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子野是南朝萧梁时的史学家,所著《宋略》为世人所重,惜其久已散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多方勾稽,搜集《宋略》史论佚文28首,并对其作了分类研究,揭示其价值所在.《宋略》史论佚文对全面认识南朝史学的发展,尤其是历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宋略》是河东“史学三裴”之一裴子野的代表作。该书以“叙事评论多善”享誉史坛。然而 ,它却早已散佚。本文通过考证认为 :《宋略》在南宋绍定四年 ( 1 2 3 1 )或景炎元年 ( 1 2 76)亡佚。  相似文献   

3.
唐人赵蕤所撰《长短经》引有《宋略》史论七则 ,其中两则因不见于它书而可资辑佚 ,另外五则可补正《建康实录》及《资治通鉴》等所引《宋略》史论之讹脱数十处 ,故文献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4.
清末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问世后,增补者亦多,裴学海《古书疑义举例四补》即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裴氏之著补充了众多前人未道的古书文词用法成例,订正了《古书疑义举例》及其他同类著作中的讹误疏漏,于所涉及的相关古文词语也多方考索,以求确解。是书辨析精审,例证丰富,且多用音韵以作训诂,体现了撰者的治学特色,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训诂专著,惜长期湮没,知者鲜少,现亟宜刊布,以广其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唐人墓志、石刻材料与传世文献互证,对晚唐诗人裴虔馀家世、生平予以辑考。最后指出其与中晚唐的"裴乾馀"并非一人,自清代以来研究者多有混淆,如《全唐诗》"裴虔馀"条因将二者视为一人,从而误收"裴乾馀"诗作。  相似文献   

6.
在贵无论思想在士大夫中盛行的西晋,裴頠则独崇有,倡名教。他以崇有为理论武器,对当时浮华的社会风气进行批判,虽未能挽救时代危机,仍不愧为玄学时代的诤友。裴頠的崇有论实质上是在肯定名教的前提下,重新综合儒道,为玄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裴松之补阙式的注史方法并非前无所承 ,他不仅受郑玄等古文经学家博通兼采的注经方法和后来集解体的影响 ,也受到韦昭《国语解》和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以史注史倾向的影响。晋人挚虞和阎缵等人以补充缺略为主的注史方法 ,对裴氏更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关于裴注所引书目的数量 ,因统计的原则和方法不一 ,学术界有十种不同意见 ,笔者则认为裴氏引书共 2 2 7种。至于《三国志》的正文与注文 ,前人一直认为注文多于正文 ,近来有学者称正文多于注文。其实 ,《三国志》的版本和流传的经过极为复杂 ,既有文字脱漏问题 ,也有注文混入正文的现象 ,因而正文与注文孰多孰少不能轻下结论。  相似文献   

8.
新近出土的隋开皇十一年《裴遗业墓志》,以志主尝在北齐武平元年担任"聘高丽使主"而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不仅可以揭示出北齐王朝与高丽国的国家关系与历史真实,亦可以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间在山西襄汾出土的裴良父子四人的墓志互为补充,从而梳理出更为细详的中古裴氏中眷房万虎支的家族世系脉络。  相似文献   

9.
10.
《炎黄春秋》去年第5期刊登施滨海先生的文章,批评傅高义所著《邓小平时代》有“硬伤”。他指的是,傅著中有的叙事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有的引文则是“曲解”,甚至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1.
释“北洋”     
"北洋",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习见名词,内涵数变。其源头古意仅是地域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转成官职概念。北洋大臣的设置是清朝外交从地方到中央的转变,从南到北位移的过渡,在李鸿章之手,天津的屏障外交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到袁世凯的"北洋",含义再变,前此侧重外交和洋务的意味淡去,而更多地具有了军事政治派系的命意,进而成为中国主要统治集团的称谓。  相似文献   

12.
淮建利 《史学月刊》2007,(11):37-45
宋朝的配军制度,是建立在配隶法基础上的强制罪犯充军的集兵制度,是宋代兵制中于募兵制之外又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配隶法自宋初实行以后,逐步成为一个内容繁杂、适用于各种犯罪的刑种。两宋时期的厢军是配军数量较多的军种,配军不仅集中分布在厢军的牢城营,而且在厢军其他重役军分和一般军分中都有较多分布。由于配隶法适用范围的泛化和枉法滥配现象的大量存在,宋朝牢城等配军军分的溢额成为一种常态,配军数量十分庞大。宋统治者之所以将罪犯配隶充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直接控制一批能够服兵役和劳役、随时听候国家调遣的人力资源,配军的存在也因此具有了其自身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元勋贵州籍将领王天培,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笃信三民主义,由于性情直率,胸怀坦荡,遭到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嫉妒,以"莫须有"罪名陷害,英年早逝。从他撰写的一些对联、讲话、题词、诗歌、信函等遗文里,不难看出王天培聪颖的才华,直率的性格,忠诚的思想,坦荡的胸怀,以及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气节,不愧是贵州人民的好儿女。  相似文献   

14.
沛谯又称谯沛,汉魏二祖和自己的功臣集团两次从这一地区崛起,于400年间,一首一尾,书写了汉王朝从建国到终结的历史。沛谯地方位于黄淮海平原。这里自战国晚期起,已经拥有富足的经济基础和充备的文化资源。楚文化的长期积累,在这里形成了新的重心。汉初梁国的文化优势,也对这里的人才形势有所影响。刘邦集团和曹操集团虽然都崛起于沛谯,而前者多布衣、白徒、亡命无赖,往往只是以个人身份追随刘邦,后者则以诸夏侯曹为代表,以宗族势力参与政治军事争搏,且其中颇有豪富。这一情形与东汉豪族势力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子华子考析     
子华子是老庄之间道家别派的重要人物。《庄子·让王》篇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由此条材料可以推测子华子于韩昭侯二年(前360),他曾经往说韩昭侯,在当时是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子华子的学说主旨在于贵生、全生、乐生、重义等项,得《吕氏春秋》记载而略可窥其面貌。其思想是对于氏族时代社会观念的叛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解放潮流,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今本《子华子》为宋代伪撰。  相似文献   

16.
龚文 《东南文化》2004,(1):84-85
本文论述篆刻艺术家方介堪先生的艺术成就,并重点从鸟虫书印和印学著述两方面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乾隆谕旨平议(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乾隆二十五道谕旨是编纂《四库全书》的指导思想和总纲。因此,对这二十五道谕旨进行一番剖析,可知其编纂《四库全书》的基本目的是始终不脱离其宣杨封建思想、文化,维护封建统治这一宗旨,并因此而使许多典籍惨遭厄运。同时又在客观上使中国文化典籍得到了保存和流传。中肯地评价二十五道谕旨,能了解其某些文化政策和书籍编纂思想,有助于对其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