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2017,(5)
四川米易县落款为洪武廿五年的《倮倮安氏纪功碑》,以明代迷易千户所安姓土官正千户之口吻行文,又称明代建昌安氏世袭宣慰司。考之文献可知,明代迷易千户所仅设有贤姓土官(傣族)副千户,而无安姓土官(彝族)正千户,安姓至清代才获封迷易土千户;此外,明代建昌安氏世袭建昌卫土指挥使,并非宣慰司。清初,安氏曾短暂获封宣慰司,旋即降为长官司,后人误以为宣慰司之职乃是承袭旧制,故清中后期安氏一族文献中多有元明世袭宣慰司之说。凡此二者皆说明,《倮倮安氏纪功碑》为清代迷易安姓伪造。其动因可能有二:一为弥补明代迷易安姓历史记载之不详;二为清代安姓统治迷易的合法性寻求历史依据。该碑为清代伪造,故对明史研究的意义不大,但在研究清代社会史和补充正史记载不足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1921年冬,白崇格(字健生)被广西自治军刘日揭部击溃后,便率领百余名官兵突围到旧州与从隆林开来的韦云激(字华浦)营汇合,从八渡口过南盘江求助于黔军南笼(今安龙)纵队司令刘端裳(字事园),得以允屯南笼坡脚镇避难。随即便发电报到桂林,将在百色被刘口福自治军击败的经过.报告了北伐大本营孙中山大元帅,并表明要与自治军血战到底的决心。1922年春,白崇法和陈雄(字杰夫)赶了六十多里山路,来到南笼城黔军南笼纵队司令部。陈雄上前向卫兵通报:“我们是广西陆军田南警备司令部的。这是白指挥,想拜见刘司令。”不一会,刘端裳…  相似文献   

3.
距兴义城30余公里的鲁屯,是兴义市东北部的重镇,毗邻兴义、兴仁、安龙三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积淀着厚重的明清军屯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1970年2月,邗江县汊河公社六洲大队于庄生产队所在地域发现一座古墓(图一)。据墓志,墓主是解少卿及其妻蔡氏,死于唐大和九年(835年)和大中四年(850)年。先后葬于"扬子县之西风亭坊之南原"。这就为研究唐代扬子县行政区划的西界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资料。蔡氏墓志又称"没于扬子县通寰坊之私第"。过去有人设想,扬子县治所可能和江都、江阳两县治所同在郡城。这个记载推翻  相似文献   

5.
凉山土司,据清嘉庆年间统计,有宣抚司二、长官司十、土千户十、土百户四十七、土千总六、土把总五。经一百多年之兴衰变化,迄至解放,凉山州内仅剩下十来家土司。其中大部分为彝族土司。现将民主改革期间上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收藏的五枚彝族土司印,及其土司沿革作一介绍和初步研究,有不妥之处,敬希专家、学者指正。 “河东长官司印”、“世袭河西抚奕土千总之铃记”及其土司沿革 “河东长官司印”一枚(图1),正方形铜印,边宽7.2厘米,连柄纽高  相似文献   

6.
大理散记     
30年来浪迹天涯,每到海內外城邑,必访书肆、博物馆、学府。窃以为,其为城之文化体现和历史之集成。此次赴彩云之南、昔南昭古国之地,特录所访书院和书店一二,发给朋友共享,祈福新春!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是一座城巿的灵魂。人们需要精神上的追求和心灵的慰藉,城巿因为有了宗教场所而具有神圣感和崇高感。宗教如天主教,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上村岭秦人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门峡地当今豫、晋、陕三省交接处,它南扼黄河,东出崤关,西守函谷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是军家频频用兵之所。早在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秦国就出兵围攻陕城(地在今三门峡市),三十六年之后,秦惠文君便派张仪攻取了陕城。从此,陕城便成为秦人东出函谷,进攻关东六国的重要据点之一。随着秦人不断的军事胜利,陕城又由最纫的攻击性前哨阵地转为扼守秦国东大  相似文献   

8.
《不得已》,清杨光先(1579——1669)撰。光先,字长公,歙县(今属安徽)人,曾世袭明新安卫中所副千户。崇祯七年(1637),他因上疏弹劾首辅温体仁而遭廷仗,发配辽西。清顺治十七年(1660),先后两次上疏题参汤若望,猛烈攻击天主教和西洋历法。康熙四年(1664),借助鳌拜等四大辅臣之力,取代汤若望为钦天监副。康熙八年(1669)被撤职,“免死放归”,行至山东德州,病卒。《不得已》一书即完成于康熙四年,主要汇辑了杨氏不同时期的专、呈状等,凡  相似文献   

9.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耸立于塞外坝上古长城之北,张北县城之南30华里黑风口西侧野狐岭的山峰上,海拔1561米。纪念塔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几无人烟,在山野之中这座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极为引人注目。1958年郭沫若率全国文联参  相似文献   

10.
正《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诵卒,弟询权知国事。先是,契丹既袭高丽,遂筑六城曰兴州、曰铁州、曰通州、曰龙州、曰龟州、曰郭州于境上。契丹以为贰己,遣使来求六城,询不许。遂举兵,奄至城下,焚荡宫室,剽劫居人,询徙居升罗州以避之。兵退,乃遣使请和。契丹坚以六城为辞,自是调兵守六城。大中祥符三年,大举来伐,询与女真设奇邀击,杀契丹殆尽。询又于鸭绿江  相似文献   

11.
战争冲突中的六朝江北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一个特点是战争频繁。在南、北朝政权之间经常发生统一或兼并战争。六朝的江北地区,即江淮之间及其邻近的地区是该时期南北战争的主要作战区域。战争与城市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战争的基本方式是“攻诚”与“野战”(《墨子》卷六《节用》上)两种。该历史时期,在六朝的江北地区发生了许多次著名的城市攻守战,如吴大帝黄武三年(224年)吴将诸葛恪围攻合肥城之战;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将陈宽领导的悬瓠城(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保卫战;梁武帝天监五至六年(506—507年),梁将昌义之死守钟离城(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之战等。  相似文献   

12.
永顺彭氏政权始于五代后梁时期(907~923年),经两宋、元、明、清诸朝,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中央王朝对永顺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历经三十五世,世袭统治溪州地区达八百余年。主要经历了五代、两宋溪州刺史时期和元明清永顺土司时期两个阶段,其治所大致经历了下溪州故城、会溪城、龙潭城到老司城、颗砂城等变迁,其辖区大致以溪州地区为中心,随其势力的兴衰而历代有所不同。永顺土司城14世纪成为湖广地区永顺宣慰司治所。永顺宣慰司属潮广地区土司体系中的最高职级机构之一,统辖溪州地区,土司为彭氏家族,属民以土家族为主。  相似文献   

13.
清代甘肃南部岷州(今岷县)土司赵弘元、赵廷贤父子在当时岷州境内是屈指可数的颇有社会影响的人物。据1995年版《岷县志》记载:“多纳(今岷县寺沟乡多纳村)赵土司,始祖巴毡角,归宋后赐名赵醇忠。数传至绰思觉,于明宣德间因功授世袭不支俸土官副千户。绰思觉子豁节、豁节子越俊,  相似文献   

14.
姬姓笱国当封于西周初期,其地在今陕西省旬邑县东之枸邑故城,周成王初年,笱国被陟封于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之临汾故郇城,笱国后为晋所迫,沿汾河流域南迁至今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笱国为晋所灭,其遗族东迁于今河南省宜阳县南,笱国旧地遂并为晋邑,封于晋大夫原氏黯为采邑。  相似文献   

15.
<正>宾县地域历史悠久,夏周时期为肃慎故地,此后历朝均有归属。1880年,清廷设治宾州厅(厅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行政设置),厅城设在宾州,宾县地域属于宾州厅之组成部分。1892年升为宾州直隶厅,1909年改称宾州府,1913年撤销府制,府属部分地域始称宾县。自宾州厅设治后,升为宾州府,再后降为宾县以来至今,历经清代、民国、东北沦陷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阶段。这四个历史阶段均撰修  相似文献   

16.
本刊本期选载了郑用锡纂辑的《淡水厅志》凡例、建置、疆域、山川、防海、水利、城池等七章。因为它是淡水厅的第一部专志,从未刻印,颇为可贵。淡水厅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设置的,属福建省台湾府。初无城,寄治彰化县城。雍正九年(1731年)移治竹堑(今台湾新竹)。光绪元年(1875年)裁厅,改设新竹县。在设厅的一百五十二年中修纂的厅志,我们现在知道的有三种木子:最早的是道光年间郑用锡纂辑的《淡水厅志》(以下简称《郑志》);其次是同治六年(1867年)由同知严金清主修、林豪主纂的《淡水厅志续稿》 (以下简称《严志》);第三是同治十年(1871年)由同知陈培桂主修、杨浚主纂的《淡水厅志》(以下简称《陈志》)。  相似文献   

17.
一善耆生平善耆字艾堂,号偶遂亭主人,是清王朝最后一位肃王。肃亲王是清朝八大“世袭罔替”的亲王(即世代父死子袭的“铁帽子王”)之一,善着是皇太极于和硕肃亲王豪格的八世孙。生干同治五年(1866年);于辛亥革命后十一年(1922年)卒于旅顺,年五十七。当时仍保有皇帝尊号的博仪说其为忠肃武亲王,溢“恳”。其同族首倡为其立传,刻于旅顺侨邪之纪念碑上,罗振玉撰文。善管子光绪二十四年袭爵,二年后即值1900年庚子之变。他历任宗人府右宗正、镶红旗汉军都统、正白旗领卫内大臣、崇文门税务监督、军港大臣等要职,1906年任民政部尚…  相似文献   

18.
<正>宾县于1913年清置宾州府撤府、局部区域获县之称谓,而宾州府乃由宾州厅衍生。自1880年(清·光绪六年),清廷准批在苇子沟设置宾州厅乃至前朔至今,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一直未曾停息过对病魔的驱逐。本人对宾县设置及前朔宾州厅(府)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期内的卫生医疗诸事进行了一番考朔,现整理成文,以食读者。  相似文献   

19.
汉番禺城故址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经济都会番禺城故址所在历来多有争议,本文通过细致的考证分析,否定了今广州旧城区说这一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以及番禺沙湾说、顺德简岸说等异说,并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名遗存、地貌状况、汉墓葬点分布、历史水道交通条件、历史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证据,认为秦及南越国时期的番禺城在今广州旧城区,但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则将南海郡治与番禺县治并置于旧番禺城之南,并考订两汉新番禺城的具体方位当在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一带,论文相应还探讨了东汉末年番禺县城迁回旧址的时间、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镇司城村灵溪河畔。遗址所在地主要族群是自古定居于此的土家族,由五代时期(10世纪)进入该地区的彭氏政权世袭统治,其统辖区域以湘西溪州地区(今湖南省永顺县)为中心随其势力兴衰而变化。城址由彭氏第十一世首领彭福石宠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迁治所而始建,至明王朝正式设立永顺宣慰司后得以大规模营建,废弃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是永顺彭氏政权统治古溪州地区近600年的治所,并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老司城经历代兴建,目前考古发现的遗存以规模约19公顷的中心城址为核心,其他遗址遗迹沿灵溪河两岸分布,遗存年代主要集中于明代(14~17世纪)彭氏土司势力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