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网络建设研讨会”提出:“地方志工作应当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战略转移.建立多功能、多门类、综合的信息库并上网发布.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此后多年.不少地区与时俱进,在修纂传统志书的同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创建方志网站.编写地情丛书.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网站是地方志开发利用的重要平台,也是加快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广西三级地方志机构网站建设的思考:1.建立地情网站群,实现全区地情资源共享。由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构建全自治区网站群管理系统,制订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标准、网站管理和运维制度,使市、县明确地情资料搜集范围、上网资料规模、数字化资料报送、专题栏目建设和上网制度。2.重视地情资料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建立以各类志鉴等地情书为单元的数据库及各种特色数据库和各种类型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史志》2003,(3):6-6
<正> 金华市地方志办公室在《浙江方志》2002年第4、5期上撰文《推进地方志信息化的点滴体会》,认为借助互联网优势,依靠权威的信息,开发网络商业潜力,加快方志信息化步  相似文献   

4.
方志办 《广西地方志》2011,(6):66-F0004
广西地方志系统网站群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广西地情数据库建设和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地情资源共享,增强地情服务功能的一项系统工程,由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统筹规划、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5.
<正>地方志作为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与反映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转变地方志地情资源的承载方式,加强其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挥"资政、存史、教化"三大功能,已成为地方志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地方性百科全书,其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8月31日,2015年广西地方志系统网站群建设培训班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邓敏杰作总结讲话,有关专家讲授了地情网站群建设、网站安全知识及内容发布知识、上机操作等课程,各市、县地方志办公室网站技术管理人员80人参加培训。李秋洪在讲话中简要总结全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地方志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指出我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  相似文献   

7.
地方志机构最大的资源优势在于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建设地情数据库、地情网站,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信息服务已成为各级地方志机构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料的重要手段。地情数据库的主体资料应是以地方志书为主的地方文献资料,其建设应突出地方特色,把握新、特、精三个方面,同时要兼顾为地方志编纂工作服务,推动方志事业发展。作者提供了山东省、上海市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同时指出当前地情网站建设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机构地情网站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志信息网络建设,是地方志事业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地方志系统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地方志机构地情网站建设要明确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发地情资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为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地方志网站功能定位是:以提供地方志资料为主体的公益性地情信息服务网站兼地方志工作为主体的政务性门户网站,以公益性信息服务功能为主,兼顾政务性工作网站职能,两个功能相结合。地方志网站的栏目设计应兼顾地情信息服务和地方志工作两个方面的功能。地方志机构地情网站建设的重点工作是建设地情资料数据库。网站建设的工作思路是:网站建设与资料库建设、办公自动化建设一体化,三者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加快进行省(自治区)、市、县三级联网的地方志机构地情网站群建设。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的、最详备的地情、国情资料,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志这座丰富的信息宝库?地方志资料如何信息化?是新世纪地方志工作和全国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地方志网站如何打造成地情信息的权威性网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志网站应该打造成为地情信息的权威性网站。要加大力度利用网站开展地方志对外宣传,以地方志网站主办者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来确立地方志网站的权威性;加大力度把网站地情资料库建成网络化地情信息文献资源中心,以海量数据库的实力来铸就志书、年鉴及相关地情书资料库品牌;加大力度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精心办好特色栏目,拓宽地情信息资源网络开发利用路子,提高地情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修志动态     
杨欣 《沧桑》2010,(5S):38-38
<正>2月22日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北京市地方志工作规划纲要(2011年至2010年)》编制工作。(《北京地方志》2010年第1期)2月28日河南禹州市情资料库建成。禹州市情资料库是全国首家县(市)级独立专业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2003年我省正式把建设“数字龙江”列为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之一,构建覆盖全省的信息网络系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年来,我省的政务、农业、企业三大信息化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也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坚持从基础抓起,稳步推进的方针,使“中国龙志”——黑龙江省情信息网站建设,在全国地方志系统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推进以“中国龙志”网站为核心的全省、市(地)、县三级联网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后,为全省各级志办的地情信息完整、及时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提供了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江苏省地方志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经过几年的筹备,“江苏省地方志”网站已于2006年12月30日正式对外开通试运行,网址:www.jssdfz.gov.cn。网站的内容主要包括志鉴动态、省市县三级志  相似文献   

14.
方志系统地情资料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有不少需要发展完善的地方。方志工作者应该结合二轮修志编纂资料长编,以电子卡片的形式分门别类建设新型地情资料数据库。方志系统地情资料数据库属地情二次性资料文献数据库,资料具有权威性、存史性、使用广泛性。新型资料数据库需建立以地方志门类为框架的资料入库系统和编制以门类代码分类检索为主的多元性检索系统,要进行地方志门类要素的研究,从而提高地情资料数据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迫切要求,也是地方志事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张家港在全面完成二轮修志任务后,也迫切需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地情网络平台,实现地方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推动地方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张家港地情文化资源的利用现状张家港市地处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作为建制市相对比较年轻,但历史传承非常悠久。境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作为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与反映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转变地方志地情资源的承载方式,加强其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挥“资政、存史、教化”三大功能,已成为地方志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熊倩 《巴蜀史志》2011,(5):25-25
9月6日.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主题是:总结交流2008年以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绩、经验,分析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讨论下一步的工作,深入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24日,我省颁布实施《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2013年11月28日,《条例》修订草案通过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10年来,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在省志编委的关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志鉴编纂、地情开发、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7月8日上午,2017年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暨信息化研究会年度会议在辽宁丹东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指办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中指办副主任刘玉宏,方志出版社总编辑于伟平出席会议。会议由刘玉宏主持。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石再军、省情信息处处长胡树滨参加会议。冀祥德作了题为《立足地方志实际坚持互联网思维扎实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的讲话。他要求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一要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郑金月 《中国地方志》2022,(6):4-15+124
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对地方志信息化研究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从地方志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的必要性、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数字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标准建设、信息化建设实践6个方面,阐述我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状,认为我国地方志信息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具有多元性、发展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特点,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和短板,应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增强地方志信息化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该主题在学术、技术与实践上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