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泡 《旅游纵览》2008,(9):79-79
中秋赏月吟诗,那是古人之风,现代人已经很少有人会有这种雅兴了。无奈之下,中秋月圆之时,人们也就只有吃吃月饼讲讲笑话了,不求高雅,只为开怀一笑。  相似文献   

2.
赏月佳联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留下了不少佳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四川巫峡瑶台有一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万山山秀秀非常。”此联不但描写每月特别是八月的月色,勾画每个山和千万个山的景致,而且“月”字和“山”字重叠出现五次,“明”字和“秀”字也重现三次,用此叠字描写景观,工整自然,别具景观,工整自然,别具特色。相传粤东才子宋湘,中秋之夜,仰望天上明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月到十五便团圆的特点。但他冥思苦想,拟不出相…  相似文献   

3.
神州月景奇观严彬中秋月圆,象征阖家团圆,是赏月的最佳时刻。在神州大地上,不仅有许多著名的赏月胜景,还有一些令人称奇的月景奇观。双塔交月在山西临猗县北,有两座砖塔,一名白蛇塔,一名许仙塔。奇的是,当中秋月明如昼时,双塔之影竟会在月下交融,被人们看作是夫...  相似文献   

4.
走月亮     
吴建 《南京史志》2022,(Z2):7-8
<正>一轮当空皓月,一块芝麻甜饼,满腔思乡激情,中秋月夜孕育了多少温馨的画面啊!儿时的中秋之夜,故乡有走月亮的习俗。顾禄《清嘉录·走月亮》记载:“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菴,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我们虔诚地拜了月,便拿着母亲烙的甜甜的月饼,边咬边出去走月亮。走月亮的人很多,大多是妇女和孩子,密密地挤在长满杂草的田埂上,像一条不见首尾的龙在银光里扭来扭去。月亮走我也走,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在农村就听说,八月十五中秋夜,民间有点瓜灯的习俗。如果谁家的老南瓜在这天夜里被偷了是好事,因此是不能骂的。但那时大人们都没有心思去做,却未见过瓜灯,亦不知“瓜”与“灯”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长大了来到城里。  相似文献   

6.
胡秉俊 《丝绸之路》2012,(19):52-52
中秋夜,无论天晴还是天阴, 月亮总会圆; 区别只是,凡人肉眼, 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 中秋节,无论咫尺还是天边, 亲情自然而然; 区别只是,个性迥异, 有的表现浓,有的看似淡。  相似文献   

7.
张宇 《神州》2011,(19):88-92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与家人远隔千里之外的今人于此时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赏月,其乐融融。但对于缺少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古人来说,亲人故友的远离可能意味着半生乃至一生杳无音信,这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隔离使他们在情感上苦不堪言,于是,在古人的诗词中,借月圆之夜抒发离情别意  相似文献   

8.
学子思绪     
胡成龙 《世界》2003,(9):37-37
又到了月圆中秋。夜,幽静得令人心醉。柔美的月光仁父慈母般地在身上抚摸着。阵阵凉风抚面而过,带着我的思念和祝福,静静地吹向那家乡的小站。  相似文献   

9.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因为这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的圆月。历代元宵节都有观灯的习俗,又称"灯节"。这天,人们要出门赏月,点起彩灯,燃放焰火,耍龙舞狮,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而吃元宵又有意味团圆、圆满之意。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山西晋中一代的民间调查,整理出许多在民间流传的避邪祈福习俗文化,有的习俗依然存在着,有的习俗随着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将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笔者展示这些习俗,为了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破除迷信,相信科学。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专卖店     
《旅游》2005,(9):96-96
惊喜特惠赏月套餐“璀璨晶莹明月升,温馨中秋八达岭”。每逢中秋来临,赏月团圆便成了热门话题。为此,八达岭温泉度假村推出了198元/位、398元/位的惊喜特惠赏月套餐,邀您“赏湖光月色,品美酒佳肴,观黑人演出,点心愿河灯,登夜色长城,抽幸运大奖。”活动时间:9月18日、19日  相似文献   

12.
傣族的“拜月”在傣族神话传说中,月亮是天的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刚强英勇,曾领导傣族人民打败了敌人。岩尖死后变成月亮,又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所以,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拜月,同时向天空鸣放火药枪,以表示敬意。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在草原上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在西方,执著的蒙古骑手,朝西放马奔驰,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节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沿着河流寻找一倒映在江中的明月,甚至要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找遍,然后才回家团圆吃月饼。青年男女借寻月的机会交往,培养感情。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摘葡萄、梨子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妇女。德昂族“串月”每逢中秋明月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云南潞西山头寨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的乐声,原来是德昂族青年男女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了婚约。侗族的“偷月”湖南侗乡中秋“偷月”别有风趣。中秋夜,侗族姑娘打着花伞,偷偷跑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借着月光采摘瓜果,希望月宫仙女为他...  相似文献   

13.
他有一双神奇的手──记拉萨铜雕老艺人次仁平措肖长伟,次仁元旦布达拉广场之夜1995年9月1日,夜。布达拉宫广场灯火辉煌,伴随着声声礼炮,五彩缤纷的礼花腾空飞舞。广场上数万名群众载歌载舞共庆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这时候,记者看见一位年近七旬的藏族老人...  相似文献   

14.
《神州民俗》2010,(9):26-27
中秋对歌会所唱之鸡山牛歌,原是牧牛人在田间自编自唱的一种民谣,后来得到村民普遍喜爱。逐渐从民谣发展成为一种小调,并在中秋之夜出现了对歌的情景,这种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逐渐成为该村中秋对歌会。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21,(7)
正2011年中国嘉德平尾赞平收藏之古钱专场拍卖会曾以1150元人民币拍出一枚直径为3.86厘米的"慈母献香背五男二女花钱"。第二年《大河报》刊发《中秋拜月厌胜钱》一文,其中有同一款钱币的清晰拓图(图1)。文中将该钱年代定为宋代,还讲述了有关中秋夜拜月及"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有趣民间习俗。该花钱为圆形方穿,正反两面铸有精美的图案,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女子香花拜月和七名孩童嬉戏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陈昱 《风景名胜》2008,(9):104-107
厦门人有一句俗语叫"小春节,大中秋"。如果你到厦门,询问当地最有内涵也最有趣的节日,一般市民会告诉你是中秋节。八月十五这天,厦门的月亮不会比别的地方更圆,但过中秋的方式肯定比别的地方更特别,因为在厦门中秋博饼的习俗由来已久。实际上,从进入农历八月开始,就可以渐渐感受到博饼的气氛了,中秋节前后几天尤其浓厚。家庭博、亲友博、同学博、朋友博、同事博……这时节若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会听到骰子落碗时清脆悦耳的叮当声和博到状元的人的欢呼声。全城都在博饼总动员。  相似文献   

17.
伍振 《丝绸之路》2009,(19):52-55
听朋友说,崂山太清水月入选全国最佳中秋赏月地后,2008年中秋节,我们几个好友相约,白天爬青岛崂山,晚上赏太清明月。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心胸顿时开阔起来,难怪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在全国的名山中,惟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相似文献   

18.
纵59、横29.2厘米天津博物馆藏此作为中秋赏月团聚之景。明月高悬,郊外山脚一隅,翠竹随风摇曳。二人正在把酒赏月叙旧,几案上摆放着贡品,四周花竹掩映,点出月下花前诗意。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备用,另有一小童正回望另一正在步上台阶的文童。画面虽只写主仆六人,却内蕴笔墨,情态各异。画面右上角有南宋宁宗杨皇后题句。  相似文献   

19.
《旅游》2007,(10):94-95
“瑞士自然文化遗产之旅”开启“世界遗产之旅”系列旅游;埃及有约 浪漫之旅;Bang&Olufsen流动的艺术和音乐伴你走遍天涯海角;慕田峪长城旅游区将举行“中华情 明月夜”中秋赏月活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邀您品尝鲜美生蚝;冰岛合唱团来华巡演;国宾友谊酒店管理公司再次携手内蒙古自治区——签约呼和浩特市国宾国际大酒店;菲律宾旅游部庆祝北京代表处成立三周年并为旅游和媒体行业合作伙伴颁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视角     
正古人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是远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近瞅,反而当局者迷了。2007年中秋去昆明。飞机晚点夜航,恰见满月佳景。抵昆明时机场下小雨,接机人抱歉道:"今天不能赏月了。"哪知我们已在空中赏过了,高度不同,视点迥异。从小学地理课,地图都是横着看。地球是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