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喻金环 《神州》2013,(31):19-19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br〉 我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十分严重。风蚀沙化在我国北方旱区今年来更为突出,由于过度开垦及不适当的耕作,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愈来愈快,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如旱地采用火烧秸秆,铧式犁翻耕,土地裸露休闲的传统耕作,就是不恰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露天石质文物受到自然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存初期可以抵制风化与侵蚀的发生,但是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露天石质文物不可避免地遭受到自然力的破坏,这种破坏是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协同发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作用及生物侵蚀的防治等相关研究成果,从露天石质文物生物风化的角度,对造成侵蚀的生物群落、侵蚀机理及预防性保护等方面进行资料梳理,并尝试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保护需求,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2017,(14)
武陵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西南部,与漳平市吾祠乡接壤,桃溪小流域是闽江流域均溪河的源头,距大田县城26km。小流域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工矿企业为辅,经济相对落后,流域内山地坡度较陡,加上本身土壤抗冲抗蚀能力低、降水量大、降水集中且强度大等自然条件影响,土壤侵蚀相当敏感,一旦陡坡开垦或植被遭到破坏,极易引起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本文主要是对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治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未来的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三川河湫水河流域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近2000年来三川河、湫水河流域人口、耕地的发展史,初步结论是(1)从西汉到明中叶,农垦并非本区土壤侵蚀的主因,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因是自然力与某些时期传统的过度放牧;(2)明弘治年间以后,本区人口逐步增加,开始垦种坡地;(3)清初施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及“摊丁入亩”等鼓励政策,促进了人口和耕地的无限制增长;(4)清代到上世纪90年代的350年,由于人口飞跃增长,陡坡地大量开垦,是土壤侵蚀加速时期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树辉  海春兴 《人文地理》2000,15(5):65-67,71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当今新的人类生存文明观,她起自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反思和认识,也体现了人类对新世纪以及长远未来的展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实现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才使得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农牧业生产大区,同时又是我国重点的经济落后地区。以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等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内蒙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就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生态环境现状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加以分析,对西部大开发中的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造成消耗资源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全国500个大中城市中,大气质量达标的不到1%,酸雨面积已近国土的40%,七大水系中的50%的河段遭到污染,2/3的城市处于城市垃圾的包围之中,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面积达183平方公里。同样,文物景观受污染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石刻风化速度加快;纸张酸度增加;颜料彩画褪色加剧;金属腐蚀明显。据监测,陕西  相似文献   

7.
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常会遇到次生堆积,这是一种经自然力(如流水、风力等)搬运而形成的含文化遗物的堆积。如果不能分辨原生堆积和次生堆积,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地层的文化时代和文化遗物的年代。自然力还能造成遗址的地层缺失和遗址上部地层被侵蚀。  相似文献   

8.
在革命以前的时期,古建筑没有得到保护法的保护。听任自然侵蚀力量的破坏,促成它们的毁灭。特权阶级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任意占据了最有价值的古建筑,而宗教建筑则为僧侣们所有。建筑文物,在经过许多世纪的实际使用中,由于只凭着部分占有者,和那些修缮工人自己的企图,或是地方政府片面的决定,使它们遭受到任意的改造。正式的科学组织,如各种艺术、考古学会和团体,尤其是个别调查研究者——文物爱好者,都得不到国家方面的支持,失去了在保护建筑文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厘清造成茂陵石刻文物劣化的原因和机理,对石刻表面的污染物和析出可溶盐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找出石刻文物劣化和污染物、可溶盐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等仪器对采集的茂陵石刻文物表面污染物和可溶盐进行了表征,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可溶盐的离子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马踏匈奴”石刻雕像表面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CaSO4·2H2O,其形成原因是石材与空气污染物经长期化学反应形成的钙质结壳,或者是地下水中可溶盐的毛细运移造成的;“怪兽吃羊”石刻雕像表面析出的可溶盐有Na2SO4、NaNO3和CaSO4·2H2O,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中可溶盐从砖石基座迁移到石刻文物本体,随温湿度变化反复结晶溶解所造成。可溶盐会引起石质文物表面酥粉、片状剥落、内部结构破坏等侵蚀,是茂陵石刻文物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右派分子陈裕新,曾恶毒地诬蔑我们党和政府不重视文物,他说在我们国家的建设中对文物的破坏如燎原之火,救不胜救,言下之意,好像只有像他陈裕新之流才重视文物、保护文物,实际他忘记了他自己就是肆无忌惮地破坏文物的罪魁。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五年前,他在长沙大规模破坏古墓的事情,至今还使我觉得十分痛心。  相似文献   

11.
三星堆遗址环境地质现状评估及问题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星堆遗址地处岷江和湔江复合冲积扇高台地上,主要有洪涝灾害、城墙水土流失、人类工程活动对遗址的直接破坏、城墙边坡垮塌、农业生产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土壤对地下物的侵蚀等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环境地质问题均可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减轻发生或得到根治,从而保护遗址的历史环境风貌。  相似文献   

12.
代人受过     
《山茶》2009,(7):28-28
长江源、黄河、澜沧江发源的青海高寒草原和草甸上,鼠兔的鼠洞随处可见,星罗棋布。许多人指责鼠兔是草场退化的罪魁祸首——这些“鼠辈”与畜争食、啃草掘洞,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然而,中国林业科学院和安徽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三江源的鼠兔其实是在代人受过,造成三江源地区鼠害的主要原因是人为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13.
浅论木质文物的受损原因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质文物在保存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昆虫、微生物、污染气体等等。木材作为有机体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素和少量的矿物质,它们都可能成为微生物(真菌等)和昆虫的养料,木材一旦遭受这些菌、虫的侵蚀就会产生变色、腐朽和坏损;同时,木材受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会开裂、弯曲。此外,木质文物因保管不善还会受到火灾的破坏。本文下面分别就火灾以外的各种损害原因及防护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华波 《风景名胜》2021,(2):0244-0244
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有计划地进行停止耕种,在找到适合的树木,因地制宜地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森林的植被。退耕还林是指把坡耕地进行退耕,之后在合理地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快了绿化的发展,增加了绿色植被,减轻了水土沙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纳米材料是指特征维度尺寸在1~100nm范围内的一类材料。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及局域场效应三大结构特性,使其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晶体和非晶物质不同的力学、磁、光、电、声等性能,使得对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应用前景的开发将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新热点。 一、石质文物的保护现状和风化蚀变的原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而石质文物在各类文物中又占极大比重,比如历代的石窟寺、石雕、牌坊、石碑等。这些石质文物暴露在自然界的风化环境中,再加上环境污染的侵蚀,使石质文物受到严重的破坏。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华夏地理》2006,(6):0-21
初春3月,沙土暴借着狂风劈头盖脸地袭击着北京亦庄开发区大街上的行人。这场自1995年以来强度最大的沙尘暴,给每个北京人带来了两公斤沙子。沙尘暴是天灾,但也是人祸,人为原因造成的植被退化,土壤沙化让沙尘暴近些年来得日益频繁,危害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7.
水害一直是石窟寺保护中的一个技术难题。从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区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入手,分析摩崖造像区域受到的主要水害侵蚀。地表水对摩崖造像影响主要为洪峰期洪水淹没造像,冲蚀造像区所在的斜坡坡脚,岩体底部掏蚀悬空缺失支撑,或将岩底泡软,降低岩体承重力,导致岩体形变甚至对摩崖造像造成不可逆性毁坏。大气降水冲蚀造像区岩壁,易形成冲沟,破坏岩壁整体性。渗透水浸湿造像损坏文物,流至岩底,软化岩底,使得岩体失稳。地下水使摩崖造像湿度变大,软化岩体,加速风化,裂隙渗水,造像侵湿、风化脱落,文物受损。长期的水害侵蚀,使摩崖造像遭受水产生的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等。按照“以排为主、以堵为辅、预防结合、技术助力、持续监测、科学管理、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的水害防治原则,依据防治不破坏的防治理念归纳出适合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水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市宣化区馆藏的这批铁质文物在地下埋藏时受土壤和地下水中酸、碱等各种盐的侵蚀,产生电解腐蚀。出土后一直在宣化区文物管理所的库房保存,受库房潮湿环境的影响,文物滋生了一系列有害锈蚀,严重威胁文物安全。通过科学分析病害的成因,确定合理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路线,达到对文物最少干预的同时保护较好的效果。文章以张家口市宣化区馆藏铁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为例,探讨已经出现严重矿化的铁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南非土壤保护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茂宏 《世界历史》2001,11(5):31-40
利用土地是农业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方式。以前学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着重关注土地关系的演变和农牧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忽视了对农牧业生产的自然基础——土壤的关注。这种研究至少是不全面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理论体系至少是有缺陷的。对土壤的研究以前似乎只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范畴,强调造成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和专业知识及专家在土壤保护中的核心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20.
陈安道 《丝绸之路》2013,(24):56-57
由于铁质文物的化学性质相对活泼,加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侵蚀和复杂的环境变化,遗留下来的历代铁质文物都面临着严重的腐蚀危险。为了使这些珍贵的铁质文物更好地保存下去,文物工作者有必根据铁质文物自身的性质、腐蚀现状和保存环境求,采取除锈、脱盐、磷化、钝化、表面封护等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