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治边、防边讲究"守在四夷"、"树表捍边",中法战争后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原本辅车相依的南疆藩篱一变为卧榻之侧的西方敌国,传统观念却仍然左右时人认识。战后中法勘分中越边界,清政府为阻法国进逼边境,在如何分画边界问题上始终纠结瞻顾,勘界过程纠葛不断,由边界划留"隙地"到争取"新界",最后始定"一线为界"。时人观念也由开始竭力避免与法国为邻,演变为守定现界、与法方争利,此一时期也成为国人近代边界、边防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的抗法保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83至1885年,法国发动了一场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分别在越南北圻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战役又主要集中在台湾。因此,中法战争中清政府如何坚持抗法保台、维护对台湾的主权,成为其对法军事斗争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拟对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抗法保台斗争的策略演变做一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帆 《广西文史》2007,(1):14-17
广西、越南自古交往密切。中法战争后,随着龙州口岸于1887年开埠,广西越南之间贸易日趋频繁,逐渐形成了桂越区域性贸易圈。本就此情况和特点进行粗略分析,以期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经济,提供一点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龙州铁路的筹建源起于法国对广西路权的掠夺,起因于1883年12月一1885年4月的中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中法新约》而告结束。该约第七款规定:“日后中国酌拟创造铁路时,中国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其招募人工,法国无不尽力勃助,惟彼此言明,不得视此条系为法国一国独受之利益。”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下半叶,法国逐步蚕食越南,威胁到中国在越南的宗主权地位,本文主要通过描述中法战争前中法两国关于宗主权和保护权之争的史实,来分析中越宗藩关系和法越条约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赫德对中法越南问题十分关注,从1880年到1885年,先后向清政府提出解决办法与建议20多条。这些办法与建议有的对清政府有利,有的对清政府不利。不管清政府是否接受自己的建议,赫德一直不断为和平解决中法越南问题而努力。在观音桥事件发生后,赫德试图与法国代办谢满禄一起挽救中法天津《简明条款》,并赴上海会晤法国公使巴德诺,力主清政府接受法国的赔款要求。马尾海战后,赫德又力促英国调停中法矛盾。最终,在英国调停失败后,赫德派遣金登干赴巴黎,直接与法国总理茹费理进行秘密谈判。几经周折,赫德先后促成中法《停战条件》与《越南条款》的签订,中法战争结束,中法越南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法战争后的广西边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论中法战争后的广西边务何林夏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战争,是帝国主义列强继武力侵略我国沿海之后又用武力侵略我国内陆边疆的严重事件。面对法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犯,我国军民同心协力,奋起抵抗,并在越南战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腐朽的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  相似文献   

8.
清中期以前,越南被视为藩属,清廷未曾与其划分明确界线。中法战争后清廷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越南与清朝藩属关系断绝,划界之议遂启。光绪十一年,清廷派邓承修与法国官员进行划界事宜谈判,经过冗长的交涉辩论,最终双方签订界约、绘制界线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邓承修与法国勘界官员所订条约、界图和相关档案,是还原这段桂越段边界交涉情形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龙州古为百越地,位于我国西南,秦属象郡,汉至唐初800多年,龙州地方的建置、名称和归属多有变更。唐武德四年(621)在交趾郡的龙编县置龙州。此后为州、为府、为县,龙州之名甚少改动。因其地与安南(越南)山水相连,从宋代起,龙州即为我国西南边防要地。清康、乾时在龙州加强设防,同时开关对外贸易。光绪中法战争以后,法国占有越南,我国西南边陲备受威胁,地处广西西南的龙州首当其冲。从中法战争至新中国建立的60多年中,龙州成了广西西部的军政、经贸、文教重要之区,对广西乃至全国的发展关系极大,近代龙州的历史,颇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由于越南“藩夷”地位的变化,中法战争前后中越边务经理方式及规制有很大差别。由防“藩夷”到防“敌国”,其中反映的是时人对于中越边务认知的转变以及经理方式的反思。但战后清廷力求“撙节”及对海防善后的重视,直接影响了滇粤边吏战后“建阃”筹划。如何能够妥为“建阃”,又能照顾清廷“撙节”之意,此难题最终畀以沿边疆吏,中越边地之新格局亦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七七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的战略封锁,中国积极寻求"突围",在假道越南运输问题上对法国展开艰难的博弈。由于日本侵占海南岛,法属印支遭受威胁。国民政府以此为契机,采取包括推动中法远东军事合作这一"迂回"方式在内的多种策略,力求彻底解决假道越南运输问题。苏德缔约及欧战爆发后,中国对法博弈的国际环境恶化,国民政府将目标逐渐转为确保中越国际交通线的"有限"畅通,更注重借助美国来影响法国,利用法国战时对战略矿产的需求与之讨价还价,并尽量抢运存越物资。法国败降后,国民政府筹划单独入越作战,为保障中越国际交通线安全做最后尝试,但无果而终。日军进驻越南,截断中越国际交通线,中国在假道越南运输问题上的对法博弈亦告终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中法战争后桂越贸易通道的变化情况和对贸易的影响。中法战争后,中越边境贸易通道广西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员和货物出入境的通道增多,通道的管理比以前更加规范更加科学,通道贸易的对象从原来的两国及边民到多国贸易。中越边境广西段的贸易通道的变化也是适应西方列强向外扩张这一过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清政府腐败和卖国造成的,但是中国军事的落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先后占领柬埔寨和越南南方,并向北方入侵,严重威胁着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云贵总督岑毓英为了维护国家边圉,积极提出办防设想。本文从岑毓英力拒洋人入关的防御思想、“以人为本”的防御观念、暗助刘团与“衅不自我开”的防御策略、重视防守设施建设的防御部署四个方面探讨了中法战争前岑毓英的边防思想,肯定了他的功绩,分析了他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清末广西的边防炮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中国与越南存在过封建性的宗藩关系,政治上比较密切,虽然两国统治者发动过侵扰和征战,但睦邻友好是主流,边境长期相安无事。清朝在国界上设有隘卡防勇,是防范“土匪”和管理边民,不是针对对方的边防。到了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发生边疆普遍危机,资本主义列强侵占中国四周邻国,进而入侵中国。法国占领越南和侵略中国,是其中来势最凶猛的一环,发展成为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在援越抗法中,刘永福黑旗军和冯子材、苏元春的清军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是腐朽颟顸的清政府却以战胜国与法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简明条约》及《停战撤兵简约》,承…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后桂越边境贸易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越南相邻,自古交往甚密。近代以来,尤其是中法战争之后,桂越边境贸易日渐频繁,双方经济交往更加密切,产生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容。桂越边境贸易对广西边境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和作用,即不仅对边境圩镇的发育成长和边境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边境地区经济融合都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45年3月9日,日军突然袭击法国驻印度支那的殖民军,继而控制了法属印度支那当局。5万多法国殖民军稍作抵抗后便缴械投降,只有5363人从越北的高平、保乐、登云、冲门和老挝边境等五个方向败退至中国境内的广西和云南。应法国政府的请求,国民政府将其集中安置于滇中的玉溪和滇南的蒙自。但在日本投降前后,国民政府和入越受降军队从同情和支持越南独立革命的意图出发,有意迟滞法国殖民军重返印度支那,从而为胡志明领导"越盟"在"八月革命"后壮大队伍、发展军事力量和巩固政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中法战争后中国西南边疆面临深刻的危机,清政府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还对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积极调整,在西南沿边地区设置了三个边道。边道道员除了拥有广泛的行政司法权外,清政府还赋予其兼管海关事务、中外交涉和防卫边疆等权限,提高了边道应对边疆事务的能力和效率,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广西迁移省会的失败反映了清政府治边行政对策上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反映了边疆重臣试图通过改变行政中心以强化边防的努力,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苏元春戍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元春戍边李若檀苏元春(1840~1908),字子熙,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人。出身团练,后投入湘军任参将。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5月奉调出关入越南抗法,在陆岸、船头、纸作桥连续克敌制胜。1885年3月下旬参加镇南关──谅山战役,配合冯子材抗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王朝在巩固中原王朝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手段,实施对周边及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秦汉至唐宋中央王朝实行"羁縻之治",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当地世袭官吏,中央王朝实行间接统治。元代发展为土司制度。明代土司制度达到鼎盛期。清代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土司制衰落,至民国终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在广西范围内,从1951年设立龙胜各族自治区(县级),到1957年置省级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格局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