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雁 《南方文物》2001,(3):54-57
目前,明代丝绸服饰的出土已非常之多。由于明代已不属考古学上的重点,因此,除少数极为重要的墓葬外,大量明代文物未被充分研究,特别是一些中小博物馆所收藏的明代服饰中还有许多珍贵的资料未被整理。其实,明代是中国丝绸史上缎类丝织物发展到最高水平的一个时期,研究明代的服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江西星子县出土、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一件缂丝鸟补缎袍的面料、款式、补子等方面作一些考证和研究。一、明代丝绸出土的基本情况我国明代丝绸出土早期的不多,山东邹县和曲阜县交界明鲁荒王朱檀墓所出丝绸服饰属于明代早…  相似文献   

2.
78.青海都兰吐蕃墓群(魏晋至北宋)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附近,为新发现的两座吐蕃古墓。过去发现的吐蕃墓葬多集中在以都兰县为中心的柴达木盆地南部,而这两座墓葬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距德令哈市30公里的巴音河南岸夏塔图草场山根。两座墓中均有殉葬牲畜和陪葬品,出土了大量丝织品和木碗、木鞍、木鸟、箭囊等文物。  相似文献   

3.
天堂喜宴———青海海西州郭里木吐蕃棺板画笺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吐蕃绘画的庐山真面目,在尘封了千年之后于20世纪逐渐有所发覆,最先进入学界视野的是敦煌莫高窟的部分壁画和绢纸画,一些作品即画于吐蕃占领敦煌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在青海省都兰县血渭草场又发现了吐蕃墓葬群,出土了一批吐蕃时期的重要文物,其中的丝织品图案和木板画残片为观察吐蕃绘画增加了新内容[1]。2002年,青海省海西州郭里木乡再次发现吐蕃时期的墓葬,从中出土的彩绘棺板虽已难作组合拼对,但部分彩绘画面保存较好,内容有画在棺头挡上的朱雀、玄武和花鸟(图三~八),画在棺侧板上的会盟图和葬礼图[2]。特别是其中两块侧…  相似文献   

4.
1979年8月14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西水乡二夹皮村的大长岭出土了一批唐代吐蕃文物。本文简要评述了这批文物的出土经过、主要器物、质量、外形特征及价值等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尚刚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3):82-86+149-150
初唐的吐蕃应已织造丝绸,都兰出土物当含其产品。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地区,工艺美术品样貌常晚于汉地的同类,重要原因当为其统治集团喜爱早年受赐物的样貌,令工匠依样制作。唐代的丝绸外销屡遭禁断,合法的出关主要是马价绢和赐赠品。或因丝绸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到元代中叶,朝廷依然禁断其外销。  相似文献   

6.
破损丝绸服饰文物的保护与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出土破损丝绸服饰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方法 ,以一批出土的明代破损丝绸服饰为研究对象 ,根据文物的破损状况 ,采用传统的手工衬补缝合法 ,运用不同的针法技能 ,完成了破损百褶裙 ,素缎广袖长袍等的修复工作。修复后的服饰仍能保持真丝柔软特性。研究表明 ,本方法是目前最为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概述我国丝绸生产历史悠久,从已经出土的大量古代丝绸文物及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表明,古代丝绸五彩缤纷,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就逐步创造并掌握了缫丝、炼染、织造、后整理等一整套工艺技术。为了挖掘、研究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遗产,弘扬我国传统的丝绸文化,苏州丝绸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建立  相似文献   

8.
青海都兰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上,都兰吐蕃墓葬群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隋唐时期金银器及饰物,其中一件"粟特银包金神袛人物连珠牌饰银丝腰带"牌饰上的人物具有典型的粟特特征,这对于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但很多包金银饰片出土时腐蚀严重需要进行保护处理和相关的科学研究。为此,通过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工艺类似腰带牌饰的样品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为包金银器饰物,包金层为金银合金,而银本体腐蚀严重,腐蚀产物主要是氯化银,这与环境的高含盐量有关,分析结果可为吐蕃墓出土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法门寺出土唐代纺织品科学揭展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遗产》2004,(3):73-73
2001年开始,中德文物保护专家在法门寺丝绸揭展保护上开展合作。拥有世界上最大文物修复中心的美茵兹罗马一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出资35万马克,购置仪器、设备,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建设古代丝织品保护实验室。在创建丝织品保护实验室的同时,对法门寺出土的丝织品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也陆续展开。揭取前首先对丝绸的保护环境、霉菌、材料、工艺等进行分析研究,充分收集有关唐代丝绸制品的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分析研究提出方法,然后依照每件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5,(3):96-96
高原丝路:吐蕃“重汉缯”之俗与丝绸使用 石硕与罗宏在《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历史上在丝绸由中原地区向西传播过程中,也传入了青藏高原地区。公元7—9世纪唐地丝绸大量输入吐蕃,受到吐蕃贵族及上层人士的喜好与珍视,形成“重汉缯”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1.
2001年6月,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汉代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金鸟饰",造型别致精巧,鲜见于中原地区出土汉代文物。本文通过对文献、汉代图像及实物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金鸟饰"即金胜的观点,同时对"胜"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丝绸文物及其附带材质因受酸碱度条件影响而产生的不同劣化类型,介绍了对丝绸文物酸碱度产生影响的环境类型。评述了目前丝绸文物酸碱度测量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丝绸文物酸碱度测量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加强丝绸文物湿洗操作过程中对湿洗液环境进行稳定性控制的必要性和技术试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都兰,当我第一次从中国地图上找到这个地名时,我简直不能相信,在如此偏远的黄土高原西端的这片荒漠之上,竟然会有引起世界轰动的考古大发现——都兰热水吐蕃墓地的横空出世。墓地中出土的丝绸、金银器和其他珍贵文物,以它们独特的风格特色展现出唐代吐蕃文明的鲜活风貌,令世人耳目一新,深为震撼。  相似文献   

14.
辽代丝绸的发现似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知道的只有辽宁法库叶茂台出土的零星资料。其他如内蒙古赤峰市大营子的辽赠卫国王墓和解放营子辽墓中虽然也出土了不少珍贵的丝绸,但一直未见详细报道。近年来,内蒙古境内辽墓出土的丝绸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塔顶天宫、巴林左旗大康二年墓、哲盟小努日木辽墓等均有精美的丝绸文物发现。特别是这次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的大量丝绸,品种齐全、技艺高超、图案精美,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现仅就其中的团窠和团花图案来谈谈辽代丝  相似文献   

15.
正吐蕃使用印章在汉、藏文献及金石材料中早有零星记载,但真正引起学界注意则是因为敦煌古藏文卷子上发现的印记[1]。但限于材料和研究视角,目前学界对吐蕃印章的研究还局限于功用和传世印章的考察~([2]),对吐蕃印章的类型、特点及渊源等问题认识不足。鉴于此,本文拟从文物考古的角度对目前已明确的吐蕃印章和印痕进行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材料就吐蕃印章进行初步研究。一吐蕃印章文物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丝绸文物上的污物除了会引起丝绸的诸多老化和病变外,还会影响文物的研究展示和利用.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去除丝绸文物的污物便成了丝绸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操作之一.湿洗是丝绸文物污物去除方式中的一种,湿洗可以仅用水进行清洗,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水中加人某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以加强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都兰出土丝织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至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都兰县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令人震惊和瞩目。以往,这一时期的丝绸重要的出土地首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剌和卓墓葬群,其次为敦煌藏经洞及莫高窟K130等处,近年,陕西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6,(2)
相对湿度是影响丝绸文物劣化和保存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蚕丝纤维的吸湿放湿机理、吸湿量与环境相对湿度和绝对舍湿量的关系以及蚕丝劣化与其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了影响丝绸文物劣化程度的是环境绝对含湿量而非环境相对湿度值,强调相对湿度与温度两个环境指标必须同时使用的观点,另外对低温保存环境以及相对湿度频繁规律波动环境下丝绸文物的保存和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绸文物的清洗与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329件丝绸文物,包括衣物、匹料、丝线、星宿图、绣花荷包等;品种有罗、绫、纱、绉和绢;除素色外,有提花、印花与彩绘。这批丝绸不仅形象再现了墓主生前的生活习性.并且体现了南宋时期的丝绸品种、丝织工艺、纹饰纹样、印染技法及服饰特色,为人们研究南宋时期的丝织、染色、图案、纹样、刺绣等提供了大量实证。这批南宋丝绸文物数量大,品种多,花色全,有关人员在其出上后立即采取常用的方法对之进行初步清洗加固处理,但效果甚微。由于深埋地下,长期浸泡于棺液之中,随葬品不同程度地受到无机盐,松香、血迹…  相似文献   

20.
路智勇 《文博》2015,(3):89-94
分析发现,丝绸文物的形变源自纤维在外力或环境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其形变可分为急弹性、缓弹性和塑性形变,其中塑性形变是因外力负荷大且作用时间长而形成的无法自行恢复的形变。通过提升纤维的吸湿水平,可以提升纤维形变回弹率,回弹率的增加意味着纤维塑性形变恢复的可能性增加。本文对利用纤维湿度调节技术,恢复丝绸文物形变的技术操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