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忠如 《纵横》2010,(1):11-15
2009年11月28日,一代文物鉴藏大家王世襄先生在北京不幸辞世。笔者在这里就王世襄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组织或参与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追索收回大批流失散佚珍贵文物的那段坎坷往事,向读者做一次较为精细确凿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祝晓风 《江淮文史》2014,(6):119-124
正人与人的缘分说不清。我当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时,因为工作之便,与一些文化老人结下文字之缘,其中就有王世襄先生。今年是王世襄先生百年诞辰,谨以此文作为纪念。那是2002年春,中国社科院的周林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一个朋友是王世襄先生的学生,受王先生之托,想找个人给他写篇文章,是关于上世纪80年代王先生与文物出版社的一段公案。我曾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工作关系,加上某种机缘,写过几篇文坛官司的文章。这次一  相似文献   

3.
纪念王世襄     
《收藏家》2010,(1):87-87
1943年王世襄去见傅斯年,表达想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的愿望,博斯年得知王世襄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断然拒绝“燕京大学毕业的学生,根本不配到我们史语所!”后来是梁思成接纳了王世襄,从此王世襄成了李庄中国营造学社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犹疑照颜色     
张汉 《收藏家》2010,(1):74-74
惊闻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辞世噩耗,心情无比悲痛。想起去年夏天,在王老寓所聆听教诲的情景,历历在目,未想竟成永别。  相似文献   

5.
张杨 《收藏家》2003,(5):2-11
攻玉山房主人叶承耀是香港名医之后,自幼博文好古。1985年,北京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明代家具珍赏》在香港面世,遂引起叶氏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的兴趣。自此即潜心收藏,历时数年卓有收获。曾出版《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图册,王世襄先生题诗鼓励云:“行案功侔折叠床,茎幡衣桁瑞芝长。羡君堂上多佳器,日瞑犹生熠熠光。”去年,叶承耀先生自所藏中国古典家具中选出88件交佳士得公司在美国纽约举办专场拍卖。这批家具种类齐全,绝大多数系香港收藏家格雷斯女士之嘉木堂旧藏,后由叶氏购归。此番在美国纽约上市,引起海外收藏家极大兴趣。经现场实拍,成交40件、成交率59%,总成交额2900822美元,情况令人满意。拍前,叶承耀先生回答记者提问,现摘鳊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榨汁机在中国古代称“榨床”,使用史可上溯到明代。南方地区主要用来榨甘蔗汁,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珍赏》中称其为“甘蔗床”。  相似文献   

7.
京城的人都视王世襄为“玩”家。王世襄1914年生于一个官宦世家,高祖官至工部尚书;父亲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闲时尤喜占玩;母亲金章亦出名门。父母从小就为他特聘老师教授古汉语、经、史和诗词。从小学起王世襄被送到美国人创办的美侨小学去读书,直到高中,他因此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1941年,王世襄获得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王世襄 《收藏家》2005,(9):14-16
继《锦灰堆》初编、续编后,三联出版社今年又推出古博物家王世襄先生的《锦灰三堆》。本书编为“音乐”、“文物”、“忆德”、序跋四部分,除“音乐”写于上世纪50年代,余皆为王先生近二年新作。本刊撷取随笔二篇刊发,以见王世襄先生近年著述生活之一斑。望气与直觉五十年代和葱玉兄(张珩)闲聊,他说起书画鉴定有一个名词曰“望气”,有时还在两字之后加一个“派”字,是一个贬词。“望气”指书画卷轴打开之后先观望一下整幅的气势,也可以说是体会一下整幅  相似文献   

9.
赵畅 《古今谈》2010,(1):61-61,60
日前,著名学者、收藏家、文物鉴赏家,素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称的王世襄先生驾鹤西去。一直以来,凡忆及王世襄先生,大家总会提到一个“玩”字。可不是?他曾有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  相似文献   

10.
窦忠如 《纵横》2011,(3):40-43
1949年8月,王世襄结束赴美博物馆考察后,回到北京,继续留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1947年3月,王世襄正式就任此职)。从此,将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美好愿望就成为他追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文博大家王世襄追国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经国 《炎黄春秋》2003,(12):10-14,32
王世襄,号畅安,191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建国后在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工作多年,是“文革”结束国家恢复职称后评定的第一批研究员。历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上个世纪末,曾经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本世纪出了一个钱钟书;下个世纪可能会再出一个钱钟书,但出不了一个王世襄。这主要是因为很少有人像王世襄那样融入他的时代、交往的人群和民间的游艺之中,并一一详细生动地记录下来。时代过去了,一切都变了,所以不可能再出现一个王世襄了。当然以上只是他成就的一个侧面。此外他还有许多有关美术…  相似文献   

12.
史书动态     
正《父亲的声音》内容简介《父亲的声音》为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荣怀念父亲之作。情真意切、文辞流畅。书中怀念父亲,同时怀念父亲的友朋:马衡、启功、王世襄、吴仲超、倪征燠、那志良、庄尚严、冯华等诸位先生,并由此构成那个时代旧式知识分子的人生写照,十分精  相似文献   

13.
我的老师,享誉海内外的古代家具专家王世襄先生编著的《明代家具珍赏》(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85年出版)一书中收录了一件明代紫檀有束腰几形画桌(见书169页图版110)。此画桌面171×74.4厘米,肩180×85厘米,高84厘米。画桌腿足向外弯后又向内兜转,但并不位在四角,故呈接近鼓腿膨牙式而实不相同。足下有横材相连,横材中部向上翻出由灵芝纹组成的云头,故其造型实吸收了带卷书的几形结构,在画桌中是十分罕见的变体。除桌面外通体雕灵芝纹,朵朵大小相间随意生发丰腴圆润。此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王世襄先生在书中介绍此器:“有束腰灵芝纹画桌参用了几形结构,全身浮雕圆润,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孤例。”“孤例”就是孤品。王先生年逾九旬,研究明式家  相似文献   

14.
王世襄(1914-2009)是举世闻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他兴趣广泛,热衷传统文化,能藏、能写、能玩,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江湖传闻,王世襄年轻时听说安徽贵池刘惠之家中收藏有一架名琴"九霄环佩",心生爱慕,便有意求购。托人打听之后,刘惠之要价两根金条,即20两金子,其时为20世纪40年代末期,作为一介书生的王世襄即便倾家荡产也拿不出20两金子。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种说法,王世襄径直跑到当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家中,二话不说当面跪下,求他赠送一幅元代画作去换“九霄环佩”。  相似文献   

15.
王世襄。号畅安。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也是北京的“老玩家”。1914年5月出生于北京书香世家。祖籍福州。  相似文献   

16.
丁山 《收藏家》2010,(4):81-84
推荐词:黄定中先生为著名的古典家具收藏家、鉴赏家。著有:《留余斋藏明清家具》。其所藏明清家具皆为保留"皮壳"的原状,虽不如整修打磨过的耀眼,却与国家文物保护的原则相契合,至为难得。黄定中先生,"弱冠之年便爱淘藏旧器","时逢1996年而立之岁,缘起搬迁新居,无意中购入广式硬木家具,使对明清木器挚爱成痴",至今仍孜孜以求地探寻个中的学问与乐趣。《易传·系辞》中有曰:"形而上者之为道,形而下者之为器",故国人传统中,于古旧家具一类只视之为日用器具,直至王世襄先生《明清家具珍赏》等巨著问世,人们才恍然以文物来  相似文献   

17.
何孟澈 《收藏家》2014,(7):86-88
王世襄对民间竹记得艺术有很深造诣。他不仅是欣赏,研究,还热忱地鼓励民间竹刻家,撰文推介他们和他们的作品,这里介绍的几件作品,就是在王先生的启迪、鼓励完成的。 王世襄祖籍福建。高祖父王庆云,官至两广总督、工部尚书,清史有传,有集传世。伯祖父王仁堪1867年考中状元。他的父亲是个外交家。1914年即民国三年,王世襄在北京出生。1911年清朝虽己覆亡,被推翻的末代皇帝溥仪,其时还住在紫禁城中。  相似文献   

18.
窦忠如 《纵横》2012,(5):56-60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明式家具收藏家之一,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的发现、命名、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筚路褴褛的贡献,特别是他的收藏历程堪称穷搜广集、不惮艰辛,可这些价值数亿元人民币的藏品最终却被其辗转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由此人们不禁要问:王世襄为什么要收藏、捐赠这些价值连城的珍稀藏品呢?  相似文献   

19.
《自珍集》是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的一本自选集,最近由三联出版。这本书收录的十类内容分古琴、铜炉、雕刻、竹刻、漆器、书画、图书、家具、诸艺、玩具,凝聚着作者一生的文物之爱,亦铭刻着时代的痕迹和作者一生的沧桑。本刊选发《自珍集》自序及随笔三则,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20.
易文 《华夏地理》2007,(5):84-85
京城的人都视王世襄为“玩”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