设置等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基本釐清了丹阳郡的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情况。研究表明:(1)自汉武帝时改置丹阳郡以来,郡治先徙宛陵、东汉末年再迁建业,从此历六朝不改,丹阳郡成为六朝时期的"京邑首郡";(2)六朝时期是丹阳郡区域发展的重要时期,辖区变动也最为剧烈;一方面,人口增多,新县、新郡的析置频繁,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北方侨民的两次大规模南迁,特别是东晋南朝以降,辖区内增置大量的侨州(郡、县),进一步促进了本区的区域开发与繁荣,丹阳郡的区域中心地位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江小角 《安徽史学》2007,(3):123-124
安徽所辖的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黄山、宣城六市,习惯上称作皖南地区,也即长江安徽段以南地区.从考古调查和发现来看,这一地区商周时期大规模开采铜、冶炼铜和铸造青铜器,成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出土商周青铜器较多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根据要想追溯青铜器铜矿料来源,必须先了解古铜矿及其冶炼金属产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研究其输出方向这一思路,以前期提出的以较高含量的Se、Te、Ni(Co/Ni大多小于1)、Ag、Au等及相对低含量的Sb、Bi、Mo等作为安徽铜陵等地古铜矿冶炼产物一铜锭产地的特征指示元素为综合判别标志,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皖南沿江地区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Tc2007、Tc2005、fc12所用铜料不大可能来自铜陵地区,其余样品可能来自当地。鼎、(虚瓦)等大件样品可能在其它地区铸造后传人本地。研究结果说明,利用微量元素判断青铜器铜矿料来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皖南出土的锥形器、王字矛以及屯溪土墩墓出土青铜剑等个案进行了讨论,这对推动相关器物的深入研究、了解皖南青铜文化面貌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皖南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公案。对于这一事件历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审判。这是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破坏团结抗日、破坏统一战线、进行反共反人民活动的严重罪行。皖南事变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抗日民  相似文献   

10.
何郢遗址出土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地球化学示踪的方法对何郢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料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ICP-AES测试了样品的微量元素,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探索其在冶炼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和再分配规律,从而选出对铜绿山和皖南的铜陵、南陵铜矿具有指示意义的特征元素,作为判断其铜料输出路线的综合判别标志.结合文献和地质资料,可初步认为何郢遗址青铜器的铜矿料来自滁县.  相似文献   

11.
胡阿祥 《安徽史学》2016,(3):130-137
唐代以前的宣城,走过了由县邑到郡治、由江南西部的行政中心到江南地区的政治腹地与经济沃壤的历程。其间几个关键节点是:楚国置爰陵邑,西汉置丹杨郡,孙吴丹杨郡迁治建业,西晋分置宣城郡,六朝时代之宣城既为近畿要地、又逐渐成长为文化名邦。以南齐谢朓为标志人物的山水诗的创作与影响,既反映了南朝时代宣城的文化特色,也使得宣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山水诗都"。  相似文献   

12.
The ancient Chinese barium copper silicate minerals mainly comprise Chinese purple (BaCuSi2O6) and Chinese blue (BaCuSi4O10), which were widely used from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aw material of the pigment, a serie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to produce Chinese purple pigment under varying mineral conditions. The minerals that we applied in the experiment were quartz as the source of silicon, malachite and copper oxide as the sources of copper, barite and witherite as the sources of barium and lead oxide as the source of lea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barium copper silicate minerals and the purple pigment can be produced easily when witherite is used as the barium‐containing raw materi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neral resources, the birt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igment associated with a unique barium mineral resource. The Chinese copper‐based pigments are assumed to have been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and are presumably an outcom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in glaz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出土汉代青铜器数量众多,在考古学方面研究成果不少,但通过科技考古研究其产地的却不多。为研究广州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矿料来源,通过对广州出土西汉青铜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测试,与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出土同时期青铜器成分进行比较,发现西汉中晚期各地青铜器合金配比情况基本趋同。且根据含砷等微量元素这一显著特征,认为与广西合浦出土同时期青铜器矿料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测试的铅同位素比值高度集中,其矿料应该来自同一个地方。分别与广东、贵州、云南、陕西、河南等地战国至西汉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进行比对,发现与广东、贵州、云南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同属一个大的成矿区,与河南、陕西等地明显区别。验证了学者们在考古学研究认为岭南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产自本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富集在铜料中而保留其母矿信息的元素可以用于示踪青铜器的矿料来源,为了解郑韩故城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利用ICP-AES方法对郑韩故城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1个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原料来源。与小双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从商代中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原料来源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东周时期这一地区铜业发展状况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2005年霍邱发掘的三座汉墓,形制相同,均为平面呈刀形的土坑竖穴墓,时代为西汉晚期以后至新莽时期,为研究这一地区汉代文化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有象纹的汉代画像石主要发现于山东、江苏、河南,在陕西、四川也有零星分布。这种画像石始于西汉晚期,流行于东汉时期。在汉代,驯象传入中原分别通过南越和西域两条路径,而出现在画像石上的象纹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安徽淮北部分地区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地球化学示踪的原理,以特征微量元素作为判别标志,对安徽省淮北部分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铜器的铜料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其中部分样品的铜料可能来自铜陵地区,有的可能来自铜绿山及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8.
燕永成 《史学月刊》2007,13(7):84-91
为配合官方校书活动而展开的北宋汉史学,其著述以校订辩误为主。但自北宋后期开始,尤其到了南宋,考、论结合,专门评议,以及注重研究两汉典制的宋人汉史著述则明显占据主流。宋人的汉史研究实开明清补史派和考史派之先河,又开评论《史记》的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9.
徐州卫遗址位于徐州市中心彭城广场东侧,西距彭城路100米,北到大同街(图一),为明代徐州卫官署所在地。徐州市博物馆于2004年11月6日至2005年9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遗址文化层深约3米,厚约5米。从上至下依次为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