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周恩来书信选集》《周恩来军事文选》里,都收入了一封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周恩来写给国民党军将领陈诚(字辞修,时任国民党军晋陕绥宁4省边区"剿共"总指挥)、汤恩伯(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三军军长)并转汤部各师师长王万龄(第四师师长)、王仲廉(第八十九师师长)、李仙洲(第二十一师师长)的信,并标明该信写于1936年,但月份不详.其...  相似文献   

2.
1935年8月,红军长征途中一、四方面军混编时部队的番号和左路军的力量配置,党史界的说法历来不一。最新出版的许多党史著作和一些有关革命回忆录,在提法上也不一致。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三种: (一)没有三十二军说。认为“右路军以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四方面军第四、三十军组成,左路军以一方面军五、九军团和四方面军第九、三十一、三十三军组成”。如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1983年2月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就持这种提法。(二)、没有三十三军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王健英同志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见《红旗》出版社1983年5月版)写道:  相似文献   

3.
武将 《大江南北》2022,(10):25-26
一宋琼生于1927年12月,1942年入党,先后任淮北《大众报》编辑、《拂晓报》记者、华中军区第九纵队新华支社记者、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21军前身)新华支社编辑、第21军新华支社编辑主任、华东军区《人民前线》编辑,是地地道道经过战火考验的新闻工作者。他在战争年代写的东西我不得而知,但他调入解放军报社任驻南京军区记者、记者组长期间写的头条要闻,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4.
广安大良城(一作大良平或大良坪),是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击蒙古(元)军的一个重要据点。史载,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余玠筑城大良坪为广安军治所,(《宋史》卷89《地理志》)宋、蒙双方在大良城的争夺战相当激烈。宝祐六年(元宪宗八年、1258年)十二月,大良城宋军守将蒲元圭降蒙古。(《元史》卷3《宪宗纪》)蒲元圭被蒙古命为元帅,守大良城。景定二年  相似文献   

5.
正1.《氏叔琮传》:"及昭宗东迁,征为右龙虎统军,以卫洛阳。"(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294页)按:"右龙虎统军"误,当为"右龙武统军"。《旧唐书》卷二〇下《哀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787页)、《新五代史》卷四三《氏叔琮传》(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534页)、《新唐书》卷一〇《哀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02页)、《新唐书》卷二二三下《氏叔琮传》(第  相似文献   

6.
(一)《宋史·苗傅传》载:大父授,父履。授在元丰中为殿前都指挥使。(标点本13802页)按:“元丰”,误。应为“元祐”。据《宋史·苗授传》载:“元祜三年,(苗授)遇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而且在《东坡文集·卷三十九·赐新除殿前副都指挥使。武泰军节度使苗授辞免恩令第二表不允批答口宣》中也明确载明苗授始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的时间:元祜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可见“元丰”当是“当是“元祐”之讹记。(二)《宋史·世家二》载:  相似文献   

7.
宋代一般于边关阨塞、道路冲要、山川险僻多聚寇攘之所以及农民武装起义频发地区设军,驻扎军队,以控制形势,当然宋代也有一些军是因其他方面的需要而设立的。如大中祥符中,河中府宝鼎县因真宗祀汾阴,为“驻跸所临,神祠俯迩,……特建为庆成军”(《宋会要辑稿·方域》5/38,以下简称《宋会要》)。信阳军,唐代为中州,“开宝九年,以户少降为信阳军,仍并罗山、钟山二县入信阳为一县”(《太平寰宇记》卷132《信阳军》)。宋代的军与州相比,同级而低,所谓“地要不成州,而当津会者则为军”(《事物纪原》卷7《镇》)。  相似文献   

8.
1939年,最后一支出川抗日的川军部队——第八十八军也雄赳赳地奔向抗日前线,这支部队的军长便是川军中颇有名气的范绍曾,也是电视连续剧《哈儿司令》的原型人物。范绍曾,字海廷,外号“范哈儿”,四川大竹人,他长得肥头大耳,憨态可掬,整天眯着个眼,显得傻呼呼的。他原是袍哥出身的绿林,被招安后,当了个师长,1927年随杨森投了北伐军。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他又投靠蒋介石,得到蒋的青睐和器重。武汉失陷后,蒋给他一个军的番号,委任其为八十八军军长,令其出川抗战。  相似文献   

9.
一、“永徽中 ,黑齿常之戍河源军。有狼三头 ,白昼入军门 ,射之毙。常之惧 ,求代。将军李谨代常之军 ,月馀卒。”按 :“永徽中”误。黑齿常之 ,《旧唐书》卷一○九、《新唐书》卷一一○有传。原为百济将领 ,高宗龙朔三年 (公元 6 6 3年 )降唐。仪凤三年 (公元 6 78年 ) ,从击吐蕃 ,进为河源军副使 ,后进为大使 ,在军七年。永徽 (公元 6 50— 6 55年 )时 ,黑齿常之尚未降唐 ,故《旧志》作“永徽中”显误。永徽 ,似为“永淳” (公元 6 82— 6 83年 )之误 ,则与其传中所记在军七年之时间稍相符合。后《新唐书·五行志》沿袭“永徽中”之误。又…  相似文献   

10.
翻开记载人民军队光辉历史的《中国人民军队序列表》,在“东北抗日联军序列”中记有第一、第二、第三路军,其中第三路军编制四个军(三军、六军、九军、十一军),赫然写到:“十一军(李景荫部)”。这位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将,就是后来驰骋矿山的老英雄、双鸭山矿务局副局长李景荫。  相似文献   

11.
《金史·地理志》记述石州旧名为昌化军,兴定五年复隶晋阳。利用本证方法,结合相关地理文献,指出"昌化军"实为"昌化郡",始得名于唐天宝元年;所谓"晋阳"绝非一具体的行政区地名,而是"晋阳公府",即指称金末"九公封建"之一郭文振总领专制河东北路。  相似文献   

12.
川军第二十九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王瓒绪,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曾获抗日英雄的称号。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四川西充人。幼年受业于举人,考取秀才。爱好收藏,喜好书法,善作绝律。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同志军"。1908年,王瓒绪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同窗。从事军政40年,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1932年任刘湘部北路总指挥、第三路总指挥,助刘湘统一四川。1936年国民政府授予王瓒绪中将军衔。1938年,王瓒绪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同年5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3.
在八年抗战中,被我军民击毙的日军中将级以上高级将领有多少,众说不一。《民国档案》1989年第4期所刊刘敬坤同志的《冢田攻何许人也》一文称为四人: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1939年11月7日为我八路军杨成武部击毙于太行山灵邱境内雁宿崖地方。)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郎中将(1942年5月28日为我第三战区守军击毙于浙江金华、兰溪地区)。日军驻汉口的第十一军司令冢田攻大将(为我第五战区一三八师高炮  相似文献   

14.
韦新建 《江淮文史》2016,(2):128-133
正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9月23日蒋介石发表第二次庐山谈话,回应《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要求全国各界民众团结御侮。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1月东北军六十七军从淞沪战场溃退到武汉、婺源一带。1938年初,在东北军六十七军工作的中共党员、政治教官刘冲,团结联系了一批  相似文献   

15.
正地名的含义,往往与其历史背景有关,就广州而言,本地的"楚庭"、"羊城"等地名,都值得注意。而本文则拟就"番禺"地名之含义,略做分析。"番禺"一词,在早期文献中已经出现,用法之一为人名。如《山海经·海内经》之记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更为常见的用法,则是用为地名。如《淮南子·人间训》有秦军南下,而"一军处番禺之都"的记载。《史记》则有"南海(郡)僻  相似文献   

16.
《江汉考古》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发表了《谈宜城楚皇城出土的二方印章》一文(以下简称《印章》文),对出土的“中左偏将军”及“晋蛮夷率善邑长”印的官制沿革、地位,以及时代进行了较详的论述,读后颇有收益。但我对《印章》文中关于偏将军一职始于新莽,“偏将军”一称为武职,西汉无此官号;偏将军官秩应与大将(军)同;“晋蛮夷率善邑长”印中之“蛮夷”当为南郡蛮。这四点有不同看法,想提出来与《印章》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7.
郑纪 《文史精华》2013,(8):58-63
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别号至园居士,四川西充人,生于1885年5月9日。幼年受业于举人,考取秀才。爱好收藏,喜好书法,善作绝律。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同志军"。1908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同窗。毕业后从事军政40年,  相似文献   

18.
《金史》卷一一七《国用安传》 (第 2 56 1页 ) :“北大将阿术鲁……遣信安、张进等率兵入徐 ,欲图安用 ,夺其军。”按 ,此处信安非人名 ,乃地名。信安故址位于今河北霸州市东北信安镇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公元 981年 )于此置破虏军 ,景德二年 (公元 1 0 0 5年 )改信安军 ,金大定七年 (公元 1 1 6 7年 )降为县 ,隶霸州。北宋与辽对峙时期 ,位于界河白沟南岸的信安 ,为北宋有效防守契丹铁骑南下的军事重镇之一。金末蒙古南下后 ,河北地区大部沦陷 ,而信安因“乃三关旧地 ,塘泺深阻 ,鞑兵不能入”(《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一四 ,又可参见《大金…  相似文献   

19.
昭和十三(一九三八)年七月四日,按大陆命第一百三十三号,变更华中派遣军及第二军的战斗序列,和下令组成新的第十一军的战斗序列.根据这一变更,编入华中派遣军属下的有第二军和第十一军,攻占武汉的作战态势至此完备.变更后的华中派遣军主  相似文献   

20.
开封城墙的历史沿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顺安 《史学月刊》2002,(10):119-121
一 城墙的历史沿革开封城墙始建于唐德宗建中二年 (781 )。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自宋州来汴州 ,对南北朝时的汴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筑”(明·李濂 :《汴京遗迹志》卷之一《宋京城》) ,这次重筑又被称之为“筑罗城”(《太平寰宇记》卷一《东京·开封府》) 。主要是将汴州城的南壁往南扩充 ,把汴河围入城内。贞元十四年 (798)董晋接任宣武军节度使后 ,又增筑了两个水门 ,汴州城得以完备。这次重筑之规模是较大的 ,周回达 2 0里 1 5 5步 (周宝珠 :《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年 ) ,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五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