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进生的帽子是谁给他们戴上的?戴着这顶帽子,他们的感觉会怎样呢?后进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后进的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后进呢?他会不会因此而自暴自弃,而这自暴自弃是不是与“他暴他弃”有关呢?  相似文献   

2.
赵平 《广西文史》2007,(4):78-80
清季,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与直声震内外的谏官王鹏运。 王鹏运是桂林人。可是,他在最后的日子里是怎样?尚鲜为人知;他最终安息在哪里?亦曾经是个谜。  相似文献   

3.
马一知 《旅游》2009,(7):60-63
如果林逋生在当代,想必除了西子湖畔,他的故乡肯定是他隐居的又一选择。那么关于这片黑而丑陋的滩涂,他会留下怎样的诗词?  相似文献   

4.
七十四师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是王牌中的王牌,也是蒋介石苦心经营多年的精锐之师。那么,张灵甫是何许人也?他又是怎样当上这个令人眼红的王牌师师长的昵?  相似文献   

5.
于洋采写 《纵横》2013,(12):33-37
问:早在2005年,您就曾致函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要求为您的祖父杨虎城将军平反。请问这个“平反”是什么含义?是怎样的契机促使您写信给他的?为什么会写这样一封信?  相似文献   

6.
有人评价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其文和平纯正、语淡味厚,其人温厚而淡泊。他有着怎样的故园和童年,他眼中的父亲又是怎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老师和岳父杨昌济是个怎样的人?他何以为人、为师?他的品格和世界观对毛泽东产生过哪些影响?……本文为读者提供了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人们将从中进一步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来源及其形成。  相似文献   

8.
赖晨 《文史春秋》2011,(12):32-35
1912年至1920年的《鲁迅日记》中曾经50多次提到过季自求(季天复)这个人,南通图书馆珍藏的《季自求日记》中也有50多次提到鲁迅,鲁迅拜访他10多次,互访40多次,可见他们两人的关系曾经颇为密切。那么季自求是谁?其一生有何主要经历?他和鲁迅是怎样认识的?两人之间有过什么交往?后来为何逐渐疏远?  相似文献   

9.
散木 《文史精华》2011,(3):15-24,1
在众多民国教育家和科学家中,竺可桢可谓是杰出代表。他那与生俱来的复杂经历,形成了他独具个性的思想和观念,更让他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1949年浙江大学的"拒竺"风波,再次把他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在时代发展的重要关口,他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作出怎样的抉择?《1949年的竺可桢与"拒竺"风波》一文作了详细披露。  相似文献   

10.
《神州民俗》2010,(5):66-67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的汉人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他的后代兴隆不衰,且“全家没有一个坏人”;他家书颇为风行,被一代代的家长奉为育儿宝典,影响深远。他教育孩子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在当下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相似文献   

11.
进入耄耋之年的张学良对民国时期的许多将领都有所评价,或褒或贬不一而足。也许是过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龄,他臧否人物直抒胸臆、畅所欲言、无所忌讳。谈及众多和他交过战的对手,他说“我的对手吴佩孚,我最不佩服他。”“他那真是‘西蜀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吴佩孚是直系领军人物,论资历、地位与张作霖不相上下,直奉两系尽管多有龃龉,也多次交手,但在直皖战争及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吴佩孚与张作霖也多次携手,二人还义结金兰。作为子侄辈的张学良对于吴佩孚理应敬重才对,为何做出如此鄙视的评价?吴佩孚又是怎样看待张学良呢?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是非恩怨?  相似文献   

12.
“三公消费”跟公众的权利意识已经形成尖锐对立 正月初一,云南省红河州委南传部部长伍皓同志在微博上公布了他使用的公车牌号。伍皓对媒体表示,他的目的是“禁止公车私用从我做起,求大家监督我”。但是,此事引起的反应,立即超出了他“求大家”的范围。大家从他开始,追问到公车的管理,什么人有资格享用公款配车?进而推及公款到底该怎样使用?政府的成本到底该多高?  相似文献   

13.
富豪出狱后的行踪分别是怎样的?十年间,他们的罪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牢狱之灾究竟对他们有怎样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父亲邢野是2004年8月16日去世的。 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河北电视台要拍一部有关他的专题片,曾经问我这样的问题:作为子女,你怎么看待父亲对你的影响;作为文学研究者,你怎么看待他作为作家的成就? 我已经记不住当时说了些什么。 但邢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到这个世上走了一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重要场合,蒋介石都喜欢身披一件黑色大氅,这几乎定格了他的形象。蒋介石为什么会对黑大氅情有独钟?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田本相 《纵横》2014,(12):61-64
曹禺,还有他的亲朋,都曾对我讲过有关《雷雨》的一些故实。曹禺是怎样在这些故实中升腾起他的想象,构建起《雷雨》的场景、人物、戏剧冲突的?把这些摆出来,也许可以引领我们去探索他创作《雷雨》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戴笠,生前掌握着中国5万多名军统特务,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连国民党的许多军政要员都对他忌惮三分。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显赫人物也有倒大霉的时候。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报均以赫然醒目的通栏标题登载一则消息:《军统局特工首脑戴笠被香港警务处拘留》。香港警察是怎样拘留他的?他又为什么从内地跑到香港去?这事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8.
他没有和传统电影一刀两断——台湾影评人黄建业说李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业,著名影评人,曾积极投入对“新电影”的评论,引领台湾电影文化风潮。人物周刊:你印象中的李安是怎样的?有人评价说“李安是一个振兴台湾电影工业的模范生。他的温暖在电影之外,没有叛逆,有些羞涩。”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惊变     
长歌 《中华遗产》2013,(6):84-99
86年前,一个长刀之夜,蒋介石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他本来可以“和平分共”的,却为何突然“清党”?这背后。潜藏着一代枭雄怎样的难言之隐?杀鸡儆猴?还是纳“投名状”?无论动机如何,这桩中国史上的公案,至今影响着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20.
袁成亮 《百年潮》2007,(3):57-60
现代样板戏《奇袭白虎团》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题材的戏。与其他样板戏相比,《奇袭白虎团》将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和身段用于现代战争生活,特别是其中的武打场面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奇袭白虎团》这部戏是怎样诞生的?它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