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这是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以来,美国第一位在职总统访问中国。在这之前,尼克松、福特等也来过中国,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不能称为“国事访问”,因此礼仪相对简单一些。  相似文献   

2.
在近日举行的中美建交28周年研讨会上,83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当众念出了他的白宫日记部分内容,披露了建交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及曲折经历。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举行的中美建交28周年研讨会上,当时83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当众念出了他的白宫日记部分内容,披露了建交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及曲折经历。在1977年-1981年的4年白宫生涯里,卡特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这些日记此前从未对外公开。  相似文献   

4.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这是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以来,美国第一位在职总统访问中国。在这之前,尼克松、福特等也来过中国,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不能称为"国  相似文献   

5.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从而打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峙的局面,迎来令人欣喜的和平友好时期。在尼克松访华前,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即来华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为尼克松访华铺平了道路。但在尼克松访华期间,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双方商谈,以期达成一致。这个会谈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周恩来和尼克松之间的会谈是一  相似文献   

6.
墨非 《文史月刊》2010,(3):48-49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堪称20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时最重要的会谈,是与毛泽东的一小时零五分钟的最高级会晤。但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跟你只谈哲学,其他具体问题要与周恩来谈。  相似文献   

7.
1972年9月,上台执政仅两个多月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何要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匆匆访问中国,并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在田中首相访华以前,又是谁充当了类似基辛格这样的角色,他是田中授权的“特使”,还是冒牌的?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谈判过程中,又有哪些细节值得玩味?今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本刊特编辑了这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突然召见 徐恩曾惶惶不安1941年3月的一天,中统首脑徐恩曾接到侍从室电话,说翌日下午4时,蒋介石在重庆的黄山别墅召见他。对这突然召见,徐恩曾心神不安。前些日子,中央党部发现一条写有“总裁独裁,中正不正”的标语。蒋介石责令中统调查,结果没有查出究竟,因此他不敢去见蒋。回到家里,徐恩曾闷闷不乐。这为新娶的妻子费侠(中共叛徒)所看出。她问:“你有什么心事”?徐答:“明天老头子要召见我。”费侠笑了,说:“他召见你不是好事嘛,说不定又要提升你。”徐恩曾苦笑道:“老头子喜怒无常,动辄就训人。”“那你想想最近有否办错什么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说: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尽管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李捷 《百年潮》2005,(3):12-19
1975年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央工作之际,不但国内面临巨大的问题和压力,而且国际上也面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徘徊不前的困境.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以后,中美两国曾经一度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美建交的时间表,锁定在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以后.然而,随着1974年"水门事件"的发生,这一设想成为泡影.启动不久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明显受到了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制约,陷入徘徊不前的境地.打破中美正常化僵局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邓小平和美国新领导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1.
1972年,随着尼克松与周恩来那极具象征意义的一握,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进一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而1979年8月,安徽省代表团访美之行,则开创了缔结中美省际友好关系的先河。《回忆中美建交后第一个访美代表团》生动地记叙了这次访问活动。  相似文献   

12.
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履行他的秘密中国之行,特别注意握手言和之礼仪。他在《白宫岁月》一书中写道:“9日下午4时,周恩来来到,我在宾馆门口迎接他,特意把手伸出去。周恩来即微笑和我握手。这是将旧情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当尼克松首次访华走下飞机时也是  相似文献   

13.
1965年五一节期间,我去康生家。康生刚从广州回来不久,兴致勃勃,招呼大家到他的办公室,讲了很长时间。他说,他到广州送别日本共产党总书记宫本显治之后,广东省公安厅领导向他汇报了一件关于"眼睛透视"的事。有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一次从学校回家,问爸爸"周总理访问缅甸是什么时候啊"?爸爸回答了她,又很奇怪"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女儿说学校里要进行时事测验,这是一道测验题;爸爸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在老师办公室看到测验卷子,是翻过来背面朝上的,但她看到了;爸爸认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2015,(4)
<正>"1973年10月10日,白宫的东厅里正在颁发美国国家科学奖。11位领奖科学家排成一队,卡尔·杰拉西站在头一个。他在类固醇激素及医药化学方面的研究——口服避孕药,为控制人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尼克松把奖杯交到他手里时,想用‘大学橄榄球年度大赛’跟他套磁,杰拉西板着脸没吭声。上百个摄像机镜头见证了之后的五秒钟冷场,最后尼克松说:‘你知道,我在惠蒂尔学院从来不选化  相似文献   

15.
顾宁 《史学月刊》2005,14(12):77-83
1949~1990年间的中美教育交流,很大程度上受到冷战大环境的影响。其间,教育交流可分为前期准备、建交前的民间交流和建交后的交流三个阶段。中美教育交流虽然发展迅速,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教育交流可以起到疏通两国关系的润滑剂作用;在建立外交关系后,当两国关系出现问题时,教育交流可以起到缓和紧张关系、保持渠道畅通的作用。冷战年代中美两国关系间的教育交流使中美双方在不同程度和不同领域都有所受益。在冷战结束十余年后的今天,回顾冷战时期中美教育交流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是20世纪影响极为深远的重大外交活动之一,它不仅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20多年的对抗,掀开了中美关系崭新的一页,而且也推动了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的发展。30多年前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启动,自然是两国领导人远见卓识的结果,但第三方的作用也功不可没。本文将重点对在中美关系解冻进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第三国巴基斯坦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关系受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彼此之间相互隔断了20多年。但在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之时,国际格局与二…  相似文献   

17.
廉正保 《百年潮》2014,(6):16-21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也是中美建交35周年,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不禁回忆起中美建交以后我随同邓小平对美国进行历史性访问的往事。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吸引孩子喜爱读书的首要条件,为了让孩子能主动读书,首先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为了培养儿子读书的兴趣,在他刚上幼儿园时,我就买来一些小画册,一有时间就和他一起翻看。那时候,他很喜欢听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缠着我给他讲故事。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问一些问题,比如人为什么不能长得像大树一样高?为什么到  相似文献   

19.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0,(2):F0002-F0002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1日,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交换了意见。22日,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并于28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朱永嘉 《世纪》2020,(2):15-17
尼克松访华过去48年了。一些关心当代历史的朋友有时还会问起,我当年如何参加接待工作,并如何受命将《柳文指要》赠与尼克松总统的翻译弗里曼(现译名为"傅立民")的。有的朋友见闻广,又读到中美会谈中方翻译章含之女士的回忆录及媒体访谈录,特告知说章女士也谈及此事,描述细节时对我还略有微词。我想,有机会做个说明就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