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卡殷墟宫殿宗庙区内埋葬着两座特殊的晚商高级贵族墓葬——妇好墓与亚长墓.这两座墓葬在墓葬级别、墓室面积、随葬礼器、墓上建筑等方面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从墓葬位置和墓主人身份等诸多细节来看,它们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妇好和亚长生前曾为殷商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死后则葬于宫殿宗庙区,继续担当殷商社稷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2.
墓葬分区研究是对墓地的空间、时间、文化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是墓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托殷墟王裕口南地发掘材料,主要依据墓葬方向、随葬品组合、空间分布和时代变化等方面阐述该墓地的分区,将其划分为5个区、9个组。墓地在殷墟一期开始使用,二期初步发展,三期时达到鼎盛,四期时出现颓势。墓主身份多是平民,也有个别的中小贵族,其中一个墓区可能属于贞人家族。  相似文献   

3.
李宏飞 《历史研究》2023,(5):43-64+219-220
安阳殷墟遗址的殷墟文化第四期墓葬直至最末阶段,仍维持严密的社会等级架构,高级贵族始终随葬成套优质铜明器,但也出现一些变化,即殷墟第三期仅有小贵族随葬劣质铜明器,而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中则普遍存在劣质铜明器和仿铜陶礼器,且这一现象并未在西周殷遗贵族墓葬中得到延续。可见,殷墟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随葬器物的变化,是商代晚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出中小贵族的衰落及其与高级贵族之间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增大,是商王朝衰落的内在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胡洪琼 《文博》2011,(6):18-23
本文以殷墟已发表的墓葬资料为基础,对殷墟晚商墓葬陶器组合的时代特征及家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殷墟文化早期墓葬陶器数量少,组合单一,晚期墓葬陶器数量增加,种类大增,组合形式多样,尤其是第四期,酒器组合大量增加,酒器和炊食器配套组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殷墟墓地是以族为埋葬单位,家族墓地划分出不同的区,分区之下又可分组,墓组之下又可分墓群。  相似文献   

5.
安徽寿县苍陵城组青铜器以铙、大刀、钺为代表,至少属于中等贵族墓葬的规格。该墓出土铜器组年代较一致,属于殷墟二期晚段至三期早段,其年代填补了安徽沿淮河地区商代青铜器编年的空白,对探讨商文化在沿淮地区影响力的变迁以及安徽商代青铜文化的内涵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艳杰 《文物春秋》2003,(2):42-43,53
<正> 2001年3月28日的《中国文物报》报导,安阳小屯洹河南边花园庄东村发现商代贵族墓(M54)。墓葬年代定为殷墟二期偏晚阶段,墓长5.04米,宽约3.3米。内存二椁一棺,殉人15,殉狗15,出土570余件随葬品,其中青铜器200余件。据称,墓主为35岁左右的男性,应为商朝高级军事将领。在此墓中发现一件非常奇特的铜手形器,为前所未  相似文献   

7.
刘思镯 《南方文物》2022,(2):226-233
青铜钺分布于殷墟遗址的各个区域,主要出土于墓葬中,随葬铜钺1至7件不等。殷墟青铜钺有夹内钺和銎装钺两种,夹内钺分为A型无阑钺和B型有阑钺两大类型,年代从殷墟文化一期延至殷墟四期。殷墟墓葬中出土的铜钺是墓主人军事统率权的象征物。使用者包括4个等级:高等级、中高等级、中等级、低等级。其中高等级和中高等级使用者的身份可与商代军事系统中的“亚”、族军队首领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荥阳小胡村晚商墓地应为晚商"舌"族家族墓地,小胡村M22、M28是晚商"舌"族中小贵族墓葬,年代应在殷墟二期晚段。两墓所出"舌"铭铜器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舌"族铜器。从两座墓葬随葬青铜器的差异看,两座墓主生前在军队中应分属不同兵种。1933年安阳薛家庄出土"舌"铭铜器的殷墓墓主应属小胡村"舌"族一员,身份应为"舌"族高级贵族或族长。小胡村晚商墓葬随葬青铜器、玉器,罕见陶器以及普遍铺放朱砂的葬俗,与同时期殷墟及郑洛地区都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2012底至2013年初,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市黄河路109号院内两幢住宅楼工程区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了殷墟时期小型墓葬43座。随葬品多为陶器,少量铜器、玉器及贝币。按陶器特征分析可将这批墓葬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属于殷墟二期和三期。此次发掘为郑州地区殷墟时期墓葬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唐锦琼 《考古》2015,(4):88-95
殷墟的高等级墓葬多是通过随葬的铜礼器来彰显其身份和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铜器墓中或多或少还随葬有一定数量的陶器,以往学者似乎并未对随葬的陶器加以关注,只是一并将它们归人随葬品叙述了事,并未对这些陶器在随葬品组合中起到的作用做过多讨论[1]。本文拟通过对殷墟铜器墓中陶器使用情况、陶器与铜礼器的配合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殷墟卜辞中有四方风名 ,是研究商代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认为 ,四风应是象征四种气候 ,后世哲学思想中的“气” ,应是源自商代自然崇拜中的“风” ,古人认为“风”是“天地之使” ,故卜辞中有“帝史风” ;古人还认为“风”是天之命令 ,故四风象征天命。  相似文献   

12.
任伟 《东南文化》2000,(9):83-92
殷墟玉器是研究殷商社会生活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利用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对殷墟玉礼器的演变发展、定名、造型、纹饰及其用途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所反映的商人的社会意识、生活习俗、用玉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商代马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发掘以来 ,曾多次发现商代车马坑。但在解放前 ,因受当时发掘条件所限 ,都未能将坑中的木质车子的遗迹清理出来。19 5 0年在河南辉县琉璃阁战国墓地 ,夏鼐先生带领数名技工 ,通过精心操作 ,剥剔出十几辆已朽为尘土的木车遗迹。后来 ,随着发掘经验的积累和发掘技术的提高 ,新中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大司空村、孝民屯南地、白家坟西地、郭家庄西南、刘家庄北地、梅园庄东南等处的商代车马坑的发掘中 ,经过精心细致剥剔清理 ,将数十辆殷代车子发掘出来 ,为复原商代车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也为研究商代车制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试论殷墟二期中型墓中的北方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殷墟二期中型墓中出土具有北方文化因素的器物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首先归纳种类以及组合,其次通过每种北方文化因素的出土位置探讨其所蕴含的意义,然后将北方文化因素分为单纯和融合型两种,最后根据出土环境对这些中型墓主的身份做了推测,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甲骨文资料,大致勾勒出殷墟二期北方文化因素来到中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安阳殷墟孝民屯遗址半地穴式建筑群整体特征的分析,对比殷墟遗址的房基建筑,指出,这种房屋建筑形式在殷墟遗址已不是当时的主要建筑形式。半地穴式房基生活遗迹与遗物表现出与殷墟文化的不同,说明其房屋的主人与殷人有所不同。虽然这种建筑方式可能是殷商自身的传统,但在殷墟遗址内,大量聚集出现这种形式建筑群,结合分析出土陶器特征,认为其主人最大可能是来自于西北方或西方的不同族群。  相似文献   

16.
殷墟出土青铜礼器铸型的制作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作为商代晚期的都城,殷墟也是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最重要的基地,遗址内出土有大量陶范、芯、模,熔铜、盛铜器具,制范、铸后清理所用工具,以及相关的遗迹、遗物等。这些出土资料为我们了解殷墟青铜器生产的工艺流程,印证或是修正以往关于某些技术细节的猜测和假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毓灵 《中原文物》2020,(2):33-49,128
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是双向的。殷墟文化在对周边区域青铜文化造成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吸纳和融合了周边区域考古学文化。本文采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简要梳理了殷墟文化中来自于北(西北)、西(西南)、南(东南)及东方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认为各区域对殷墟影响的时间、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殷墟对待外来文化因素更主要的是进行融合与改造,成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正是与周边文化不断地交流与互鉴,殷墟青铜文化走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18.
路国权 《考古与文物》2012,(2):20-28,47
殷墟晚期铜器铭文多数较短,其中又以类似"亚某"、"寝某"等形式的短铭较多。以往的研究中多将这种形式的铭文归为"复合族氏铭文"。通过对殷墟晚期"告"作有铭铜器的梳理,我们认为这种形式铭文中的一部分可能不是"复合族氏铭文",而是"官职+私名"。这对认识殷墟晚期短铭金文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与史前、夏及早商时期一样,朱砂在殷墟文化时期的北方仍是较为稀缺的资源,只存在于规格较高的考古遗存中。通过对安阳殷墟及其他同时期情况进行分析,朱砂的使用从殷墟早期到晚期呈上升趋势。依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分为朱砂葬、朱砂祭祀坑和朱书文字三类。朱砂葬是朱砂使用情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对殷墟西区、大司空、孝民屯、徐家桥和侯家庄王陵区墓地的朱砂葬进行分析,发现晚商时期只有高等级贵族才有资格使用朱砂。从其使用情况推测,晚商时期朱砂在丧葬活动中的礼仪功能是主要的,用以体现死者的身份等级,同时或具有辟邪的功能。殷墟朱砂的来源,最大可能性仍然是以贵州为中心的我国西南地区,不过特定时期也可能采用了来自陕西秦岭一带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关于殷墟文化考古分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目前殷墟文化的分期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大司空村分期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在殷墟发掘和殷墟文化的研究中得到长期实践和理论分析的验证,但是,随着田野工作和研究的进展,这种分法已经囊括不了考古实践中新发现的考古资料。比较合理的殷墟文化分期应当综合现有殷墟出土陶器、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分期研究成果,建立一个新的综合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