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本文借助Zipf公式考察了东北地区(1994)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几何特征,发现辽宁省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双分形结构,吉林省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单分形结构,而黑龙江省城市规模分布则具有局部分形结构,整个东北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呈现局部分形图式,但显示出双分形迹象。文章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结论,并为东北三省的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优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那伟  刘继生 《人文地理》2007,22(5):50-54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其特征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的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分析,运用分形理论,发现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程度较高,中小城市比较发育,首位城市垄断作用不突出,缺乏大城市。在吉林省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且不断趋于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培育通化、延吉等大城市;继续扩大长春规模,发挥整体效益;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预测方法应用研究——以内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世中 《人文地理》1998,13(3):46-49
本文利用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模型对内江市城市体系分形特征及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了内江城市体系发展规律及促进其快速发展规律及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鑫  宁越敏 《人文地理》2008,23(3):17-21
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7个年份的城市人口规模数据,分别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形以及城市规模的空间演化等层面对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规模结构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和分维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修正了一些位序—规模模型,将历史上出现的有关城市规模分布的模型统一在分形形式之下,并给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三参数Zipf模型:P(k)=A(K-a)-q。将Zipf维数与大自然1/fβ起伏的β指数进行类比,认为分维D=1/q=1是一种先验的优化维数,进而提出结构优化的1/r型城市位序—规模分布,以此作为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规划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志刚  唐相龙  李斌 《人文地理》2004,19(2):22-24,34
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为依据,借助Zipf公式,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分形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①首位城市规模不突出,其经济带动和功能辐射力量薄弱;②中间位序的城镇分布过于集中,人口分布显得比较均衡;③陇东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缺乏区际空间规模结构的发展。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模结构研究可以反映城市在不同规模等级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聚或分散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特征。研究运用Kernel城市空间密度分析方法,直观的反映了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格局的连续变化。分别从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城镇密集带的结构变化和长三角城市群城镇网络构建等视角对城市规模结构进行探讨,指出全省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Kernel密度在整体上具有西高东低、南密北疏的态势;城市体系的空间模式由最初的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向点-轴-面结构演化;南京都市圈的进一步延伸,将促进长三角多核心巨型城市网络向更大地域范围拓展。由此提出全省在不断优化城市体系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大中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设,加强对苏中、苏北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和城市规模布局的均衡,建立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的网络城市发展模式,以更好的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理论和方法,对长株潭"3+5"城市群(以下简称"3+5"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测算几年来"3+5"城市群等级规模分布的分维值,得出结论:"3+5"城市群规模分布符合分形特征;模型拟合认为其人口、经济分布的分维值均大于1,表明"3+5"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集中,已处于发展的相对成熟阶段。为此在对这些特征做出解释的基础上,认为可从强化首位城市、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提升次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着手对长株潭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省南通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芳东  吴江  徐敏 《人文地理》2010,25(5):69-74
基于非线性科学分形理论以及运用GIS相关软件,通过计算南通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中心城市吸引力以及城镇交通网络长度-半径维数、网络分枝维数,探讨了南通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形、城镇体系空间关联性分形以及南通城镇交通网络分形特征,从描述城镇等级体系、城镇交通网络分布入手,通过对南通城镇具体区域指标的分析和处理,并以分形理论中的二城市指数、三城市指数、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为定量依据,将分形理论引入城镇体系研究的实践中,结果表明:南通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呈现分形特征,从而有效验证了分形特征不仅存在于大城市空间结构,中等城市的城镇体系依然存在,进而为指导南通城镇体系空间上合理布局提供定量依据与决策参考,并据此提出了南通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体系分形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陈涛  刘继生 《人文地理》1994,9(1):25-30
本文在简要介绍分形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城市体系的分开。特征,探讨了城市体系空间分布、随机扩散和规模分布的规律性,并指出了在城市体系研究中运用分形理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雪萍  赵果庆 《人文地理》2018,33(2):130-137
城市人口集聚分布以及城市带的形成是一个空间现象,空间力量对其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与趋势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617个县级以上城市1998年和2011年的城镇人口和经纬度坐标数据来研究中国城市人口空间集聚分布与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人口分布与其周围相邻城市的人口分布关系密切,并且其6阶空间自相关效应是最强的;同时地理位置对中国城市人口体系的空间分布和纵向形态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位置相关的共同作用下,城市人口规模聚集区已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  相似文献   

12.
新城市贫困空间固化及其治理研究,对破解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促进城市社会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西安市街道尺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贫困综合指数和构建空间固贫指数,在GIS技术支持下,对西安新城市贫困空间时空演化和固化趋势进行研究,并以空间正义为视角,提出西安新城市贫困空间固化治理方案。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西安新城市贫困程度不断减轻,贫困空间分布异质性明显,贫困空间演化整体上由放射状嵌套分布向圈层分布转变;②西安新城市贫困空间固化正在形成,空间固贫指数较高街道集中在内城衰退区,城市边缘失地农民聚居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和遗址保护区;③西安新城市贫困空间固化治理要以空间正义思想为指引,在弘扬价值正义、制度正义和政策正义基础上,构建空间正义“起点-过程-结果”三位一体保障体系,确保城市空间生产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3.
陕北地区城市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敏  曹明明  缪光  陈海 《人文地理》2008,23(4):36-40
随着陕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陕北地区城市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本文基于对于城市化驱动力理论与实例的分析与总结,首先指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指出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密度小,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其次提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的驱动力主要分为动力机制与约束力机制两个方面。动力机制有经济发展、城乡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带动、大型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制度约束、生态环境约束及水资源约束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剖析城市自组织系统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从区域尺度和城市尺度两种空间尺度解析城市系统自组织演化的驱动力:竞争与协同。研究表明竞争与协同两种力量共同决定城市系统的发展演化,协同性竞争(良性的竞争)有利于城市系统的发展,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反之,过度竞争或竞争乏力则会导致产生无序状态的产生,阻碍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碳视角的旅游城市转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新长征。随着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力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型的严峻挑战和重大契机。创建低碳旅游城市是城市宜居生态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中国旅游城市转型的战略模式选择。创新城市低碳旅游公共服务导则、营造城市低碳旅游吸引物体系、发展城市低碳旅游设施、培育城市畅爽旅游体验环境、倡导城市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近期实现旅游城市转型发展需要关注的五个基本层面。为此,要规范发展、互动发展、示范发展,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低碳旅游城市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型期以来,政府治理制度的变革及公私部门关系的重构使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主体、供给机制逐步多元化,其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分异。本文以广州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总体上呈核心-边缘空间格局,区域供给规模差异大且与人口分布不相协调,区际及不同类型设施的空间聚集水平差异显著;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衡分布模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入地区指向的集中布局模式所取代,表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反比例服务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