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94,(1)
程正揆,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谿道人、青谿老人、青溪旧史,湖北孝感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榜名正癸(据《欧钵罗室书画过目》),清初改名正揆,入清官工部侍郎。顺治十四年(1657年)挂冠。能诗文、擅书画。以山水出名。他的山水画,最初得到董其昌指点,甲申后卜居南京,与清初“四僧画家”之一谿石交往甚密,画风由淡腴趋向浑厚。作画喜用秃笔,老简枯劲,设色甚为秾湛。他在绘画上主张繁而不夺精整,简而不碍充实,其论画云:“北  相似文献   

2.
汪辟疆先生是當代的著名學者,本刊總第四輯(1963年出版)及總第十五輯(1980年出版)曾刊出其《玉谿詩箋舉例》與《讀常見齋小記》。今年是汪先生一百二十周年冥誕,本刊特發表其遺作《〈玉谿詩箋舉例〉補録》(金程宇整理),以志緬懷。  相似文献   

3.
石涛是清初杰出的革新画家,生于明崇祯壬午(1642年),卒年不详。这幅《山居图》是他四十岁以前壮年时期的作品。图为墨笔山水,纸本,纵200.7、横69.2厘米。左上方自题六言绝句:"飞瀑乱分若电,奇峰叠汉如云。谿鱼历历可数,山花忽具忽闻。但能枕石其下,自然香满衣裙。"款署辛酉(1681年)十二月一日补题。图中峰峦重叠,行云缭绕,树木丛生,竹林茂密,在溪涧旁陡峭的坡岸上,一条蜿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宝鸡市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两幅张大千的画,同为1940年上半年所作,一幅人物《观世音造像》,一幅山水临元代画家王蒙的《夏山隐居》图.两幅均为精品,观后使人耳目一新.张大千(1899—1983),名爱,小名季,因号季爱,四川省内江县人.早年曾出家于定禅寺百日之久,大千二字便是当年的法号.自幼从母习画,后拜著名学者、书画家曾熙、李瑞清为师.继之致力于石涛、八大、渐江、石谿  相似文献   

5.
汪辟疆先生是當代的著名學者,本刊總第四輯(1963年出版)及總第十五輯(1980年出版)曾刊出其《玉谿詩箋舉例》與《讀常見齋小記》。今年是汪先生一百二十周年冥誕,本刊特發表其遺作《〈玉谿詩箋舉例〉補録》(金程宇整理),以志緬懷。[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灵谿词说》是四川大学历史系前辈学人缪彦威(鉞)教授与加拿大叶嘉莹教授共同撰写的一本论词的书。这本书是两位教授在互相讨论交换论词的意见上写成的。他们在撰写之前、写作之间与写定之后经常彼此讨论,互相参酌修订,他们既有个别的分工,也有共同的合作,因此其单篇的论词绝句及附加说明文字,虽各人分别撰写,仍能保持不重复不矛盾,保持整体性与一致性。 他们为什么把书名定为《灵谿词说》,主要是从郭璞《游仙诗》第一首小“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美。灵谿可潛盘,安事登云梯”之句中来。取此数句诗中的意象所表现之一种境界而已,与郭璞诗之云梯与仕宦之云梯都并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以为对词之评赏,自有可乐之处。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泉州市东北洛阳桥(万安桥)的建筑年代,1979年出版的《辞海》和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辞典》均以为"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造,嘉祐四年(1059年)竣工"。《福建通志·金石志·石六》载《万安渡石桥记》亦作"始造于皇祐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祐四年二月辛未讫",似无出入。近见上海师院历史系所藏《万安渡石桥记》刻石拓本,则为  相似文献   

8.
书画     
叔华 《文物》1978,(12)
四僧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髡残(石谿)、弘仁(渐江)、朱耷(八大山人)和原济(石涛)。四人都擅长作山水画,而各有风格。髡残俗姓刘,住南京,师法元代黄公望。弘仁俗姓江,安徽歙县人,师法元代倪瓚,多描绘黄山风景。朱耷、原济都是明朝皇族后裔,朱耷兼擅花鸟树石,原济兼擅花卉竹石,两人的画风对清乾隆时"扬州八怪"有较大影响(图一、二)。  相似文献   

9.
今所见李商隐诗集和文集的笺注本均定型于清代,其中冯浩《玉谿生诗笺注》是最为详备精审的笺注本。本文叙述《玉谿生诗笺注》三版本概况,分析阐明各版本在编订诗歌年份、笺解注释与诗歌文字校改方面的变化特征并肯定此书对李商隐其人其诗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4,(12)
<正>《文物》2011年第12期刊登了《山西大同阳高北魏尉迟定州墓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和《北魏尉迟定州墓石椁封门石铭文》(以下简称《铭文》)两篇文章,介绍了新近发现的一座时代为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457年)的墓葬,为大同地区北魏墓葬的分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材料。但是,两文都根据石椁封门石上的铭文,将墓主定为尉迟定州,笔者认为这一结  相似文献   

11.
宁可 《文物》1982,(12)
《汉侍廷里父老(亻单)买田约束石券》(以下简称《石券》),1973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县缑氏公社郑(?)大队南村。石券全文为: 建初二年正月十五日,侍廷里父老(亻单)祭尊(1) 于季主疏,左巨等廿五人,共为约束石券里治中(2) 遁以永平十五年六月中造起(亻单),敛钱共  相似文献   

12.
三、唐石经唐石经,又专称《开成石经》、《雍石经》。此石经开始刻于唐大和七年(833),成于开成二年(837)。立于长安国子监太学,共二百二十七石。刻《易》、《书》、《毛诗》、《三礼》、《春秋三传》等九经及《孝经》、《论语》、《尔雅》共十二种,计160卷。附《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二种。(至清康熙三年陕抚贾汉复补刻《孟子》九石,康熙廿二年,麻尔图又刻《大学》、《中庸》二石。但《孟子》在唐时列于子而不列于经,《大学》、《中庸》则原刻在《礼记》中)。《尚书》用根  相似文献   

13.
《宋史》卷一七七《食货上五》 (中华书局点校本 1 977年版 ,第 4 30 8页 )载 :  是岁 (按指熙宁九年 )…… [役钱 ]见在八十七万九千二百六十七贯、石、匹、两。按 :原载数字首位脱“八百”二字。《文献通考》卷一二《赋役一》 (中华书局 1 999年影印本 ,第 1 33页 )所载 ,错同《宋史》。《宋会要辑稿》 (中华书局 1 957年影印本 )食货六五之一七、六六之四○所载均为“八百八十七万九千二百六十七贯、石、匹、两”。残本《永乐大典》卷七五○七《仓·常平仓》引《中书备对》 (中华书局 1 986年版 ,第 3357—3358页 )记 :“见在八百八十…  相似文献   

14.
南宋石(敦山)《中庸集解》明代就亡佚了,莫友芝在道光己酉夏五月(公元1849年)在宋卫正叔《礼记集说》中,辑佚出了《中庸集解》.莫氏《校刊〈中庸集解〉》,是研究石憝及其《中庸集解》的资料汇编,恢复了经典的本来面目,弥补了学术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程正揆(1604~1676年)字端伯,号青谿,是明清之际生活在江南的山水画家,他一生的仕宦生涯并不得意,但从未中断过数百卷《江山卧游图卷》系列的创作。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他罢官还乡(丁酉三月1657年)后,作品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且越到后期,创作越丰。传世的《江山卧游图》,大约三分之二作品成于其宦游期之后。笔者多年搜集到的数十卷《江山卧游图》资料,当是他传世画卷中的大部,虽然其数量仍是程氏生前创作  相似文献   

16.
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东汉墓出土画象石(参见24页图7),最初发表在1957年第4期《考古通讯》上并刊有纺织画象图片,但简报中并未加以介绍。1958年第4期《文物参考资料》王德庆先生的《江苏发现的一批汉代画象石》一文,和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徐州汉代画象石》一书中,对洪楼汉  相似文献   

17.
1988年以来,汉中学术界在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的基础上,拓宽到对《西狭颂》、《郙阁颂》的深入研究,并于1993年出版了《汉三颂专辑》(汉中市博物馆、汉中市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会合编,郭荣章主编)。此专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郙阁  相似文献   

18.
一《晋书》 (中华书局标点本 ,下同 )卷七八《孔愉传附孔坦传》云 :“咸康元年 ,石聪寇历阳。王导为大司马 ,讨之 ,请坦为司马。会石勒新死 ,(石 )季龙专恣 ,石聪及谯郡太守彭彪等各遣使请降。”按诸史实 ,此叙述讹误。(一 )晋咸康元年 (公元 335年 ) ,“寇历阳”的是石虎 (石季龙 )而非石聪 ,《晋书》卷七《成帝纪》载 :咸康元年四月 ,“石季龙寇历阳 ,加司徒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征讨诸军事 ,以御之”。又同书卷一○六《石季龙载记下》载 :咸康元年 ,“季龙自率众南寇历阳 ,临江而旋 ,京师大震。”同书卷六五《王导传》亦载 :“石季龙…  相似文献   

19.
渐江(1610—1664年),法名弘仁,字无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江南徽州府歙县桃源坞人。他被龚贤(1619—1689年)称为“天都派”十子之一,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当代又把他同石谿(1612—1672年)、八大山人(1626—1705年)和石涛(1642—1707年)合称为“清初四大画僧”。 浙江以一介儒生遭国破家亡而遁入空门,不想“逃禅翻以画传灯”,他没有继承曹洞宗古航道舟(1585—1655年)的衣钵,却成为一位饮誉千秋的画学大师。他生于晚  相似文献   

20.
近代出土的蜀石經殘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蜀广政石經的情况和东汉熹平、曹魏正始、唐开成、北宋嘉祐、南宋紹兴、清乾隆各石經相比,有好些不同的地方。第一,蜀石經有注文。第二,蜀石經工程較巨,碑石上千数。第三,蜀石經施工时間长,从后蜀孟昶广政元年(公元938)蜀相毋昭裔經始,到南宋孝宗赵音乾道六年(公元1170)晁公武刻《石經考異》、《古文尚书》为止,前后共經历了四个朝代,二百三十二年。第四,自宋哲宗赵煦时(公元1086—1100)蜀帅尚书右丞胡宗愈在成都府学礼殿东南隅作石經堂貯存后(晁公武尚于乾道六年刻过《石經考異》和《古文尚书》),又亡佚得那么突然,究属何时与何种原因,今亦无从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