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藏自治区是一个风光绮丽的地方。我有幸四次访问西藏,也去过其他几个藏区,其中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那些都发生在1985年至2011年间。尽管我在这些地方每次仅停留了几天,但有不少机会与当地各类人士交流,并采访了他们。我的总体感觉是,西藏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在很大层面上得到了提升,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但与中国的整体情况比较,西藏仍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而且有些地区还比较贫穷。  相似文献   

2.
传说中,人类的天空是盘古用斧子劈开的;科学家说,地球的天空是宇宙裂变形成的。每个地方,每个领域,乃至每个人都有一方土地,一方天空。他们的天空是谁打开的?是他们自己,历史靠他们自己书写,奇迹靠他们自己创造。“神舟五号”把杨利伟送入太空,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仰视这方天空;华夏儿女战胜非典,让全球人民向往九州这方净土! 健康人的天空是自己打开的,那么,生活中,残疾人的天空是谁打开的呢?靠父母亲属?靠老师朋友?还是靠上帝佛祖?都不是!我认为残疾人的天空也是靠他们自己打开的。 2003年9月,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南京举  相似文献   

3.
去西藏     
去年暑假我谢绝了同学们去昆明游览世博园的邀请,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踏上了桂林至成都的火车。到成都以后,我改乘汽车再上拉萨。一路上风尘仆仆,难免有旅途孤独之感。可对西藏的向往,依然战胜了身心疲备。经过6天的车厢生活,终于捱到心中的圣地——拉萨。 刚走下汽车,就感觉眼中的拉萨与想象中的拉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少了内陆都市街道的喧哗,多了边陲小镇的清静。拉萨城里的面孔似乎都是陌生的。偶尔有一两个汉人打我身旁经过,我都会客气地对他们点头致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生于英国,从业中医的美籍以色列人。我的几重国籍归因于多年前一位美国姑娘和一个以色列小伙子在一艘从美国开往以色列的轮船上的相遇,他们后来成为我的父母。我不相信偶然,我从事中医也并非偶然,现在的我与十年前完全不一样。那时的我与大多数同伴一样,习惯于一种正常单调的职业,过着传统的生活,但是当我和我的四川妻子一同踏上神秘而遥远的西藏之旅时,我不知是该用偶然还是前世的缘分来解释我生命中扑朔迷离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算起来,我画西藏的时间已经有37年了。在西藏的日子是我最难忘的人生经历,西藏是我最重要的绘画题材。大学时代,充满对远方的幻想,喜欢看杰克伦敦、海明威的书,向往他们的传奇经历。1983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的展览和发表对我触动很大,我被高原上的藏族人的形象、西藏文化、高原上的大自然所吸引,知道了还有那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和那样一个质朴的民族。  相似文献   

6.
西藏地势高亢,地形复杂,受高空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等影响,形成了以低温、干燥、多风、缺氧的高原气候。在这样的环境下,藏族人民却有着强健的身体,这与他们的日常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养生知识,靠口口相传、代代接替,保存于民间,形成了适合高原环境的养生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不是藏族,但我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西藏,想念那里的蓝天、雪山、草原、江水,想念那里的阿妈、阿爸和兄弟姐妹。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房东阿妈我是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去西藏工作,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年,我结识了许多西藏人,特别是老阿妈和老阿爸。是他们的爱,让我这个早年丧父又早早离开母亲的人,重新尝到了人间的温暖。几年不去西藏,我就想得慌,总觉得那里有我慈爱的父母。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第一位房东阿妈。那是1962年,我当时在《西藏日报》社的藏编部工作已经两年了。有一次下乡工作,住在一位藏族老阿妈的…  相似文献   

8.
我想,对于西藏的人权,达赣和他的一帮人是最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的.因为他们统治西藏的年代,是西藏最没有人权的时候。现在国际上许多人都在谈论西藏的人权,且说得振振有词,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过去的西藏是什么样子的,旧西藏广大农奴和奴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  相似文献   

9.
李学嘉 《丝绸之路》2014,(21):12-15
2013年8月中旬,我去朝圣西藏。从格尔木出发,外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甚至无法分辨路的两边是草原还是深沟,也不知道这条道哪里是尽头。在乌黑肃穆的环境里,我又睡着了,因为有父母在身旁,我只要贪婪地享受就好。这样走着,就想到修路者的辛劳,他们整天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劳作,一定会惶恐的吧,在乌黑的夜里,会感到与世隔绝吗?  相似文献   

10.
正措高村,三座雪山环绕四周,仿佛触手可及。雪山之下,是在湖和村子中间,有一大片湿地,延伸至巴松措湖畔,每年都会聚集很多候鸟,还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黑颈鹤。措高村的另一侧田地,则延伸至远处的山脚。以前,遇到连绵雨季,水淹没了半个村庄,措高村民出行靠走水路,叶叶扁舟和木筏,载着他们走向村外。刚入措高村,我们恍若误入了南国水乡。  相似文献   

11.
纳旺见到的第一批美国人在他们的帽子上别着小小的、银质的鹰。纳旺永远忘不了这些鹰的标记,它们似乎预示着吉祥,是胜利或成功的象征。今天,当他回忆起这些时,满是皱纹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苦笑。他说,这批美国人是乘了一架涡轮螺旋桨飞机抵达这里的,纳旺和其他胆战心惊的西藏人把这架银光闪闪的飞机称之谓“空中飞船”。这批美国人戴着太阳镜,穿着宽松的飞行员服,备有闪闪发光的自动武器。他们通过一名翻译问纳旺是否想杀中国人。这名63岁的地毯商回忆说:“我对他们说,我非常乐意杀中国人。”这名流亡者是在风景如画的加德满都过着流…  相似文献   

12.
魏克 《中国西藏》2013,(5):38-39
1938年5月,我来到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过了北丘,从边家院传来响亮抗日歌声: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寻声一看,原来是一群青年男女学生在自由地歌唱。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声音洪亮,让听到歌声的人不由得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13.
印度班智达对西藏地理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很久以来就是西方殖民者垂涎的一块宝地。英国殖民者蒙哥马利与 J·T 沃克将军密切合作,着手组建旨在掌握秘密测量技术的,训练本地探险者的学校。这些探险者一般称为“班智达”。1863年,蒙哥马利挑选了第一批两个学生,他们出身于菩提亚族,名叫纳恩·辛格和马尼·辛格。接受两年训练。学习使用元分仪和指南针,还学习航空天文学和计算高度的技术。接受训练的方法是秘密的。他们的记录是  相似文献   

14.
索穷 《中国西藏》2006,(3):58-61
1920年.西藏地方邮政正式建立.中心邮局(扎康)设在拉萨丹吉林的一所藏式楼房内.邮票由扎希联合制造厂生产.邮差被称为“扎瓦”.主要邮路以拉萨为中心,东至工布江达.南至亚东.沿线设立了数十所邮站。邮差的主要业务是送交私人信件和钱币汇兑等.靠步行送信,而地方政府的公还是主要靠政府的专职信差——阿伸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古今谈》2007,(2):I0002-I0003
近些年,我有机会先后两次走进西藏。每次回来,总无法忘怀那神奇的地方:高远的天空,白灼的太阳,盘旋的雄鹰,骚动的牛羊;天宇里翻动着无数彩色的经幡,晚风送来一阵阵青稞酒的醇香,还有那散落在天际的古老的村庄……这就是西藏.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那里世世代代生活着藏族同胞。他们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透着刻苦、勇敢、智慧和善良。他们愉快地生活,他们纵情地歌唱,转经轮在老年人手中不断转悠着祈祷和希望。他们和汉族同胞一起,谱写着新的布达拉传说,建设着新的西藏。  相似文献   

16.
初识爱伲人     
郭建设 《旅游》2003,(8):30-31
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很多,而且能够和睦相处,我认为原因之一可能是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傣族人靠水而居,他们的村寨都建在“坝子”里,爱伲人钟情于那种不高不矮的半山腰,佤族人则选择山顶为家,他们各自耕耘自己的土地,很少有冲突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写西藏人和西藏事益西单增1942年12月21日晨,我出生在海拔4000米的一个牧场上。据母亲讲,由于我的瘦弱,所以生我时并不感到艰难,比生我两个哥哥轻松多了。那个地方人们叫它稻坝,是甘孜州乡城县的一个牧区。我生长的环境,除了帐篷便是草地,高耸的雪山...  相似文献   

18.
在西藏     
我在西藏,如果不算上四岁以前,正好是四年。 一九九○年初春,我深深地陷入幻觉之中,以为此去离天最近的西藏,可以听到我梦寐以求的声音,并由这个声音引导着,变成一个通灵的人。 当神圣的布达拉宫在我的视野里越来越清晰时,我不禁双手合掌,为小小的愿望祷告。同时,感觉到了  相似文献   

19.
西藏信箱     
读者来信西藏堆龙德庆县乃琼镇那曲中学的王宏生来信:《中国西藏》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现在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执教。我在2003年进藏工作后才得知贵刊,认为贵刊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我十分爱读它,而且还收藏它,现在我已将贵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西藏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旅游的热点,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人到西藏旅游参观,也有一些外籍人士在西藏学习工作,他们是怎评价西藏社会发展的,他们眼中的西藏是怎样的。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设一个专门的栏目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