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名胜》2010,(5):32-33
王羲之的独笔"鹅"字碑 嵌在三圣殿东首莲船室壁上,高2.41米,宽1.42米。右下方有天台书法家曹抡选(寿人)咸丰九年(1859)所写跋,称在华顶山右军圣地发现东晋书圣王羲之半块真迹,经过七年摹写,补为全壁,移刻于此。你能否区别出来哪半边是"原装"的?  相似文献   

2.
周志晖 《神州》2012,(5):32-32
书圣"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他极高书法艺术润泽后世一千多年。同时,他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文学、美学等方面同样深有造诣,后经对其不断的开发利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从文学、美学、书法等方面叙述了他的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谢道韫是魏晋时期有名的才女,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名门望族,其叔父为东晋名士、宰相谢安,父亲为安西将军谢奕之。谢道韫自幼聪明好学,颇有才辩。有一次,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朗朗而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意即:吉甫作歌赠穆仲,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书法界总习惯把王羲之奉为“书圣”。其实,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国的书史之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若论辈分,王羲之的书法学自于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于钟繇,如此算来,王羲之应是钟繇的徒孙。由此,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简讯五则     
《收藏家》2007,(12)
已毁62年王羲之《游目帖》再现原作风采近日,毁于二战美军原子弹轰炸的王羲之《游目帖》,在中日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复原。《游目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件,表现了王  相似文献   

6.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迁居到浙江绍兴安家,恰好赶上过春节,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纷纷跑来贺喜。乔迁之喜加上新春之乐,王羲之可高兴啦,不觉挥笔写了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写好后,王羲之叫儿子贴在大门上。门联刚一贴出,就招来了大群的人,团团围住家门,个个口称绝迹。晚上,一个仰慕王羲之大名的青年悄悄来到王家门口,口中念着:“慕名揭联不算偷!”便把门联揭走了。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11,(9):74-75
温岭,一个将柔软与坚硬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城市。柔软的是阳光,她是新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阳光首照地;坚硬的是石头,这里有中国罕见的石文化景观。在温岭旅游,大体离不开山、硐、海、阳光几个要素。山是方山。方山,又名方岩,以其雄伟被誉为"镇山",是温岭的地域标志。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游四郡记》曾这样描绘方山——"临海南界有方城山...  相似文献   

8.
玉波池     
王羲之是东晋一位大书法家,他曾当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后人称王羲之为草圣,又称书圣。王羲之生性平易近人,有许多穷朋友,王皮匠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羲之经常到王皮匠的鞋店来玩。有一天。王羲之和王皮匠正在喝茶闲谈,王皮匠对王羲之说:“右军,我们相处已三十多年,你已年近花甲,你不写几个字给我留个纪念吗?”王羲之莞尔一笑,频频点头说:“可以,可以,但不知写点什么给你?”“随你的便,你写什么,我就要什么。”王皮匠满不在乎地说。“好说。拿纸拿笔墨来!”  相似文献   

9.
《文史月刊》2013,(9):47-47
东晋永和九年忪元353年)三月初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共41人,到会稽山的兰渚,即今浙江绍兴西南水边修楔(在水边祓除不祥,实际上成为一种游乐)。他们在兰亭饮酒赋诗,非常高兴。王羲之酒酣之际,在蚕茧纸上,用鼠须笔挥毫疾书了一篇28行,324个字的《兰亭序》,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珍品,王羲之书法的杰作。  相似文献   

10.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11.
贵刊1984年第3期龙瑜珠的《王羲之临池学书说辨误》一文说,临池学书其水尽黑者为东汉张芝,而非晋王羲之,这是正确的;但该文又云,王羲之临池学书说,最初见于北宋文学家曾巩撰写的《墨池记》,“此盖曾巩为夸饰士风,附会古迹,杜撰之说”,这就不正确了。曾巩的《墨池记》,不但没有杜撰王羲之临池学书说,而且对此说的史实可靠性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墨池,址在江西临川城东。文章开头几句介绍了墨池的地理环境,接着说:“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  相似文献   

12.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27页插图“王羲之手迹”是从《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临摹本中节选的五行草书。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羲之生卒年代,一说为公元321—379年;一说为公元为303—361年。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当时人称他写的字“江左中朝莫有及者”。后来梁武帝在《评书》中赞美说:“王右军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这个评语,为历代书法家所赞同。《晋书·王羲之传》说他为人“以骨鲠称”,字随人性,书如其人,骨鲠的性格,雄强的字势,常属自然。据记载,王羲之十一岁时,遭逢国破家亡之难,随父兄南渡。后来他不满东晋偏安局面,常  相似文献   

13.
兰亭绝唱     
明星的出现,正式宣告“好戏”开场,这明星,便是王羲之,王羲之唱的“戏”,名曰“‘兰亭’悠‘歌’”。  相似文献   

14.
书画     
《文物》1979,(7)
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合称。王羲之(321—379年,或作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兼取前人书法之长,擅行书和草书,开创了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化之谜,莫过于王羲之的书法真品《兰亭集序》的下落。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澍安、孙绰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I首.并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书写序文手稿,日《兰亭集序》。序中屺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相似文献   

16.
夏雨清  朱挺 《中华遗产》2009,(12):72-85
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酒后一挥而就的324个字,是中国书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世人皆知《兰亭序》的字写得好,却“不知其文千古悲凉也”。东晋太和四年(369),王羲之辞官回家,丹池赤水,书楼墨池……书圣的身影在浙江的山水里,悄悄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7.
徐国梁 《神州》2021,(1):22-23
本文以自己设计王羲之纪念馆的实践,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重铸书圣王羲之的设计心得,作者巧用宗祠格局,彰显书圣魅力,在展板、坐像、匾额、图片上继承古德遗风,融合凝聚了王氏家族文化的骨血,把王羲之纪念馆在展示中得到升华,达到念祖念宗念先贤,同眿同心同发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年轻时,他的书法已小有名气。一次,王羲之路过一家新开的饺子铺,见顾客盈门,便去瞧了瞧。这时,门口的对联吸引了他:"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横匾上是"鸭儿饺子铺"。他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口气这么大的对联,于是决定进去尝尝。很快,饺子上来了,轻咬一口,顿时味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魏晋时期的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为人清新淡雅,纵情山水,一改汉魏以来的厚重,开启了新一代的书风,这也使他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成就了"书圣"的美称。而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与魏晋时期的特定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文章要从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士人的意识形态等社会大背景来分析,究竟有哪些影响促使了他书法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26-27
两晋时,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王、谢等大批名门望族,率部南迁,北方士人和一代文化名流,云集绍兴,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当时社会风尚清谈玄理,士人名流聚居之所.饮酒风之大盛,这就大大刺激了绍兴酒的生产,也促进了酒具的发展,绍兴是青瓷产地,当时出现了有彩釉的酒具。东晋永和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名士聚集修禊兰亭,流觞曲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书法精品《兰亭集序》。成为中古文化史上盛事;绍兴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有晋一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二戴(戴逵、戴锸)绘画。以其非凡造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