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论述,国内学界一种观点解释为:马克思在这里强调资本主义道路或社会形态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多线性或多样性问题的认识。实际上,马克思这里只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问题,而马克思要将其“‘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运动“,也只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起源之时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对农民的痛苦的、可怕的剥夺运动,或者说是指这种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运动,而非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何顺果李伯重先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一词,尽管是当代世界政治语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涵义却一向不很明确。”并说:“最令人惊诧的是,马克思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一直到二十世...  相似文献   

3.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 ,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 ,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 ,即使在欧洲也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是建立在英国模式基础上的。通过对英国模式和中国明清江南模式的比较 ,可以发现 ,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 ,江南几乎不可能出现英国式的近代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研究陷入困境 ,实际上是套用英国模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金瑞 《史学月刊》2000,1(4):77-84
私人资本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对此十分关注,并根据不同革命阶段需要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策略。民主革命时期主张“鼓励”、“节制”,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后则力求“绝种”,三大改造完成后又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但1958年后又回到了“绝种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今天,私有制成分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关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变化历程,给我们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社会主义"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社会主义学说有一个由空想到科学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以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并结合实际,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分析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我国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应该认识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很多社会主义的因素,我们必须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近代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的因素 列宁在研究了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后概括出两种典型:“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当然,这并不是单指美国和普鲁士而言的;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来说,这两条道路也可以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中看到不同程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也谈侨批的起源及其它李天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了陈训先先生的文章《论侨批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该文认为,侨批“为海内外潮人共同创造的”,“是潮人‘根’意识的特殊递变,‘智’潜能的优化组合,‘商’思想的灵活实用。”①对于其关...  相似文献   

8.
钟沛璋 《炎黄春秋》2001,(11):36-41
新中国建立以来,怎样看待资本主义,一直是困惑我们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早日进入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连出售小商品的“夫妻店”都一扫而光。即便如此,还是感到资本主义的阴魂不散,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要“兴无灭资”,不断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进行批判、斗争,甚至把原来认为是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一律“提升”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埋头钻研科学技术的被视为“走资本主义的白专道路”。大批知识分子和学生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农村,又害怕分得了土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的历史还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假设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结果如何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中国人对大同理想的追求也有助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接受;在中国,革命是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前提,社会主义与工业化是同时展开的;在当今形势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依然是我们开展各项事业的基本路线,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相混淆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0.
徐华娟 《史学集刊》2007,23(3):88-94
农业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基础,约曼又是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动者、农村社会的“脊梁”。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生的时候,约曼是先行者。“约曼”经历了由一个带有荣誉感的职业名词向具有经济与社会含义的名词的转变;约曼阶层经历了由采邑制度下的农民向资本主义农场主的演进。约曼是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村的精英群体,对经济、政治、教育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最初的、最基本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启动者。  相似文献   

11.
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未完成的商业革命,其表现是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以及海外贸易的扩张,中国是其时世界范围内商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商业革命的社会经济效应是:一导致中国城市化新进程,二商人社会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三诱发资本主义萌芽。但这是一场未完成的商业革命。不能完成的原因是:一东西部经济发展失衡,二封建势力的阻挠,三商业资本控制生产之路狭窄,四没有发生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工业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谓“英国模式”和“江南道路”只是中、英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邹亮春 《攀登》2014,(3):36-40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经典而又时尚的课题,本文将结合结构主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这一对概念系统。阐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转变。论证这一转变的哲学意蕴在于马克思走出“哲学”,着力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形态的内在生产结构,并将这一“共时结构”作为逻辑本身呈现其唯物史观。这样将共时结构置入历史的时间之流中,在使得对历史的思考有了空间性反思特征的同时,也超越了唯心主义目的论历史哲学的思想赋予历史以目的必然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
杨扬 《攀登》2008,27(1):35-38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十四世纪初至十七世纪中叶,欧洲诸国先后发生了反封反教会统治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它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运动的产生具有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一、)十四至十六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内部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关系,新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求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为了取得政治上的合法地位,首先向教会神学统治和封建意识形态发动了冲击。他们同封建的僧俗势力斗争时,从古典文化中发现了许多可以同封建神学相  相似文献   

15.
章益国 《史学月刊》2006,1(8):94-100
儒家资本主义学说主张“儒家伦理促进经济发展”,曾在学界一度流行。由于儒家资本主义学说要讨论的东亚“现代性的采借”,不同于韦伯要讨论的西欧“现代性的始发”,加之儒家和新教宗教形态、社会作用模式都有不同,“韦伯命题”对儒家资本主义学说的意义有限。儒家资本主义学说过多地依赖韦伯理论,采用单调的对勘比较法建构逻辑,就不免产生过多牵强附会的比附。儒家资本主义学说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它迎合了学术思想界一些价值需求,使得这一学说论调多于论证,最终变成一股泡沫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历史上,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它同当代美国农业高度发展密切相关。1940年美国农业年鉴有一段话说得好:“为了了解美国农业的形式和实质,成就和问题,必须回顾过去,从头研究它的历史,因为那些情况曾给我们的实践和制度打下烙印,而且从那时开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然而,建国以来,在美国史研究中,专门探讨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文章,极为罕见。近年来,《世界历史》和其他一些刊物陆续发表了几篇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叶介甫 《纵横》2014,(9):32-35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改造工商业 1952年6月,“三反”“五反”运动已经胜利结束,党中央正在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马莹 《攀登》2001,20(6):53-56,59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诸要素发生质的飞跃,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改变了其转化方式,引起社会经济一系列转变。即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经济进步,也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发生变化,但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一新变化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侯建新教授的近作《资本主义起源新论》,是其30多年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深化,建立了他对欧洲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认识和阐述框架。他按三个层面来展开论述,视野开阔。在第一个层面上探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认为个体农民和农业是欧洲资本主义起源的关键。第二个层面探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诞生和发展的条件,提出了三大机制说,即社会财产和财富的积累机制、产品和要素市场的流通机制、生产性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第三个层面探讨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全面培育的社会环境,即构成欧洲文明来源的三元素:日耳曼因素、罗马法和基督教。三个层面联结为一个有机体,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个体以及个体权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程凡 《福建史志》2013,(1):24-28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秋,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开始有计划有步聚地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谓“改造”.就是以和平的方式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首先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多种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再把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实现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