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其实质是由国家与社会二元一体的结构变为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作为国家社会二元一体基础的西周宗法制的崩溃。宗法制的社会基础是农业民族的祖先崇拜心理。春秋战国时代黄河流域人口激增,治水、救灾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业人口正常生活的前提,客观上要求统一和集权。西周松散的社会结构落后于时代需要,最终被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取代,但由于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摧毁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基层组织,事实上造成了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宗法制的起源、发展和衍变,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上古时代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面貌。一般人的印象中,宗法制从春秋时代开始,就已经和礼乐制度文化等一样趋于崩溃瓦解,到了战国时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实,宗法制在战国时期是承西周春秋时期的发...  相似文献   

3.
把家庭称作社会的“细胞”,似乎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尽管正如我们的欧洲家庭史研究的同行正确地指出的,这是一个正确性很有限的概念(《欧洲家庭史》中译本第4页,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我们还是可以使用它,因为分析两性关系,家庭抑或家族无疑是个很好的。出发点。以血缘纽带为特征的宗法制度确立于西周,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在中国进入文明时代时,维系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并未遭到破坏,“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还是以血缘关系为纽结的农村公社”,西周的宗法制无非是这种原始血缘关系与社会政治等级关系的结合,甚至…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龙 《攀登》2004,23(3):62-64
由于体制性障碍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传统农牧业与现代工商业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反过来又使农业处于低水平状态,形成了二元结构与农业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朱寰 《史学集刊》2005,1(3):97-100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时代。期间贯穿了三次社会变革:第一次社会变革是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最终导致原始公社制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贯穿整个文明时代始终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的对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第二次社会变革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马克思认为这两个社会阶段都是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前者是完全处于人身依附状态,后者是部分处于人身依附状态,两者的差别不大。第三次社会变革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一次规模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大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实现市场化、工业化和民主化,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王琪瑛 《丝绸之路》2012,(18):113-115
社会学理论诞生以来,始终处在紧张的二元对立之中。为了消弭对立,许多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整合。在所有试图整合社会学理论的学者中,只有吉登斯成功地把结构和系统融入社会行动中。他独辟蹊径,创造性地提出了结构化理论,用结构的二重性原则代替主客二元对立范式,从而为解除理论的紧张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手段。  相似文献   

7.
宗法制是我国古代至近代之奴隶制、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国家维系家族世袭统治特权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等级制。有一个从奴隶制宗法制发展到封建宗法制的过程。那么,处于奴隶制宗法制向封建制宗法制转变阶段的秦国的宗法制情况究竟如何?下边笔者就此问题略述管见,以抛砖引玉。一、秦统一全国前的宗法制问题谈到秦的宗法制,史学界有争议。有人认为秦无宗法制,有人认为秦国实行着不严格的宗法制。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阶段予以分析。从上述可知,宗法制是贯串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用长时段理论的一个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当是与编户齐民时代相对应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代。它滥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经过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至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大量涌现宗族 ,氏族时代进入了新阶段 ,氏族时代在战国时期临近尾声 ,秦王政统一六国标志着氏族时代的终结。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可以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先秦时代的社会形态 ,与后世有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为深层的社会结构形态所决定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城市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西周初年,统治者据宗法制新分封的诸侯,纷纷筑城立国,从而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而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则是在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周之际,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由使用木石工具的锄耕农业飞跃发展为使用铁木工具的犁耕农业。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带动了工商业尤其是私营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这就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宋扬  夏磊 《黑龙江史志》2008,(16):92-93
在社会学传统中,存在着行动和结构两种范式的二元对立。齐美尔核心关注点在于"个体性",个体性的强调可能会最终变成限制人的形式,可能会导致社会越来越客观化,最终无法逃脱被结构所制约甚至凌驾的命运。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说明齐美尔思想中存在典型的二元对立结构,并且努力证明这种对立导致了齐美尔思想中的悲观主义色彩,引出了一股"形而上的悲情"。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传统史学家讨论西周社会的变动多以文献记载的历史事件为中心,以国人暴动、厉王奔彘为界论及西周社会的变化(参晁福林《“共和行政”与西周后期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多位学者罗森、曹玮、罗泰相继注意到西周中期铜器上的变化,在讨论礼制变化之余提出“恭王礼制改革”等新说(出处详见后文)。当然,礼制变革不是西周社会转型的一切原因,但是西周国家作为由知识精英所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日本泉屋博古馆展藏的春秋战国青铜铭文器明显少于西周,从著录的全文集里看,春秋战国的青铜铭文器数、字数及内容,与西周相比也骤然减少。其原因是奴隶制度的代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制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衰落,家庭或家族的铸器铸铭之风,也必然要随其走向衰落,这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一个原因;另外,代替青铜私文书载体的其他材料如铁、竹木、玉石的大量使用,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总之,从先秦青铜私文书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的发生与发展都与其政治制度的兴起、鼎盛、衰落有紧密的联系,是社会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唐代女俑与盛唐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武 《文博》2005,(2):20-27
公元3—6世纪的近400年中,中国经历了由空前的民族对立、国土分裂到空前融合、统一的历史大转折,完成了历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社会大整合,进入了隋唐时代。在公元6—9世纪,是以唐朝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一柱擎天,辉耀四方的时代,没有那个国家能够与唐王朝的强盛和繁荣等量齐观,更没有能够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当周王室衰微时,春秋列国数百家,为何争来争去,最终却没有走向分裂?埋头做了些功课后,我有了一点小心得。答案是与西周兴创的封建制与宗法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从族谱、契约文书看清代闽台间的宗法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在中国古代,普遍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结构之一,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起过多方面的不同作用。作为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组成部份的宗法制乃是奠基在宗族组织的基础之上的。以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继世传统为主要内容构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法思想,反映着宗族和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戈德曼明确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价值维度的总体性思想和事实维度的总体性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造成的分裂,尝试缝合"是"与"应该"的二元对立,将二者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全面意义结构的辩证总体性思想。但是,无法掩饰的悲情与软弱还是使得戈德曼与以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殊途同归地走向了乌托邦。  相似文献   

17.
齐鲁文化的发展,原始社会时鲁地呈优势。在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鲁地农业条件好,又地近东方文明与西来文明交汇中心,成为传说时代帝王活动的中心区域。商代时,齐地与鲁地已拉开了相当距离。西周初年二国分封,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基础与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郊区农村土地改革的研究表明,尽管对于解放战争时期土改运动的经验教训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亦在接管城市过程中采取了更为稳妥的策略,颁布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土改法令和政策规定,但由于思想认识、斗争经验和动员方式的惯性影响,城郊土改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回到了既有农村经验之上.更为重要的是,在城郊土改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割特征,突出表现为本村人与外地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农业与工商业资本的隔离,造成了人口流动、身份转化、资金融通等困难,严重影响土改后社会经济发展,也是二元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东西方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封建制社会.但其他亚洲和欧洲国家的封建制遗留下来的痕迹大都已经泯灭不再存在.而在中国,却还时时令人感觉到封建社会的残余.这种情况有种种原因,其中之一,是中国所特有的宗法制度.宗法制与封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入人心,至今还在起作用.在其他亚洲或欧洲国家,封建的生产关系消灭以后,一般都没有和它相联系的宗法制继续产生影响.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  相似文献   

20.
郭荣臻  曹凌子 《文物春秋》2022,(3):22-32+36
现有考古记录显示,河南登封地区在裴李岗时代可能已存在农业生产行为,但证据偏少;仰韶时代,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已发展为生业的稳定要素,可能属于野生的动植物资源是先民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山时代,生业经济仍包括生产性经济与攫取性经济两方面内容,唯生产性经济重要性提升,作物与家畜种类增多;二里头时代的生业系统承前,唯作物、家畜组合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农业复杂化程度又有提高。该区域农业复杂化程度加深、生业模式演变的原因大致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日益发展的农业经济和逐渐进步的取食策略既为人口增长、文化进步、社会前行提供了经济支撑,也为后世农业及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