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扬波 《沧桑》2009,(1):65-6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创新理论结晶,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大创新理论成果。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统一;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廖明科 《沧桑》2014,(6):62-6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集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创造性地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扎根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攀登》201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制度及其体制构成的制度体系,它是中国历史发展以来最先进最进步的制度形态。在新的历史转型期,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创新与完善,具有明确的实践创新逻辑、价值目标指向,并遵循一定的规定性原则,充分展示其整体优势和系统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创新逻辑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与选择的历史产物,但仍要在时代发展变迁历程中保持自我创新、修整与完善的自觉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政治制度创新、经济制度创新、文化制度创新、社会制度创新、生态制度创新等作为制度整体创新的价值目标指向,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功能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是一个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动态过程,无论怎样创新发展,都需要遵循明晰的自我规定性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特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公平正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结合当代世界变化的趋势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中国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从而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光辉篇章中最具特色的一章。一、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邓小平首先把着眼点放在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透彻的观察、科学的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而作出新的理论总结和概括,指出当代世界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和主旋律。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早在1984年5…  相似文献   

5.
薛红焰 《攀登》2013,(3):4-8
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一大理论贡献,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等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不同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旨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成功运用,随着中国融入世界历史进程的逐步深入,必将实现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春梅 《沧桑》2010,(5):11-1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成功运用,随着中国融入世界历史进程的逐步深入,必将实现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和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史学研究的作用,推动着中国当代史学理论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中华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史学研究以史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找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进一步丰富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时代特点,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理论创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将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全面系统地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结合改革发展新的实践,着力进行制度创新,把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是新一代以及今后若干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升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真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引领时代、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方法,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政治定力和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顺利推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伟力,宣告了抹黑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论调的彻底失败,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活力,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继续中国化的实践源泉和强大动力,为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时代课题,创造性孕育了鲜活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将在继续指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必将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涵盖这三种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化。明了这一历史进程,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21,40(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决定,对于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涵特征立足于我国国家制度的系统完整性、科学效能性、价值合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生成逻辑植根于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实践意义在于其为道路探索、理论创新和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体现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的统一,展现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制度贡献。  相似文献   

15.
卢迎春 《攀登》2016,(4):1-5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能够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聚焦当前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大国责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经典文献。“南方谈话”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性课题所阐述的一系列纲领性的重要思想 ,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成为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 ,即“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胡维忠  王明璋 《攀登》2007,26(6):8-13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道路问题事关全局。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始终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既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使主观和客观相一致,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思想解放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解放思想,而每次思想解放又都推动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进一步拓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今天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目的就不仅仅在于回顾历史,而在于继承和发扬十一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崭新的试验。这个试验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发展市场经济的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经验。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从哲学角度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开哇 《攀登》1996,(Z1)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之经验教训,明察全球发展之趋势,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就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提出了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的经济发展思想。深入研究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可以将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特别是经济发展思想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来科学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观在邓小平特色理论中的主导性 发展,这是《邓小平文选》中讲得最多、最为强调的。可以说,它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当然,任何一个科学的、精辟的论断的提出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虽然是在1995年提出的,但他对发展的关注和研究却由来已久。他在对中国40多年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在与同时代其它国家的横向比较中,对发展生产力始终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他在分析世界局势时,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并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