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土族》2003,(4):53-55
“西亚然”是贯穿土族婚礼全过程的一种赞歌和问答歌。它紧紧围绕婚礼仪式的步骤和内容进行演唱,是婚礼中的主要歌曲之一。这里搜集、整理了在土族地区普遍演唱的九首。  相似文献   

2.
土族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土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海东市乐都区、西宁等地.土语是土族特有的语言,语系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历史上一直通用汉语文,土语分互助和民和两个方言区.土族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如歌谣、叙事诗、婚礼歌、宴席曲等,音乐艺术特...  相似文献   

3.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歌曲种类繁多,有"安召"、"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等。民歌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透视人民社会生活的窗口,在土族人民中世代口头相传,生动地反映了土族社会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土族是甘青特有少数民族,土族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于是,他们便用“歌”、“舞”、“说”、“颂”来传承民族文化。 “歌谣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可以歌唱和吟诵、并以口头方式传播的一种民间韵文样式,它以篇幅的短小和抒情性与其他民间韵文相区别,高度集中地来反映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其语言简洁而富有音乐性。”从歌谣的本体(内容和形式)与客体(有关背景)出发,可将其分为8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和其他。作为民间口头文化的一部分,歌谣在土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从各个方面体现土族人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  相似文献   

5.
我并无高深的文化,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土族人来讲,只是以求知学,自《中国土族》发行后,我从发行部副主任秦春生老先生处每拿到一本《中国土族》杂志,先迫不及待地浏览,继而从头至尾地啃噬,遇到精妙处更加字斟句酌,并将土族有关的历史、民族风俗,细细品味,还联想起自己家乡中古老、传统的婚礼曲、巴依儿、纳顿节等,深深感到我们土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相似文献   

6.
"道拉",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在婚礼、春节等喜庆时刻演唱的一种特有的传统礼歌,广泛流传在官亭镇、中川乡、前河乡、甘沟乡、满坪镇、杏儿乡一带。"道拉"曲调优美动听、歌词内容丰富,体式自由,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土族的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法等知识,都比较系统、完整地保存在"道拉"里。尤其在问答式唱段中,还即景生情,编唱一些民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常识,极具文化内涵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互助土族自治县龙王山下的土族儿女,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民族特色浓郁“的青苗”盛会来迎接春天的来临。互助东沟乡大庄村是土族聚居区之一,这里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堪称土族传统文化的艺术之地,不仅保留和继承了许多远古遗风,民俗乡仪,而且民间神话传说、舞蹈歌谣、体育竞技  相似文献   

8.
土族是青海的世居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婚礼曲、赞歌问答歌、叙事长歌、劳动歌曲、宗教音乐、儿歌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同仁地区和甘肃省的天祝县、永登及河西走廊一带。土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河湟  相似文献   

9.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笔者为了解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的有关历史,特意拜访了时年已达92岁高龄的中川乡美二村麻窝咱老人,畅谈中,老人讲述了小时候他爷爷讲的故事,说是我们土族的先辈们从遥远的东方骑着马,赶着牛羊,唱着祖先留下的《苏贝尔吾拉》歌来到这里的,但无论走到哪儿,都有我们的这座神圣的苏贝尔吾拉。《苏贝尔吾拉》的演唱多在三川地区土族的婚礼宴庆中,一问一答,共60行。从广义上讲,土语苏贝尔吾拉有“塔山”、“宝山”、“神山”之意,是土族神话中融入人类的意志秘琶定全人格化了的一座山。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身背太阳,怀揣月亮,眼里见的,鼻里嗅的,嘴里嚼的,耳里听的,手里拿的无广不是人间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婚陶问题可以折射一个民族的诸多文化信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部的三川土族①民众婚姻形态上表现的文化现象则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由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认定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族婚礼等仪式,不仅是该民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的反映,也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心理的重要依据.因此,从三川土族婚嫁仪式这个表达方式透射的文化信息中厘清其中的深层内涵,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土族是鲜卑慕容部的直系后裔,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仅存的一支鲜卑族,这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共识。土族的传说、语言、民俗、宗教等都和吐谷浑文化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土族文化就是吐谷浑文化的延续。当然,在今日土族的文化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藏、汉、蒙古族等民族的文化因素,这也是土族文化与鲜卑文化有所区别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土族民间文学由于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所以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在青海早期,由于文人文化的不发达,土族文学的主要领域是在民间,即表现为民间文学。浪漫主义手法一直是民间文学的主要创作手法,无论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是英雄史诗等,处处体现了一种激荡浪漫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50多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其中居住在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2.3%,仅次于广西和云南,居全国第三位。学人们普遍承认,对于贵州各民族远古时代的历史情况,以及对各民族早期社会的文学艺术的追溯,民间古歌是重要的源泉。实际上,口头流传在贵州少数民族中非常丰富的民间古歌,除放射出人类早期社会文学艺术等特有异彩之外,其中还蕴藏着早期人类朴素而又极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在这方面,贵州少数民族的民间古歌也是追溯早期人类朴素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恩格斯曾经这样指出过,“在希腊哲学的…  相似文献   

16.
“轮子秋”飞旋,敬酒歌悠扬。7月13日,西宁地区部分土族群众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相聚西宁土族风情园,欢度土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安召纳顿”节。这天,蒙蒙细雨时下时歇,给节日的土族风情园罩上了一种别样的风情。土族儿女表演了“轮  相似文献   

17.
苏娟 《中国土族》2016,(1):39-42
撒拉族和土族是西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婚俗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婚姻观念和审美取向的集中体现.2006年撒拉族、土族婚礼以纯朴自然的原生态面貌和独特的婚俗礼仪文化,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叙事,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叙事诗就是故事歌,是用富有韵律的诗歌语言配以不同的曲调讲述(演唱)某一历史传说或某个故事。土族叙事诗《祁家延西》、《拉仁布与祁门索》、《太平哥儿》、《布柔哟》、《幸木斯里》、《混沌周末歌》及《霍尼》(即《福羊之歌》)等以不同曲调讲述了土族历史、社会生活、生产技能和生活方式。口承语言民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同时弥补了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发展历程所带来的一些缺憾。同时口承语言民俗是一部部“活的历史”,它不仅艺术地完成着土族对自己历史的延续,而且把自己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乃至基…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歌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体裁之一,记载着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诗经》中,就有“心之忧关,我歌且谣”的说法。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族是甘青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流传于土族群众中充满着浓郁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儿童歌谣就是土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本文以流传于青海大通,  相似文献   

20.
胡芳 《中国土族》2006,(2):44-48
蟒古斯故事是中国北方广为流传的吃人精怪故事类型,土族中也盛传蟒古斯故事。本文对土族蟒古斯故事的起源和演变历程进行了尝试性的探寻,并对其中所蕴含的原始文化意蕴进行了挖掘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