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国治 《文史天地》2002,(10):16-19
1990年初,我在六盘水师专任教时,收到一封北京来信: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底,我正在省委党校学习。突然接到中国乒协一个紧急电话.让我一过完元旦就立即赶到北京。我知道,这是应古巴政府邀请。赶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去进行技术援助的外事批下来了。因为此前我的护照等相关手续都已办妥。按照过去惯例.这次进京估计就是去接受行前培训。  相似文献   

3.
1969年1月初,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山西省北部的原平县被连日的风雪厚厚地盖上了一层白色,凌厉的北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站不稳脚跟。我从北京到这儿插队不到一个月,突然接到姐姐的来信,让我马上回上海一趟。我想,这几年一直灾难不断的家一定出了什么大事,否则姐姐不会一反常态写来这样一封信。于是向北京的奶奶报知我的去向,就爬上火车奔向上海。火车在北国寒冬的风雪中一路南行,车窗外挂满冰凌的树枝飞速向后面掠去,车轮有节奏地轰响着。17岁的我,趴在小桌上茫然呆望着窗外苍凉冷寂的大地。(一)是妈妈病情恶化了?还是别的什…  相似文献   

4.
正初到中南海1961年,我准备去北京过年,当时我已经从部队转业到青岛工作。1月30日我收到七妈邓颖超的来信。她在信上说:"我们同意你来北京和我们一起过年。我们前几年也不在北京,我身体不好,以往都在南方。今年是在北京,所以同意你来。"第二天,我又收到七妈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5.
古人常把别人的来信尊称为“大函”,这当然是客气话。但我却看到了一封实实在在的“大函”,这便是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给我父亲的一封来信。  相似文献   

6.
收到两个老朋友的来信。一个是高中时候的恋人,说是老崔的新专辑给我寄来了。又说:如果办事的力气和流血的力气不成正比的话,你要相信,我给你办事还和10年前一样卖力。瞪着这句话,看了半天,愣是没看懂什么意思。想起当年,他在上海,我在北京。他每天给我写一封信,写  相似文献   

7.
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钱币与徽章部负责人、英国皇家货币协会秘书J·克力勃先生,多次给我来信,共同探讨中国钱币的有关问题。去年三月他对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七期《文物》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文《北京出土“七二”银饼》叙述的“七二银饼”感兴趣,来信询问有关问题。今年一月他又来信对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中国钱币》杂志上发表的短文《北  相似文献   

8.
费翔  阎崑 《纵横》2014,(7):53-55
接到姥姥的来信,我下决心要回大陆去 1986年,我在台湾已经是著名歌手了,事业上一切都蛮顺利,运气也挺好,出了八张专辑。就在这年,我们家很意外地接到姥姥寄来的一封家书。信从北京发出,一手接一手地转递,又到美国绕了一圈才辗转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9.
在我离休后,成了一名门球爱好者。我除积极参加活动外,还撰写了有关门球技术、战术方面的文章。1998年,我写的《门球时间战术的运用》一文,受到广大门球爱好者的关注,右玉县老年体协来信咨询,从此,沟通了我与右玉县同龄人的联系,勾起了我对刘虎狮村亲人们日思暮想的怀念,特别是对救命恩人李翠兰刻骨铭心的思恋。  相似文献   

10.
金龙同学:来信收阅,知道你正经历着失恋的痛苦,我能够理解。在这封信里,我就你的来信随便谈谈我的看法,算是朋友间的聊天吧。  相似文献   

11.
来信照登     
本刊今年第7期刊出孟起文章《我在文革中看管蒋南翔》后,陆续收到一些老同志的来电来信,指出文中多处讹误,现将刘冰同志来信全文刊出,以澄清部分事实。  相似文献   

12.
一冉 《百年潮》2006,(11):F0003-F0003
徐光聚,1974年生于南阳.自幼随舅父彭茂先习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黄胄美术基金会编辑.炎黄艺术中心展览部主任,北京国艺轩书画院艺术指导。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并获奖,1999年于炎黄艺术馆开设黄胄美术基金会中国画临摹画室。  相似文献   

13.
郝洪儒 《世界》2003,(11):17-18
今年8月19日,家住北京团结湖中路85岁高龄的周志勋老人又接到一封日本来信,这是周老自1980年以来收到的第106封日本来信了。写信人是家住大阪的日本中国残留归国者协会会长玉城晴信先生,信首亲切地称周老为周妈妈。  相似文献   

14.
胡同的味道     
刘一达 《北京文史》2010,(1):108-113
我曾在一篇介绍北京胡同的文章中写过一句话,胡同是北京人的根。四合院是北京城的魂。是呀,远了不说,30年前,70%以上的北京人是在胡同生活的,虽说有些人是在楼房里长大的,但那会儿许多楼房也在胡同里。  相似文献   

15.
西藏信箱     
《中国西藏》2014,(4):93-93
1.四川成都的王涛读者在来信中说: 编辑同志: 您好!很高兴看到贵刊在今年第三期上刊载的关于西藏江孜帕拉庄园概况介绍,因为我也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相似文献   

16.
忆叶浅予     
结交全部漫画名家 大陆最有名的漫画家也是国画家的叶浅予,于1995年8月5日在北京逝世。我在第二天即接到在香港服务的大陆女作家杨芳菲电告。以后又有大陆朋友来信要我写悼念之文,浅予长我一岁,相识之时都少年好事,有许多回忆可记。  相似文献   

17.
1949年9月中旬,我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介绍,代表《大刚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的采访,这是我在前半生新闻工作经历中,最难以忘怀、最值得纪念和最令我感奋的一次采访活动.、当时,从武汉去北京参加采访的记只有我一人。因此,我的任务非常艰巨.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18.
“这可不是73条,这是维稳!是重庆公安来北京绑他的票!是北京公安协助重庆公安封我的口!”重庆市人人代表张明渝的律师浦志强怒不可遏,“抓他前没给立案.没进入法定的程序.两会结束后放他回家.没给任何书『酉f的结沦,现有的法律.没有一条能用得上。”  相似文献   

19.
《华夏人文地理》2004,(5):16-17
灼热的五月,北京提早迎来了它的夏天。编辑部也因为读者的热情加速升温。不只是来信.在《华夏人文地理》网站上的讨论区里.我们也收到了大量读者的回馈。网上讨论区是我们与读者的又一个交流平台.每月我们都会就本期的一个主要专辑或热门文化信息提出问题.与读者共同探讨它背后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文史》2004年第2期刊登有瀛生先生的文章《老北京满族人的溜冰》,其中特别介绍了清代八旗最后一位溜冰能手吴桐轩:“这位吴桐轩老人在三十年代已经年过七旬,须发皆白,精神和体力不逊于三十岁的人。每到冬天朔风寒凛之日,吴老必穿上八旗兵护军的制服,足登满族传统式冰鞋……到北海冰面上大展威风,群众围观,指点呼赞,中外人士纷纷抢镜头,大拍一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