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萧华(1916—1985),原名萧以僔,江西兴国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调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营、团政治委员,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长征中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东进抗日挺进纵队、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一五师政治部  相似文献   

2.
1983年6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萧华同志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分管提案工作。消息传来,我们欣喜万分。萧华同志12岁参加革命,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委;22岁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39岁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还有那脍炙人口的诗作《长征组歌》……这么一位功勋卓著、能文能武、才华出众的传奇式人物分管提案工作,怎么不令我们精神振奋呢!  相似文献   

3.
正1968年初,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且从此杳无音讯。7年后,肖华又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作为中央领导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国庆观礼台上。肖华,13岁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22岁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9岁授予上将军衔,不仅身经百战、累建奇功,一首《长征组歌》更被誉为"红色经典"、"华人经典作品",创造了中国音乐史和中国演出史上的奇迹。那么,他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究竟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4.
叶介甫 《文史月刊》2014,(12):63-64
很多人都知道红军长征过彝区时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结盟的故事,但是,为这次结盟牵线搭桥的人是谁?也许大家并不知道,这个牵线人不是别人,就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肖华,人称"娃娃司令",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他还不足40岁,是我军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2017,(5)
正萧华(1916—1985),原名萧以僔,江西兴国县人。1929年起担任共青团兴国东北特别区委书记,共青团兴国县委委员、县委书记。1930年调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任少共国际师(十五师)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军事科学  相似文献   

6.
保卫苏区吴高群牺牲后,刚从红军大学高级班毕业的优等生曹里怀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师长。曹里怀是"少共国际师"四任师长中最年轻的一个,他生于1909年。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不久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他到"少共国际师"之前,曾经担任过红三军第七师师长。  相似文献   

7.
尚鸣 《百年潮》2005,(2):65-69
一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8.
江勇为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营政治教导员,七一九团政治处主任,七一八团副政治委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南下支队第二大队副政治委员,七一八团政治委员。1914年生,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三师七十团三连支部书记,红军学校高干队支部书记,教导团俱乐部主任,红军学校宣传科科长,红六军团总务处处长,第五十团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9.
萧华,他的英名与少共国际师连在一起,与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连在一起,与南征北战叱咤风云连在一起。2004年清明节,在兴国将军园,我们巧遇萧华将军的亲妹妹,她向我们披露了萧华与她的手足情,此情是那样真挚,那样灼热,那样意味深长。纪念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将这鲜为人知的故事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在红军长征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几次组建了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央红军长征前夕,1934年7月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颁布过《关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给七军团作战命令》。于7月15日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布约六千余人的红七军团,组建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由寻淮洲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曾洪易任中央代表(后曾叛  相似文献   

11.
11岁投身革命、17岁参加长征、39岁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土地革命时期有军中“赤崽”之称的萧华将军,戎马一生,备受毛泽东、周恩来、罗荣桓等领导人关爱。长征胜利30周年之际,抱病写下了脍炙人口、至今吟诵不绝的《长征组歌》。周恩来总理高度赞扬萧华此举“为党和人民做了件好事,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好事”。  相似文献   

12.
欧阳文 《百年潮》2002,(10):16-24
由武转文知难而进 1955年6月,那时我在中南军区公安部队任政治委员.一天,中共中南局书记、中南军区政治委员陶铸找我谈话.他说:"中央军委来了命令,要调你到北京主持筹办和出版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并担任报社的总编辑."对于这个任命,我感到非常突然,毫无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3.
  范宁 《铁军》2020,(5):40-40
胡定千(时年101岁)胡定千,1910年生,湖北孝感人,红军时期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2月,跟随彭雪枫南下,在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任营教导员,后任新四军二师六旅参谋长。解放战争及全国解放后,胡定千历任鲁中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  相似文献   

14.
1965年,当时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上将在病房里流着眼泪用了3个月时间写下了八九百字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了把《长征组诗》变  相似文献   

15.
曾希圣,湖南资兴人,1904年生,中共八届中央委员。战争年代先后担任新四军七师政委,华东野战军纵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副参谋长。建国后,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二书记,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16.
《神州》2007,(7)
参选作品:《有个红军叫狗嫌》分类:〔历史题材电视电影剧本〕作者:卜谷编号:C20070009作品梗概: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中央苏区兵员奇缺。经周恩来建议,红军组建了一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部由少年组成的少共国际师。  相似文献   

17.
正1965年,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亲身经历过爬雪山、过草地的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县人)将军,历经半年时间,创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征组歌》。值此长征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再次回顾萧华将军创作《长征组歌》的酸甜苦辣,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正读了《文史博览》2017年第7期的《睡在毛主席床边的"小老表——回忆父亲萧华"》,我不禁高声哼起老电影《红日》里的插曲: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谁不说俺解放区好,得儿哟,依儿哟……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哎……萧华同志是幸运的,是令人羡慕的,从一个农民的儿子锻炼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一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始于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政治委员,简称政委,是军队中的重要职务,是同级党的委员会日常工作的主持者,与同级军事指挥员同为部队的最高首长。聂荣臻、关向应、张浩于1937年分别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政委。他们之所以能够担任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首任政治委员,不仅在于他们有着深厚的革命资历和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更在于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胆忠诚。  相似文献   

20.
正萧华(1916—1985),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4岁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委,向来有"娃娃司令"之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以下是萧华的儿子萧云对他的回忆——1916年,父亲萧华出生于江西兴国县一个贫苦泥瓦匠家庭。为了能够读书,父亲从小刻苦学习,总是考第一名,在萧氏家族奖励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一直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