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河洛地区与河洛文化 在讨论河洛文化发展阶段之前,需要明确两个概念:一个是河洛地区的文化,另一个是河洛文化。河洛地区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这里的河指黄河,洛指洛水,河洛地区即为黄河中游和洛水流域的广大地区。黄河中游是指黄河由河曲而东。经三门峡、盂津、荥阳、郑州、开封,直达兰考境内;洛水发源于陕西冢岭山.经陕西洛南,  相似文献   

2.
“河洛”一词是我国史学界近年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地域概念。广义上讲,它指的是黄河中游、洛水流域这一辽阔的范围,具体的说,就是黄河从河曲(风陵渡)向东经三门砥柱。过孟津直达荥阳、郑州这段大河以南。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古时称河南地,也叫河洛地,而狭义的河洛则仅指洛阳。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陕西东部的洛水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包括当时著名的少梁(今韩城市芝川镇东南)、郃阳(今合阳县坊镇和阳村)、元里(今澄城县交道乡元里村)临晋(今大荔县朝邑镇东)、阴晋(今华阴  相似文献   

4.
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5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1992年5月,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管所,联合对洛地带进行了考古调查。洛,位于巩义市东北部,即黄河与洛水汇流...  相似文献   

5.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1991年撤销巩县,设立巩义市)城区以西3公里的康店镇康店村。它南凭嵩山少室主峰及近在咫尺的隋唐时的黑石关.东北濒临盛传为“河图洛书”出处的黄河与洛水交汇处——洛汭,是一块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6.
康百万庄园绝处逢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巩义市郊康店村,它南凭嵩山少室主峰及黑石关,东北濒临盛传为“河图洛书”出处的黄河与洛水交汇处——洛汭,是一块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该庄园依山就势,在邙山半腰平台地上靠山挖窑洞,临街建楼房,具有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典型的住宅建筑特点。 该庄园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  相似文献   

7.
《水经·江水注》载江水迳汉安县北。同卷洛水条下又载(洛水)东迳资中县,又迳汉安县。细读这两处文献,发现前者既说了江水经汉安县北,则汉安县治当在长江之南岸;而后文洛水条又载洛水经汉安县,洛水即今沱江,本为长江北岸的  相似文献   

8.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异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汴河兴废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通济渠西起洛阳,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利用黄河的一段达板渚(今河南汜水东),在板渚引黄河水东南流,途经中牟、开封、陈留等地而进淮河。当时,通济渠由于紧邻汴州(开封),故又名汴水、汴河。唐代,汴河成为输送江淮财赋的主干,为汴州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证;宋代,汴河更是与东京城(开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  相似文献   

10.
河洛地区──华夏文明的策源地陈昌远河洛地区主要指今黄河以南包括陕西潼关至郑州以南、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以及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相当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这个地区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国远古文明的核心区。在漫长的华夏文明史前时期...  相似文献   

11.
《水经·江水注》(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杨、熊《注疏》本)曰:洛水又东迳资中县,又迳汉安县……又曰:江水迳汉安县北。如此,则有两汉安县。一在洛水岸边,一在江水南岸。此当何解?有人以为,洛水岸边之汉安县  相似文献   

12.
洛水河床在隋唐洛阳城筑建前后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并非是筑城时将其改道,使其贯都。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最初主要是利用自然河流洛水,漕渠开通后,其漕运功能代替了洛水,成为运河的一部分。储藏通过运河运来的租粮的含嘉仓,其筑建年代在高宗、武则天时期。  相似文献   

13.
嵩山巍巍、邙山苍苍、黄河滔滔、洛水清清。在嵩、邙、河、洛交汇处,有一闻名遐迩的大型地主庄园,周围是北魏巩县石窟、北宋皇陵、杜甫故里、慈云古寺、东周故城、刘镇华庄园、巩县兵工厂等一批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嵩阴风景区、青龙森林公园、浮戏山风景区、河洛风景名胜区。然而,在旅游业红红火火的今天,为什么这座大型庄园至今“春风不度”呢?  相似文献   

14.
巩县宋陵     
巩县位于郑州、洛阳之间,南有嵩岳屏障,北依黄河天险,洛水东西横贯县境。北宋帝后陵分布在县西的孝义、芝田、西村、回郭镇公社三十平方华里的范围内。现存帝陵有:宋太祖永昌、太宗永熙、真宗永定、仁宗永昭、英宗永厚、神宗永裕、哲宗永泰陵,加上太祖父亲赵宏殷的宣祖永安陵在内统称“七帝八陵”。后陵二十一座,亲王冢十五座。另外还有寇准、包拯等大臣墓七座。(图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对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的佛寺作了相关探讨,把佛寺所在区域分为宫城中心区,洛水以北、洛水以南里坊区。同时分析了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佛寺的历史沿革、分布规律以及几座寺院的迁移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开封的终结     
正洛阳虽然没有关中"形胜之区,四塞之国"的地理优势,但北依黄河,南临洛水,且居"天下之中"。北宋时期定都开封,除北靠黄河外,几乎无险可守。故宋初关于立都何处,曾经有过一番讨论。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到洛阳巡幸,并打算以此为都,甚至还有定都长安之意。但其弟赵光义与群臣都力谏劝阻,赵光义等人的理由主要是开封有通江淮漕运之便。无奈之下宋太祖接受了群臣的意见,但他已经预见到由于开封无险可守,必须仰仗重兵,"患不在今日,自此去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赵匡  相似文献   

17.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以水道为纲记载地理信息的著名典籍,对于研究早期水道情况和政区变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以往对《水经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版本流传与郦学史方面,对郦注本文尚乏深入而细致的地理学方面的探究。因此,在文本校勘与史源探求工作的基础之上,选取《水经注》卷十五《洛水篇》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相关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郦注所记载的洛水相关水道与城邑进行全面的考释与系统的复原,不失为在《水经注》本体研究方面所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此外,以古今对照的形式编制出的《<水经·洛水注>河流名称古今对照表》与《<水经·洛水注>图》,不仅可以直观而形象地展现研究的结论,同时也可为相关研究者研读《水经注》提供便利。本文分上下篇,上篇已先行刊布,下编研究的范围自洛水东出散关至最终与河水交汇部分。  相似文献   

18.
洛阳和客家     
洛阳是驰誉中外的历史化名城,以古时位于洛水之阳(北面)而得名。  相似文献   

19.
一、北魏洛阳城遗址概况 北魏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与其下辖之偃师市、孟津县相毗连处,西距今洛阳老城约15公公里。北依亡邙山,南逾洛水,残坦逶迤,蒿榛丛莽,当年京华雄姿,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20.
正今人因受旁人介绍和渲染,多以为西岳华山至险,实则其险情已不如清朝,而清朝又不如明朝,究其缘故,概因前朝修路之举,致使有的路段已失去往日的险峻面貌。明万历四十年(1612),新科进士杨嗣昌游历西岳华山,登千尺峒、百尺峡,又经二仙桥,"过桥数转,为俯渭岩,岩名是后增称。顾见渭流屈曲,凡有五六折,蟠萦如带。外则黄河,内为洛水,洛不入渭。道士言近入渭者四年,群共相讶,以为川渎之一变也"。(杨嗣昌:《太华山记》,参见《杨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