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迁 《史学月刊》2007,1(3):12-18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主要内容是取"家谱"说以批判"君史",倡导"民史",而"家谱"说和"君史"、"民史"概念的形成又与西方史学存在学缘关系。斯宾塞的史学理论构成梁氏早年新史学思想的核心,而他又直接受康有为思想的启示,康在梁早年新史学思想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康有为的教导下,万木草堂的学生或许都有与梁相似的新史学主张,只是没有像他那样见诸于文字。  相似文献   

2.
论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形成任军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为绚丽的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这一理想时,往往仅分析他的《大同书》,忽视了他的大同思想的形成过程,因而很难对大同思想作出客观的评价。事实上,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漫长...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中国近代最详尽的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向人们描述了人类社会如何过渡到"乌托邦"以及"大同"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等。与以往的"乌托邦"思想不同的是,康有为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与西方近代理论相结合,创立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大同"的蓝图(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4.
在康有为接触的西器中,显微镜的影响至为深远,它促使康有为完善了对宇宙的看法,形成了绝对相对主义的思想,并且萌生了唯科学主义的思想因素。然而,这并不必然改变康有为的认知结构,而是进一步印证了他从旧学中得出的某些哲学结论。  相似文献   

5.
女权,在本文中为女子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或者说是女子从传统桎梏中的解放。在中国鼓吹女权思想的先驱中,康有为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个,在其代表作《大同书》中,女权思想部分"去形界保独立",约占全书七分之一,集中论述了他的女权思想。他不仅是女权思想最早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女权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这一点却常常因为康有为的其他方面的成就而被掩盖。本文拟针对康有为的女权思想的现实根基、内容加以论述,并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思想家大多从佛学那里吸收养料来充实自己的人生和思想,康有为也不例外。康有为自从接触佛学思想后,便开始了佛化人生的历程。他不但在个人生活上富有佛学情趣,更以佛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普度众生的精神来从事维新运动,并建构出了一个儒佛融合的用以指导维新运动的"大同"思想体系。变法失败后,则又重拾佛学作为自己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7.
作为改良派领袖、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创建工业文明博物馆的思想,没有很好地受到世人关注。认真倾听、仔细解读、有选择地采纳他百年前的留言,对于今天的博物馆人,仍然大有裨益。本文在解读康有为创设工业文明博物馆构想的基础上,也对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作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的"物质救国"系统思想是基于宏观时势条件和其个人海外特定经历,这样两个不同层面因素的交互刺激而逐步形成。《物质救国论》是反映他这一思想的典型文本,在提炼和揭示其内容主旨的同时,兼而显示出其基本逻辑脉络,即通过中西比较感知双方弱强的巨大反差,进而总结和反思经验教训,遂认定"物质救国"为所谓"神方大药"。而从康有为思想"自变"与社会相关思潮的悖合来实事求是地观照,则可对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的正负双重意义在不同价值层面作出相应的分析和评说。  相似文献   

9.
早期维新派法律思想的形成是中西法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是他们用"中体西用"的传统法文化观对西方法律文化裁剪的过程,其刑法改良思想就是在儒家思想"仁"的指导下的直接体现,不过他们提出的废除重刑的主张实开晚清法制改革的先声。  相似文献   

10.
1898年,康有为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封建顽固派攻击他是“民主教皇”。这顶帽子戴于康有为的头上,虽然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但却反映出这样的一个事实:康有为的思想,一开始就被视为封建传统思想的异端。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戊戍变法时期康有为兴建海军的思想,学术界多年来一直缺乏研究。本文拟对此浅论。 一 戊戍变法时期,康有为呼吁军事改革,尤其主张:“今吾欲兴海军”。实际上,这成了他以后的一贯主张,到了1907年他在给清廷的请愿书中仍坚持主张中国应“速成海军”。那么,为什么戊戍变法时期康有为能产生兴建海军的思想呢?这决非偶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康有为的研究,迄今为止,一般的研究者多着眼于他在政治和学术思想领域内的建树,特别是他在1898年"戊戌变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提出的种种政治改良主张。但康有为对工商实业不遗余力地提倡和推动、在流亡海外期间更是身体力行,这些都是他毕生提倡的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研究对康有为在海外流亡期间的活动关注不足。"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16年,足迹遍及四大洲、共31个国家,  相似文献   

13.
戊戌政变之前的10多年间,康有为的主要精力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这使他聚焦先秦诸子,不仅对众多的先秦诸子予以身份确证和学派归属,而且从不同角度对他们的思想予以阐发。与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息息相关,康有为的先秦诸子研究以孔子为中心,用力最著的便是对孔子之学的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4.
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了陈献章所开创的江门心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他的"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方法是他思想体系的重要思想构成,是与他的心学世界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研究湛若水心学思想的关键。其内容包括内外合一、动静合一、知行并进等。  相似文献   

15.
以往史料中,对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其标志的资产阶级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然而近年来,史学界对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提出种种质疑,笔者对众多史学大家的研究精华给予总结,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提文凤 《中原文物》2012,(4):110-112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戊戌变法"的领袖,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中国有名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史称"康体"。《康有为子久款纸本对联》是康有为晚年所做的一幅五言对联。这幅对联蕴含着康有为精湛的书法艺术,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其海外流亡十六年的人生印迹。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是公车上书的头儿,戊戌变法的主角,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但后来革命向前了,康有为却由主张维新到维护封建,由反对革命到拥护复辟,终于日趋堕落,拉车向后。关于康有为的早期思想,论者甚多;而对他政变后筹组保皇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1889年到戊戌维新之前,是其"新中国"构想的第一阶段。此一阶段的"新中国"还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是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开辟新地域。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主要体现为大力宣扬变法维新,希望通过改良方式变清王朝为君主立宪国。这是他"新中国"构想的第二阶段。这时的康有为开始从国家体制着手,他构想的"新中国"是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国家。民国时期,康有为多次使用"新中国"一词,拟定新中国政府议章和新中国宪法草案。这一时期,他的"新中国"构想主要是倡导虚君共和制,明确政府职责及宪法。康有为"新中国"构想的内涵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救亡"始终是其"新中国"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每一阶段"新中国"构想的内涵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一天,他应邀参加华侨梁渭家婚礼。婚礼隆重热烈。康有为闹洞房时兴致不减,即席出一趣题,写出"司月二大旦牛住了"八字,请宾客在每个字上加一笔,一竖或者一横,组成一句贺词。众人苦苦思索,未能找到答案。康有为遂让新娘在"司月二大"四字上各加一笔,又让新郎在"旦牛住了"四字上各加一笔。新娘和新郎只得握笔遵命。康有为又让新郎新娘齐声读出,新郎新娘两颊绯红,难于启齿。康有为只好代为朗读,原来这句话是:"同用工夫早生佳子"。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联语见心迹冀于清末维新派首领康有为,曾是一位能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但后来却未能随时代潮流前进,站到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对立面上去。他的长篇文章著作,固然记录了他的思想历程,而他所撰的寥寥数语的对联,也同样是他心理轨迹的写真。1898年戊戌政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