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文化在海外华人中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内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等问题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生的热点所在。但就目前的研究状况看,成果多侧重于客家人在中国本土的迁徙过程和文化习俗,而忽视了客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为此,有必要在寻“根”问“源”的基础上,追“宗”溯“流”,把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一客京研究的历史回目与反思作为汉民族中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客家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客家人的历史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紧密相连,难解难分。基于客家民系在汉民族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中国以至世界史上的卓越贡献,客家历史与文化引…  相似文献   

2.
《史学月刊》2008,(11):F0004-F0004
客家文化研究丛书 本丛书包括《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刘佐泉)、《客家迁移万里寻踪》(大河报社)、《飘洋过海的客家人》(罗英祥)、《太平天国与客家》(刘佐泉)等四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学者和海外学者联袂研究客家问题的力作。丛书除对客家起源、形成、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进行系统研究外,对客家传统的内涵和特征也作了详尽介绍。丛书把客家历史与国史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述,新见迭出,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是了解客家、认识客家的实用教材,也是海外客家人寻根溯源的得力向导。  相似文献   

3.
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是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客家研究奠基之作。它第一次把客家的形成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运动相联系,并把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系的概念,认为客家族群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汉民族内部的一个系统分明、具有独特个性的支系即“民系”。从而彻底驳斥了某些人对客家人的恶意中伤,澄清了不少人对于客家人是否为独立民族的模糊认识。在研究方法上,罗香林先生开创了把历史文献与方志和族谱等民间文献相结合,把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客家文化及其历史渊源 1.客家与客家文化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客家研究掀起了一个热潮。客家研究在队伍组织与阵地空前壮大的同时,研究层面与学术水平也获得了极大的深化与提高。“客家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已步入系统的研究阶段。①一般地认为,客家或客家民系是指南宋末年南迁汉民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与畲瑶等土著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的方言、习俗及其它文化特性的汉族民系。显然,客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种地域现象。因此,在研究客家时要明确区分客家人、客家先民、客家后裔等概念。  相似文献   

5.
凡研究客家与客家文化的学者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客家人中普遍存在着的“崇宗敬祖”情结,认为它是“客家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既彰显在其民俗诸表层事象上,更潜伏于其深层心理意识之中”,因此,就一定意义而言,“不了解客家人的祖先崇拜,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客家人”。然而,客家人的崇宗敬祖情结到底来源于何处,它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崇宗敬祖行为在客家地区的普遍根植对客家社会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笔者以为,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探索,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客家与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谱牒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客家人特别重视谱牒。谱牒以记载本宗本族的血脉世系为基本内容,广泛涉及一个家庭的发展历史、理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从各个角度集中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研究客家谱牒文化是客家学者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笔者谨从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分析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史学月刊》2008,(12):F0004-F0004
本丛书包括《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刘佐泉)、《客家迁移万里寻踪》(大河报社)、《飘洋过海的客家人》(罗英祥)、《太平天国与客家》(刘佐泉)等四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学者和海外学者联袂研究客家问题的力作。丛书除对客家起源、形成、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进行系统研究外,对客家传统的内涵和特征也作了详尽介绍。丛书把客家历史与国史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英国学爱德尔在他所的《客家人种志略》称:“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在客家族群历史发展过程中,客家妇女集中体现了客家人勤俭朴实、重情明义、崇重教、历难弥刚等优秀品质与精神,充分地塑造出客家妇女的形象和精神特质。本拟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客家妇女的精神特质的特点和缘由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史实出发批评罗香林过分强调客家的中原汉人血统,还是从族群理论出发批判其“族群中心主义”,可能都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罗香林先生研究客家时的社会情境和他对客家判定的标准。罗香林注意到了客家与畲民之间的血缘融合,从而发明和解释了“民系”理论,并注意从文化上来论证客家民系之优秀。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的界定,依据了客家人士的访谈,暗合了族群理论,也揭示了他那个时代客家人自我认同的地域范围。1930年代前后,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存在着对客家人和客家地区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0.
艾和 《神州》2012,(33):197-198
客家山歌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客家人中世代传承。由山间田野小曲走进都市文化殿堂。是客家人的历史,文学,生活,客家山歌在每个历史阶段都相应地呈现出文化形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白口莲山歌是聚居在中山五桂山区的客家人用客家白话演唱咸水歌调的民歌,声韵独特,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中山民歌的瑰宝,并成为研究岭南历史和发展的“活化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许承宁  唐美章 《神州》2010,(11):52-58
闽西客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和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中原文化的传统。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其创造者和传承者,即闻西客家人的历史演进同步,同时又受闽西客家人生存空间的制约。所以,通行于闽西害家人中的闽西客家文化,在闺西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闽西客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的从文精神”。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闽西客家文化已经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闽西客家文化独具特色,魅力无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不仅数量繁多,形式各样,而且内容丰富。因此,本文将列闽西客家文化发展的历史根源及其内容进行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13.
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新著面世由区域史家孙晓芬编著的《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一书 ( 31万字 ) ,近日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首部全面系统反映四川境内的客家人的历史与现状、社会与文化的专著。该书与 1 997年三次印刷畅销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同为该作者的移民系列力著。该书涵盖清前期从客家祖地岭南入蜀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四川俗称“土广东”) ,自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半个世纪从国内和海外人蜀的客家人和客属归侨 ,作者力求从历史学、客家学、社会学、方言、建筑、民俗、人物和艺文等多角度来体现 ,史论结合 …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族群一直是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热点,族群认同研究对于处理现代社会的族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多族群国家,客家属于一个比较典型的族群,它分布广泛,人数众多,但族群内部凝聚力很强,直到现代都保留着非常鲜明而独特的客家文化,这与强烈的族群认同意识是分不开的。本文以广西防城港市的客家人为例,旨在通过客家人自我认同的各种文化表征来体现客家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5.
段刘娇 《神州》2013,(17):43-43
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经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无不烙印着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文化的痕迹。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符号,在思想教育创新、文化价值认同、井冈精神形成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简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同宁化及其石壁有渊源关系的人口占大多数,或绝大多数。这些同宁化及其石壁有渊源关系的客家姓族始祖是在石壁这个“客家民系胎盘”里孕育客家文化的一代或几代人,他们不仅是生产客家文化的母体,同时也是传播客家文化的最初载体。正如巫秋玉在《宁化石壁与海外客家人》一文中所说,关于宁化石壁是“客家人的中转站”、“客家祖地”等问题,人们已经作了充分肯定和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经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无不烙印着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文化的痕迹。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符号,在思想教育创新、文化价值认同、井冈精神形成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香林先生是客家研究的奠基者,他的《客家研究导论》(1933)和《客家源流考》(1950),对当时及后世的客家研究均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在他的学术观点中,影响最巨者,莫过于他的客家源流观。罗先生在上述两本书中,引用了大量客家人的谱牒,反复论证客家人的祖先是真正的中原(中州)人,是经过五期大规模的迁移,而由中原辗转南迁到华南各地。对于罗先生在客家源流研究中强调血统的追寻,学界普遍关注的是他在《客家源流考》中提出的“纯粹自体”说。事实上,对于客家人的源流问题,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两书中的论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张振勋(1841~1916),字弼士,号肇燮,生于大埔县。张弼士是典型的客家人。他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具有客家人的文化特性。他是清末爱国侨领、富商,是中国实业救国的先驱。探究张弼士经商创富的文化观,无不贯穿“和”“仁”的优秀思想,这一思想成就了他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今天研究张弼士,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本人是马来西亚华裔,又是客家人,更加深了对这个民系文化的好奇心,一心想探究中国学者对客家文化的界定、源流、特色等研究的基本课题。众所周知,客家是最重视中原文化正统的族群之一,目前研究客家的热潮仿佛方兴未艾,逐渐在学术界形成了一股客家趋势。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对客家人的界定是:凡具有客家血统、口说客家方言和有客家的生活习惯,在这三项要求中达到其中两项的要求,都是客家人。无可厚非要研究这个民系的个性,不但要把握这个民系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