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郑定铨 《百年潮》2011,(4):10-13
1976年10月6日,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得知这一消息后垂死挣扎,妄图在上海发动“武装暴乱”,在这一紧急关头,中央派出以苏振华、倪志福、彭冲为首的中央工作组,接管上海。这是一场特殊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1986年8月中的一天。我随当时的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潘维明和研究室主任吴云溥去拜访夏衍,请他对一h海文化发展战略发表意见。夏公是不折不扣的“老上海”。自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就长期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和文艺创作。1929年,他参与筹备“左联”,并当选为执行委员。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成立,夏衍任电影组组长,从此开始涉足电影剧本创作。  相似文献   

3.
1937年11月12日,上海被日军占领后,由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了日军占领区的“孤岛”,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完全沦陷,这四年零一个月,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上海新闻界、文化界的爱国志士创办了一批抗日进步报刊,教育“孤岛”上海和沦陷区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948年夏秋之际,蒋经国奉国民政府行政院之命,赴上海执行经济管制任务,担任上海经济督导区协助督导员一职。他上任之后,策划“打虎”行动,并亲自指挥,一时间轰动上海,震惊全国,波及海外。从1948年8月中旬到11月上旬,由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打虎”,到偃旗息鼓以失败告终,历时七十多天。  相似文献   

5.
上海“孤岛”时期,以外商名义注册的“洋旗报”,是“孤岛”抗日进步力量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利用英美在租界的特殊地位,为求生存而采取的一种办报策略。一“孤岛”初期,由于日寇强行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施新闻检查,并通过租界当局取缔抗日报刊,因此,自1937年11月下旬起,除《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刊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继续出版外,大批抗日报刊纷纷迁往内地和香港,或毅然停刊,以示决绝。据1937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载称:“自11月华军退出上海后,出版物之停刊者,共30种。”上海“八一三”抗战后…  相似文献   

6.
范围 《文史精华》2009,(1):55-58
从一本旧杂志说起 2007年春,笔者在一位藏书家那发现了张竞生1927年5月在上海编辑出版的《新文化》杂志第一卷第四号。此月刊是16开本,全书140页,为“美的书店”发行,地址是“上海四马路五百十号”。  相似文献   

7.
金耳朵 《世界》2006,(1):65-65
上海的音乐生活是多彩的,各类演出, 一年有1500场之多。而上海媒体的乐评是沉 默的,沉默得长期没有音乐评论。 见诸报端的音乐报道,基本“千文一 面”,以吹喇叭抬轿子为主。海外来客,无 论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谁来都加冕“世界 级”、“顶级”、“大师”头衔。所有的  相似文献   

8.
鲁人  张毅 《炎黄春秋》2004,(2):12-17
1976年10月6日,被称之为“四人帮”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束手就擒,中国历史开始了转机。“四人帮”中有三人是从上海发迹的:王洪文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上海的一名工人造反派头头,后来官至中共中央副主席;张春桥原为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姚文元原为上海  相似文献   

9.
武新明 《湖南文史》2011,(12):66-66
2005年,上海人掀起了“保卫上海话”浪潮,最近在广东又有“普粤之争”。为什么要“保卫”且“争”呢?就是因为方言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过,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方言问题恐怕不仅仅是“争”的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血腥杀戮的测谎仪。  相似文献   

10.
“孤岛”时期上海《文汇报》介绍丁孝智,张根福《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1月25日,是“孤岛”时期上海最有影响的一份大报,它曾以积极宣传抗日,激励上海人民与日伪斗争而闻名于全国。一、概况孕育和创办《文汇报》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新俱乐部”,它的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春,上海五马路(今广东路)古玩市场的一些大户老板纷纷交头接耳在议论,因为他们风闻卢芹斋的上海代理商、在上海江西中路260号开设“雪耕斋玩号”的古董商、人称上海古玩业“四大金刚”之一的张雪庚,最近从北平进手了一批好东西。而这批所谓的“好东西”,其实正是包括终于出头露面的部分浑源彝器在内当年未能启运出口的一批物珍品。  相似文献   

12.
“红彤彤大上海”帷幕下的受难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浩劫制造了数不清的人间悲剧,是世人皆知的。谁又能想到,早在“文革”前的1958年秋,在号称东方大都会的上海,由当时主政上海的柯庆施一手策划的把地富反坏右及其家属赶出上海的非常举措,理由是为了建设“红彤彤的大上海”。这一没有来自中央的红头文件、没有大张旗鼓宣传的“不是运动的运动”,牵涉上海数以万计的群众,造成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  相似文献   

13.
交际舞又称“舞厅舞”(ballroomdance),一种西方人喜爱的社会交谊手段,它是随着侨民一起进入上海的。早期被上海人译为“跳戏”,后来才改称“跳舞”,上海人只把它当作一种滑稽的“西洋镜”,是只看看玩玩的。  相似文献   

14.
1952年7月1日,《解放日报》披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中共“一大”会址在上海发现。很快,制作精致的模型送到了北京。毛泽东审视后,说了一句话:“叫包惠僧到上海去看看。”于是,1954年3月,正值花甲之年的包惠僧来到上海,以中共“一大”亲历者的身份,审视了会址,并对“一大”纪念馆的布展提出了重要建议。 时隔几年,又一重大发现使中共党史专家们为之震动。从莫斯科归还的几箱档案里,专家们惊喜地发现了中共“一大”文件的俄译稿。为了确认这批长期封存在共产国际资料库里的文件是否可靠,1958年8月,有关部门将还…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上海淮海中路和武康路交汇口,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外廊式公寓大楼,始建于1924年,原名诺曼底公寓,1953年更名为武康大楼。这栋大楼8层、总高30余米,由旅居上海的匈牙利籍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因外形像一只熨斗,俗称“熨斗大楼”,同时有“上海颜王”之誉。如今。其独特的锐角三角形布局样式,经典的清水红砖外墙,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往打卡,成为上海有名的网红地标。  相似文献   

16.
《文史天地》2008,(4):69-69
最早的股票交易所是1613年成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1905年设立的“上海众业公所”。建国后,一度取消证券交易。1990年至1991年,上海和深圳相继设立证券交易所。  相似文献   

17.
1972年2月的一天上午,北京洁美洗染店接到上海办事处办公室发来的一份加急电报。电报全文如下:“请贵店速派辛阳同志到上海外事办执行一项紧急任务,外交部将派员前来接洽联系。”  相似文献   

18.
《湖南文史》2014,(5):32-32
“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泛指军事,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武术”。“武术”一词的普遍使用,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事。1911年在青岛就有“中华武术会”的组织,1917年北京有“武术传教所”,1923年4月在上海举行了“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可见从1911年以后,武术的名称逐渐为社会接受。  相似文献   

19.
徐平羽同志去世十多年了。30年代,徐平羽在上海从事党的文化工作,抗战中去新四军,50年代在上海任市府秘书长。1955年反胡风,在整理的胡风材料中提到白丁,见报时先注“白丁,即徐平羽同志”,不久成书出版,改为“白丁,即徐平羽”,去掉了“同志”二字。徐平羽因胡风案牵连受审查一年多,1959年以后在上海任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长,后调北京任文化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20.
金宝山 《纵横》2010,(12):57-58
解放前曾闻名海内外,享有“远东第一游乐场”之称的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在本世纪初停业7年,现在修复如旧,“盛装归来”,令上海市民振奋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