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兄弟俩,父母亲都死了,留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苦度时日。过了几年,老大慢慢懂事了,就产生了分家的念头。老二还年幼无知,一切听从哥哥安排,哥哥提出分家,他就答应了。但家里财产不多,只有一条牛和一只母鸡,怎么分呢?老大奸狡,便抢先说:“弟弟,你看养牛太辛苦了,每天要去放牛,下雨天还要割牛草,养鸡就比较省事,你要鸡我要牛好了!”老二听了觉得有理,便点头说:“好嘛,你就要牛,我就要鸡!”老大便兴高采烈地把牛牵走了。老二把鸡关在门外墙根脚,不久,就被一只野猫发现了。从那以后,野猫天天晚上来抓母鸡,吓得母鸡扑叫不息,弄得老二又  相似文献   

2.
杨纪 《旅游》2015,(2):62-65
博茨瓦纳以生产钻石闻名于世,还堪称“牛的王国”。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在博茨瓦纳,年轻人没有牛是娶不到媳妇的。”当地人手中有了钱,往往不会存银行,而是积攒起来买牛。一个人的牛越多显得越富有,其社会地位就越高。所以下至平民百姓,上至部落大酋长甚至政府部长都喜欢养牛,少者拥有几头或十几头,多者数百头乃至上万头牛。而且在这里,你根本不用担心牛会被偷被抢或走失。政府部长都养牛记得来博茨瓦纳之前,从博出差回国的同事拿出一大包牛肉干来分享。当时并不以为然,新鲜的程度大过了惊喜。感到新鲜是因为毕竟是国外的牛,还是南半球的牛;  相似文献   

3.
正我刚来普兰不久到霍尔乡下乡就有人告诉我,自打退牧还草,全面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后,这里的野牦牛胆子大了。它们不仅不像过去一样见人就跑,而是主动向人和家牦牛靠近,有时竟和家牦牛一块吃草嬉闹,有的还成了家牦牛的情侣,悄悄地钻在牛圈里赶都赶不走。我当时没太在意这件事,只当作笑谈一听了之。2014年春季,县林业局的同志专门向我汇报说,贡珠湖一带来了200多头野耗牛,不但把春季草场的草吃  相似文献   

4.
惠永红 《炎黄春秋》2005,(12):65-66
我和七叔初次见面是在1957年初夏。七叔 当时任湖南省委常务书记,我上初中时,七叔回 老家,两辆车停在院里未见七叔,不一会儿,庄头 有人喊“七爹回来了!”我们跑到庄头一看,七叔 骑着自行车,身穿白褂子、灰裤子、黑布鞋,飞快 到了家院,全庄老小都来看望七叔……我母亲在 做饭,正在烧火,七叔见了我母亲叫:“二嫂,你 给我烧个稖头吃吃。”我去园里掰稖头,回来用 铁棍插上,放到锅底下烧。不一会儿七叔过来将 烧熟的稖头取出来,用手合起来拍拍灰,把两个 稖头都吃了。我们小孩,在院内看汽车,一辆中吉 普,车上挂着卡宾枪、手枪等武器,是江苏省公安 厅护送来家的。另有一辆轿车停  相似文献   

5.
解放后,吴宓在西南师院任教,是二级教授,月薪272.5元,在校内可谓"高薪阶层"。他一贯节衣缩食,自奉极廉,但却古道热肠,经常将工资送给向他求助的学生、同事。他的这种"乱花钱"有时让同事难以理解。"文革"后期,西南师范学院有一位女教师编织了一双毛线袜子,送给孤苦伶仃的吴宓,吴宓给了那位女教师100元钱。有人对吴宓说:"一双袜子值多少钱?你给得太多了。"吴宓答道:"多乎哉?不多也。我是把袜子的成本费、劳务费,还有无价的感情都算在里面的,我给她的不算多。"  相似文献   

6.
汪东林 《纵横》2011,(5):49-54
图文小记之十五:直言不讳的吴祖光先生吴祖光先生生于1917年,比我年长20岁,但他是成名很早的戏剧家。远在60多年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就因为拜读了他的名作《风雪夜归人》,而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1955年我考人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则看了他更多的作品(含话剧、电影)。  相似文献   

7.
正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段时间里,彭德怀家里常有记者和作家来,都是要他谈情况,准备给他写书的。可是,彭德怀总是一句话:"我有什么好谈的?你们另出个题目吧。"不管人家怎么说,他就是不说自己的事,慢慢地,就很少有这方面的人来了。但是,跟彭德怀熟悉的一个摄影家还是经常来。这个摄影家一来,就缠住彭德怀,要给他照相。彭  相似文献   

8.
水牛进堂屋有个财主叫六八帮他犁田,又担心他偷懒,于是隔一会儿就去偷瞧他一回,看他是不是在偷懒。六八看在眼里,表面装着不知道的样子,心里却恨透了他,想整他一下。太阳落山了,六八收了工。他把水牛(口么)到烂泥塘里打了个滚,又在牛身上敷了些稀牛屎,然后把牛(口么)回财主家。他没有把牛关进牛厩里,却一直把牛赶到堂屋中间。水牛第一次进了干净、宽敞的堂屋,好象觉得新  相似文献   

9.
花水牛阿銮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堵嘎达的人,家里十分贫困,全家靠父母去山上砍柴、摘树叶卖维持生活。堵嘎达慢慢地长大了,长到十五岁时,父母就病死了。可怜的堵嘎达,无依无靠,没法生活了,只得去给勐巴拉纳西国王放牛度日。勐巴拉纳西国王有百头水牛,就由他一个人放,草场空阔无边,成群的水牛东奔西跑,到处都是,十分辛苦。国王给他报酬,他却一样也不要,只要求国王,如果牛生下一头花牛,请国王赐给他,国王同意了。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有一头母水牛怀了孕。不久,果然生下一头花水牛。牛的花纹美丽极了,长了两支角,一支朝上,一支朝  相似文献   

10.
一在傅崇碧将军高大宽敞的客厅里,除了一面窗外,三面墙上都是名人字画,舒同的条幅:“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出处不得而知,但这十个字足以概括傅崇碧将军坦坦荡荡的一生了。傅崇碧说他自放出来重新回到家后,舒同来看他,就请他写字。舒同说:您也练练字,可以从中学到气功。就在那时傅崇碧拜舒同为师,赋闲在家就天天练字。傅崇碧说他虽不是什么文化人,但他对文化人很敬重,爱书画如宝。“文革”中,郭沫若病得很重,躺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傅崇碧去看他,说郭老给他的字都没有了,能不能再给他写一幅。在“文革”中,傅崇碧保护…  相似文献   

11.
顺手牵羊,智歼日军观战团 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从大别山的红安县走进红四方面军,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他中等身材,面孔白皙,浓浓的眉毛,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慢条斯理,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在枪林弹雨中谈笑自若,打起仗来拼命往前冲。有时要派六、七个警卫员跟着他,以便当他往前冲时拉住他。他不听劝说,就几个人压在他身上,有时他气得又急又火,又踢又咬。 在…  相似文献   

12.
勐遮坝有一对穷苦的夫妇,年轻时候到处漂泊,全靠帮工吃饭。到了晚年才在曼根寨盖了一间小竹楼,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岩拉。这岩拉从小就很聪明,碰到不懂的事总爱问个明白。他七岁开始给人放牛,那些牛群一出门就往山箐里跑,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便问他阿爹,他阿爹叹了口气,说:“孩子,坝子没有水,牛要找水吃啊。”听了阿爹的回答,小岩拉心想:要是坝子里有一潭清水那多好呀!  相似文献   

13.
爷爷的鱼塘     
正我爷爷住在乡下,拥有五亩多的鱼塘,共有七个池子。每次我到爷爷家,总喜欢在鱼塘边散步,在池塘畔欣赏倒映在水面上的蓝天、白云、飞鸟等美景,感觉鱼儿好像游在蓝天、白云间,真有趣!爷爷给每个池子都安装了两架风车,配备了一只竹筏。风车一开,雪白的水花四溅。爷爷说风车是氧气筒,给池中的鱼儿提供新鲜的氧气。爷爷常划着竹筏,绕着池子去给鱼喂饲料。因为爷爷用爱心、耐心来照顾这些鱼儿,所以他养的虱目鱼都很鲜嫩、肥美。可惜听爷爷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多刺的虱目  相似文献   

14.
1942年夏,在甘肃兰州,鼓角齐鸣,官民奋进,恭迎蒋介石、宋美龄莅临“夏都”避暑。重庆国民党政府权贵、文臣武将,冠盖云集。其中元老吴稚晖、钮永建二人连袂旅游西北,增添亮点,引发媒体追逐。其实,衮衮诸公都是来兰州参加军机会议的。吴稚晖是重要发言人之一。吴高龄77岁,甚壮健,步履安详,言谈风趣,给年轻人很多启迪后即听吴趣谈天下事。吴趣谈的第一话题是:有关罗斯福总统的“胡萝卜与大棒”。他幽默地说:“罗斯福正在幽闲地用放大镜看他的‘集邮册’,想钻研全世界经济地理,突然发现:一枚太阳旗上写了‘武运长久’四个汉字的小方块,轰轰地爆…  相似文献   

15.
那个孩子     
木木 《南方人物周刊》2012,(12):108-108
那个孩子,最初跟着老程学画画。他家在庐江乡下,到合肥来打工,不知怎么的,打听了程的教室找过来。老程见他家穷,还减免了些学费。可他天资不高,画来画去,把牡丹画得像个烧饼。老程有时也委婉地劝:画画没前途,你看我们都穷得淌屎,不如学点手艺是正经,现在买车人多,学修车就很好嘛。他默不吭声。  相似文献   

16.
一张恨水,现代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可统计出的,将近100部,约3000万言。张恨水原名叫张心远。1895年4月24日生。自幼喜欢读《残唐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儿时上私塾,教书先生不在时,他就偷着看,时间一长,他长了不少文字知识,后来又读《希夷梦》和《西厢记》和一本残缺不堪的《七国演义》,被其中的“孙厐斗智”的故事深深吸引……读小说上了瘾,自己就布置一间小房子,独自上楼后,叫人搬去了梯子,用小铜炉焚好香,安安静静读起《聊斋志异》、《红楼梦》和《野叟曝言》,这些书,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入的启示。他说,那一…  相似文献   

17.
娜妥是头人扎月的独生女儿。她自小就长得出奇的美丽,格外聪明。乡亲们都夸她是池中荷花,扎月夫妇更是百般宠爱,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扎娃是个孤儿。他的爹妈在世时,曾借了扎月的一亢旱谷,因为利上加利,又逢年成不好,扎娃的爹妈一直没法还清头人的债,所以爹妈去世后,扎娃就被迫到扎月家当长工。扎娃为人憨厚老实,生性沉默寡言,他唯一的喜爱就是满山遍野的鲜花。因为他一个人喂养头人家全部的牛,一天到晚都是和牛打交道,吃住都在牛棚里,只有鲜花  相似文献   

18.
吴欢口述 《纵横》2013,(6):29-32
在中国戏剧界,有一位被周恩来称做“神童”的剧作家,他19岁时就因抗日戏剧《凤凰城》名满全国,他就是吴祖光。曾有人说他:“空有满腹才华,奈何屡遭坎坷,生不逢时!”吴祖光听后答道:“自清朝被推翻以来,我经历了民国、共和国,各种各样的好事、坏事、怪事都遇上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国家越来越好,哪里是生不逢时?当然是生正逢时。”从此给人题字时,吴祖光只写四个字——“生正逢时”。  相似文献   

19.
评剧及影视等剧目中的《杨三姐告状》这出戏县家喻户晓的。剧中刻画了个贪赃杆法的牛县长,其丑恶嘴脸令人发指。但戏曲终归戏曲,而史实中的牛县长并非如此可恶。他在当时处理此案时,虽然也受了贿,但也给杨三姐指了出路。尤其是他到异地为官时,能痛改前非,体察民情,做到了办事公道。他辞官回归故里后,和民众关系也很融洽。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家遭日军飞机轰炸,儿媳被炸死,他也受了伤。由于他在家乡枣强颇有口碑,在解放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剧团来枣强县城演《杨三姐告状》,民众是不允许的。所谓牛县长,剧中只取其姓而隐其名,实…  相似文献   

20.
周日,我和妻到丈母娘家去吃饭。一进门,就感觉到家里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气氛。原来,妻二姐正和她的七岁儿子生气呢。我仔细一问,才得知是孩子偷拿了妈妈的三十元钱,并且撒谎说是幼儿园的王叔叔给他的。妈妈立即打电话向人家求证,结果根本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