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规定"改定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教育"。高等教育纳入战时体制,一方面适应国家战时政治、经济体制的需要;一方面培养了大批军事、医疗人才,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人才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资源委员会战时重工业建设的资金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委员会战时重工业建设的资金来源王卫星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于抗战爆发前创办的主管国防重工业建设的经济机构。早在抗战前,它就开始有目的地筹办国防重工业厂矿。抗战爆发后,为适应战时的需要,资源委员会在大后方兴办了众多的国防重工业厂矿。在战时财政十分...  相似文献   

3.
论战时教育思潮与战时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贤君 《民国档案》2007,2(3):105-111
抗日战争爆发后,教育界为配合军事斗争,为教育适应抗战之需与夺取抗战胜利献计献策,形成了强劲的战时教育思潮。他们适时地提出了颇有历史意义的教育应当深刻反省,"战时需作平时看","平时需作战时看"和不宜以大学生作兵员等极富建设性的建议,保证了抗战时期各级各类教育的持续发展,而不是因为抗战而全面停辍,从而为抗战建国储备和培育了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4.
资源委员会与战时国防重工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委员会与战时国防重工业建设王卫星抗战爆发后,中国不仅进行了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同时也进行了全国经济的总动员,使中国的经济迅速转入战时轨道。资源委员会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最重要的筹办、主管、经营国防重工业的经济部门,其自身及所属重工业厂矿的发展与否,直...  相似文献   

5.
《福建史志》2020,(5):29-34+72
民国26年(1937年)抗战初起,福建省社会经济建设与人才供应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培养人才并响应战时国民政府"抗战建国"的号召,福建省政府拟建一所具有医学院、法学院、农学院的省属综合性大学——省立福建大学。该校在筹备初期便存在经费不足问题,自校址选择始有经费顾虑,虽完成了法学院的校舍建筑与医学院校舍的修葺搬迁,但终因经费不足无力建成农学院。期间又因征地估价不足,与农民发生纠纷。经费问题是战时省立福建大学倡办与撤销的重要因素,并折射出抗战时期重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纠葛。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县银行,虽发端于1915年,然而一直发展迟缓,直到1940年1月20日《县银行法》颁布之后,在西南西北大后方才有了较快发展,并达到一个小高潮。本文认为:战时县银行在大后方的推设是国民政府构建战时大后方金融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战时新县制的配套措施,根本目的是厚植抗战建国的物质基础。县银行战时的大量出现是在特殊背景下政府不遗余力倡导的结果;县银行的发展推动了大后方金融网络的建设,并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战时县银行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大后方的四川与陕西两省,尽管其分布趋势很不平衡,但对于改变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陈孔关于学生贷金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夫在《成败之鉴》有关抗战时期的教育一节中写道:“战时教育的种种措施,需要极多极多的经费。在抗战时财政收入减少,而军费浩繁,教育与文化在短见者看来,比较为不急之务,国家不应为此耗费巨量金钱。可是当时的孔院长(行政院长孔祥熙)兼财政部长同意我的见解,认为抗战与建国应双管齐下,教育青年乃是为建国预储人才,和抗战同样重要,也是实现他的抱负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耿军 《民国档案》2004,(4):17-2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会议记录较为完整,但为学界利用不多。这里选辑刊出一部分,内容以有关机关报告、讨论战时军粮征购、物价平抑等事项为主,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大后方粮物工价飞涨以及重庆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力保军粮、稳定市场以利抗战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1944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杨森为贵州省主席。杨森既非蒋介石嫡系,又非其同乡,却能够出掌贵州省政。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南京国民政府主要考虑了巩固战时国防,加强地方建设,实现抗战建国目标;彻底解决西南地方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和杨森的个人经历及其与蒋介石的关系等几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七七事变前国民政府的经济备战--以翁文灏为核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先后任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秘书长和军委会资源委员会秘书长的翁文灏为中心,考察1932年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至1938年初战时经济体制建立期间,国民政府以工矿业为重点的抗战经济准备工作。作者认为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成立,标志国民政府抗战准备工作的开始。1935年4月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成为国民政府经济备战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所做工作在抗战初期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一,开展调查设计工作,为制订政策、战时动员及后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二,主办特矿贸易,换取了重要且希缺的外国贷款,进口了大量武器和工业设备。三,经济备战工作吸引和组织了国内一大批学者和技术专家投入到对日抗战工作中,同时也为抗战时期的后方经济建设储备了人才。四,主持厂矿内迁运动,改变了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推动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战时后方经济开发建设。国民政府经济备战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客观效果亦有限,不应盲目夸大,以偏盖全。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实现抗战建国的任务,进行社会行政机构的改革。社会部的成立是战时行政改革的创举。改革中存在诸多分歧与妥协,如厘清社会行政机构的事权冲突、关于省政府设置社会行政机构的分歧、社会部和行政院有关运行经费与机构设置分歧等。抗战结束时,社会行政机构在省县尚未完成普设。改革虽有行政现代化的趋势,但改革遭遇困境,未能奠定建国基础。究其原因,改革主要受抗战政治环境之明显制约,改革缺乏明确的负责中心,也与蒋介石个人对改革的认知有关。战后的国民政府面对更为局促的政治环境,推进社会行政机构改革,以加强社会建设,收拢人心,前景更为暗淡。  相似文献   

12.
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成立于1934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战时妇女运动的总机构,组织和领导了战时妇女工作,在香港亦成立了办事处,并于1939年改组,正式定名为香港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该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征募工作、慰劳前方将士、救济灾区难民,为抗战救国不遗余力。本组史料收录了抗战期间香港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章程、会议记录、工作报告、捐输报告及其与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之间的来往文书,对研究战时香港妇女运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前,四川手工棉纺织业已经衰微,手工纺纱因无利可图被生产者所弃,同时部分手工织布因技术有所改进而得以继续存在。抗战爆发特别是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后,四川成为其"抗战建国"的重要基地,军需民用浩繁使棉纺织品需求激增。但是,四川原有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战时需求,其中棉纱短缺尤为严重,国民政府希望通过提倡手工棉纺织业满足战时所需的同时稳定市场与社会秩序。在政府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四川手工棉纺织业不仅起死回生且部分技术较之战前还有所改进,在战时棉纺织品的供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这只是战时机器棉纺织特别是机纱生产能力不足情况下的暂时繁荣,其技术进步不具有可持续性,并非战前四川半工业化现象的延续,更未如战前中东部地区手工业的发展一样形成半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名称编者创刊时间抗战到底(半月刊抗战(周刊)老向、何容938抗战行动(旬刊)抗敌(周刊)抗战画刊抗战儿童(旬刊)抗战漫画抗战通讯抗战军人(半月刊抗战晚报战斗(旬刊)战时乡村(旬刊)战时文化(半月刊战时日本战时教育(旬刊)战时妇女(旬刊)战友(七日刊)每周评论  相似文献   

15.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为实现抗战建国,成立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推行行政三联制,强调计划、实施与考核三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以提高行政效率。蒋介石对行政三联制做了充足的准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现代化的理念。但行政设计宏大,受战时环境及经费所限,实施倍感艰难;考核流于形式,难以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积极性,行政三联制未能发挥实效。通过行政三联制的考察可反思蒋介石在战时的政治理念与现实的背离,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国民政府缺乏实事求是的行政风尚。  相似文献   

16.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是广西交通运输业的起步和重要发展时期。到抗战时,广西基本形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新桂系的交通运输建设,使广西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使以往交通不便的山区内地与外界联系增多,对近代广西商品市场的初步形成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对广西近代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广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为抗战作了一定的贡献。抗战开始后,沿海各省被封锁,出海交通断绝,广西成为战时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其抗战前后的交通建设,对战时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西南大后方的军需民用交通和经济发展、支援全国抗战,都有积极意义。纵观新桂系开展的交通运输事业建设,确实表现了他们一定的积极进取和务实的精神。但是也不能过分高估其对于广西近代化的意义。他们搞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与蒋介石相抗衡的实力,以维护狭隘的小集团利益,而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因此,其建设中的很多措施带有局限性,使其建设成效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解决战争所需的巨额军费,同时平抑当时伴随战争而来并日益恶化的物价问题,促进后方的经济建设,国民政府发动并竭力督导了一场真正全民性的影响深远的节约建国储蓄运动.作为政府发动民众参与抗战的一场社会运动,节储运动曾一度得到民众的积极响应与热情支持;作为政府集中社会游资以协助后方经济建设和平抑战时物价的重要财政金融措施之一,节储运动也曾取得过较为可观的成绩.但因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受通货膨胀影响,加之后期政府推行强制储蓄而使其最终失去民信,以致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是广西交通运输业的起步和重要发展时期。到抗战时,广西基本形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新桂系的交通运输建设,使广西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使以往交通不便的山区内地与外界联系增多,对近代广西商品市场的初步形成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对广西近代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广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为抗战作了一定的贡献。抗战开始后,沿海各省被封锁,出海交通断绝,广西成为战时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其抗战前后的交通建设,对战时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西南大后方的军需民用交通和经济发展、支援全国抗战,都有积极意义。纵观新桂系开展的交通运输事业建设,确实表现了他们一定的积极进取和务实的精神。但是也不能过分高估其对于广西近代化的意义。他们搞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与蒋介石相抗衡的实力,以维护狭隘的小集团利益,而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因此,其建设中的很多措施带有局限性,使其建设成效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绪 《安徽史学》2018,(4):137-146
经济抗战是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位于东南战场大后方的皖南地区,除对敌开展军事斗争外,经济战也是当地军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战时皖南行署的领导下,皖南敌后区实施了增加生产、平抑物价、严查敌货、打击走私、组建金融网等一系列经济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皖南敌后区严峻的经济形势,粉碎了日敌的经济进攻,为这一地区乃至东南战场抗战力量的持久存续以及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皖南地区的经济抗战实为中国经济抗战历史的一个真实缩影。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当局的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经济上的竞争,而且也是政治上,特别是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的竞争。全国抗战爆发,由于大敌当前,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胁,国民党当局对其在十年内战时期施行的镇压人民、禁锢人民抗日要求的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转变。 一、民众动员 全国抗战之始,本省为适应战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