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侯苏编钟的作战地点与行军路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侯苏编钟的铭文有较高的历史地理文献价值。本文通过对有关铭文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晋侯苏编钟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作战地点与行军路线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9年,随州枣树林曾国贵族墓地M190出土的曾公(田求)编钟与同墓地出土曾侯與编钟、嬭加编钟铭文可以互相印证,内容非常重要。本文对该编钟铭文进行释读和初步的注释,考订出编钟年代在公元前646年。文章指出曾国的爵称为侯,但是因为曾公(田求)重新得到了周王室的册命,取得了"公"的爵命。文章还利用铭文资料重新探讨了曾国疆域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张光远先生在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发表了子犯编钟的著录情况后,引起了学者的激烈讨论。子犯编钟共有铭文132字,铭文内容与著名的城濮之战有关,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仅对其中几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试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晋侯稣编钟铭文对研究西周历法及月相词语的含义和所指时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认为,西周金文月相词语所表示的时间是定点的,各表示太阴月中固定而又明确的一日;晋侯稣编钟铭文中的历法关系表现为月分大小,干支相连续;晋侯稣编钟属于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器。  相似文献   

5.
晋侯苏钟笔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迄今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这一项目是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期在夏商周年代学方面作出新的开拓。项目已经设立了三十几个专题,其间一个很重要的专题是晋侯稣(苏)编钟的研究。晋侯苏编钟是近年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青铜器之一,出自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的8号墓。1992年,该墓遭受盗掘,编钟的前14件流散到香港。同年12月,由上海博物馆抢救收藏。编钟的最后2件留于墓内,经清理出土,1994年在发掘简报中发表。最近,上海博物馆马承源馆长撰有专文,公布了前14件有关材料,并有详细的论述。这组编钟刻有长篇铭文,十分珍异,所以在邹衡先生最早提及之后,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钟铭标有周王纪年和一系列历日,在已著录的青铜器铭文中得未曾有,为探讨西周年代学的若干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不过,编钟及其铭文需要讨论的地方很多,学者见仁见智,看法容有不同。“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为了配合编钟的专题研究,邀请部分专家笔谈,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这个想法获得《文物》编辑部的支持,又承上海博物馆提供编钟首件彩版(见《文物》本期封底),都是我们非常感谢的。  相似文献   

6.
保利博物馆从香港购回一组青铜编钟共8件,其形制、纹饰相同,大小相似。铭文依次相接,共153字。此套编钟的时代为春秋早期,铸造于晋昭侯六年(公元前740年),作器者为戎生。李学勤撰文对编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子范编钟铭文补议@陈双新$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博士后~~G.黄锡全:《子范编钟补议》(96年6月2日)。 另有几文见于其他刊物:A .黄锡全:《新出晋“博伐楚荆”编钟铭文述考》,载《长江文化论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页326—333;B.冯时:《春秋子范编钟纪年研究——晋重耳归国考》,《文物季刊》1997年4期;C.武家璧:《子范钟钟铭考释》,《中原文物》1998年2期。D.白光琦:《子范编钟的年份问题》,《文物季刊》1997年2期。E.江林昌:《新出子范编钟铭文史料价值初探》,《文献》1997年3期。下文引述各家见解,不复加注。 2马承源主编:…  相似文献   

8.
试论楚公逆编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3年,在山西曲沃北赵晋国墓地的第四次发掘中,64号墓出土了一组楚公逆编钟,实在是难得的意外收获。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所作简报,编钟共8件,形制彼此相似。所举标本一件,高51厘米,干及舞上饰云纹,高枚,篆饰蝉纹,界以乳丁纹带,鼓间作龙、鸟、虎相纠结,右鼓有一长耳生鳞兽形。编钟的铭文在钲间和左鼓,简报已有释  相似文献   

9.
曾侯乙编钟是一九七八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二千四百多年,是我国目前所出土的西周至战国编钟、编镈中规模最大的一套。其数量、组别最多,音律最完备。全套编钟共分八组,六十五件(其中一件为楚王镈钟),分上、中、下三层悬挂。钟架为铜木结构,共重约五吨。上层为素面纽钟,中、下层为甬钟。每一钟可发二音,并错有金字铭文,标记着物主姓名及音名、乐律。甬钟外形铸有极其精致的各种变体龙兽、花卉纹饰。此套编钟音域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文峰塔M1出土曾侯(月與)编钟铭文进行补充论证,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董珊 《东南文化》2008,(2):49-55
自晚清以来,许多著名学者致力于越器者(氵刀)编钟铭文的研究,本文综合各家所说,对钟铭文义进行了新的理解,并对器主身份及年代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戎生编钟铭文中的"倝",读为"榦",应训为"防御"义;史密簋铭文中的"(酄)",读为"顴",应训为"顴兵"义.  相似文献   

13.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戎生编钟,全套共8件,每件均铸有铭文,8件钟的铭文连读成一篇完整的铭文,共153字,其中重文9字,合文1字.这是目前发现的两周成套编钟中仅次于晋侯苏编钟的长铭,其所记史实为史书所缺载,且铭文中有几个新出现的字形,对古文字学、晋国史以及两周历史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到目前为止,已有李学勤、裘锡圭、马承源、王世民等学者在文字考释、史实阐释及断代上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其中大多数问题已基本厘清,但仍有不少分歧.本文在充分吸收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铭文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现综合各家意见,将铭文释写如下:隹(唯)十又(有)一月乙亥,戎生曰:休辞(台)皇且(祖)(害)((意))公,(趄)起(桓桓)趩趩(翼翼),(罄)(率)(厥)明心,廣里((缝))其猷,(返)(臧)(髯)((耩))穆天子(用)((南))(需)((重)),用建于兹外土,(躏)(遹)(嗣)(司)(缀)((蜜))戎,用(孰)((棘))不廷方.至于辞(台)皇考(邵)(昭)白(伯),速速(爰爰)穆穆,懿(脓)((肃))不(瞥)(僭),(冒)(召)匹晋侯,用(弊)(恭)王令(命).  相似文献   

14.
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物》1979,(7)
应湖北省博物馆之约,我和李家浩同志参加了随县曾侯乙墓文字资料的整理工作。墓中出土文字资料总计在一万字以上。青铜礼乐器和用器大都铸有铭文。挂在中室钟架上的八组六十四件编钟,件件都有关于乐律的铭文,总字数达二千八百字左右。架上的一件大鎛有可以确定墓葬年代的重要铭文。钟架中下层的横梁(即笋)以及挂钟用的铜钩和框架上,也都刻有关于乐律的文字。中室磬架上的四组石磬,绝大部分也都刻有关于乐  相似文献   

15.
<正>西周时期,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下,大量金石乐器被作为主要的随葬品人葬于诸侯、世卿等高等级贵族墓中。《周礼·春官·笙师》载:"大丧,廞其乐器,及葬奉而藏之。"~([1])可见,金石乐器的人葬,并非随意而为,而是礼制下的规约行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本文拟选取西周贵族墓中随葬的虢仲编钟、晋侯苏编钟、楚公逆编钟、虢季编钟和井叔采编钟等几种典型的有铭编钟,通过分析其铭文内容来探讨西周时期随葬乐器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有同志说:“晋侯苏编钟所记载的月相和日干,好似为一月四分月相说和定点月相说的长期讨论,作了一个异常明确无误的结论,所谓定点月相说是不真实的。单从这一点来看,这篇铭文就有极重要的价值。”此说不确。按晋侯苏钟铭文确是一篇有重要价值的铭文,但它的重要性不是否定月相定点说,而是为西周月相定点说又增添了一个新的例证。现试说如下,希方家正之。  相似文献   

17.
山东出土莒之铜器及其相关问题综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1970年在山东诸城县臧家庄发现一批青铜器,《文物》1972年5期《概述近年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曾予以报导。其中有编镈7件,编钟9件,皆有铭文。但当时不知,直到1986年才予以清出,《文物》1987年12期重予报导,并发表拓本、器形照片。同出器物与铭文摹本及释文,认为田姓贵族即田齐的墓葬、释文间有误释,所定墓葬族  相似文献   

18.
晋侯苏编钟铭文反映了西周巡狩行为。铭文中"省"即是周王的巡狩,与征伐蛮夷戎狄的军事行为相关。铭文反映的巡狩折射出西周晚期政治的种种特点,如蛮夷戎狄叛乱频繁,王权衰落,周王不得不进行挣扎,王师的战斗力下降等等。晋侯苏这样的大诸侯是周王巡狩的武力支持,他们有权力控制蛮夷戎狄,但仍臣属于周王,他们与文献中的"方伯"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主人曾侯(月與文)(與),也就是曾侯乙墓出土铜器铭文中的曾侯(尸月與)(■),是曾侯乙的祖父。一号钟背面右鼓铭文"燮"字之后的第一个字,应释为"(言就)",可能读为"就","就"有归依、俯就之义。铭文"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意思大概是说:周王室已经衰微了,我因此和顺楚国。这说明,曾侯之时,曾国已经与楚国交好。  相似文献   

20.
晋侯苏编钟几处地名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承源先生《晋侯苏编钟》一文刊发后(《上海博物馆集刊》第7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6件编钟长达355字,为研究西周晚期历史及有关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全篇铭文,经马承源、李学勤先生的释文断句,(《中国文物报》1996年12月1日),大意已经明了,唯独晋侯苏受周王之命投入战斗所到达的具体地点还不十分清楚。本文专就这一问题谈点初步意见,供学术界研究参考。钟铭所证地名,除东国、南国、宗周、成周外,我们以为还有七处。其中有一处铭文不清,一时唯以释读。马文考定夷即宿夷、熏城即郓城,确切无疑。宿在今山东东平县东,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