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今年3月,我们杂志社就在准备“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的特别报道,做了很多报道的计划,其中需要一篇登山者的日记。在当时想来确实是一种奢望,登山者在登山的时候是非常辛苦的,能为我们每天记下日记吗?  相似文献   

2.
世界纪录     
《世界》2010,(9):27-27
德国:继率先为裸体主义者开辟专用航班和旅馆后,德国又宣布为“裸体登山者”开绿灯,在北部著名登山景区开辟了一条长18公里的专用通道。  相似文献   

3.
Kurt 《世界》2013,(11):100-107
一切迹象都说明,我们要选择属于自己的那座山。 我们,“Lafuma叶伴我行勃朗峰”登山队队员中既有资深户外老手,也有来自我们身边的普通户外爱好者,更有刷新5座8000米海拔山峰的中国民间登山爱好者罗静。本来,我们的目标是攀登海拔4810米的MontBlanc(勃朗峰),但坏天气打乱了初衷。为此,我们将位于意大利境内的GranParadiso(大帕拉迪索峰)作为另一个选择。两座山将分别给予每一位登山者运气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随着户外运动和民间登山运动的蓬勃发展,珠穆朗玛峰这片曾经的生命禁地,渐渐成为国内外登山者的乐土。人们对珠峰的认知越来越详尽,现代装备和资讯发展日新月异,攀登珠峰,不再是职业登山探险家独享的极限运动,而成为一项普通人也可能参与的特种运动。  相似文献   

5.
人类攀登珠峰六十年,讲述的始终还是人和山,不同文化的冲突和交集的故事。珠峰攀登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互相影响。随着越来越多人攀登珠峰,长眠在珠峰上的登山者也越来越多,而人类攀登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日趋严峻。冒险总是伴随着死亡,随着对山的了解,登山爱好者们也开始审视自己,审视文化差异。希拉里在最初登上珠峰的时候说“我们终于千掉了这个狗娘养的。”但是改变他的不是登上山顶的那一刻,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前往夏尔巴人居住的村庄,前往珠峰,他看见了登山对珠峰造成的破坏。也看到登山对他所热爱的人带来的影响,于是,他学会了和他的藏族向导一样,用仰视的目光去眺望这座圣母峰,用平行的方式,为山脚下的人做更多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班主任朱老师给我们下达了一道任务——每天写一篇班级日记。此令一出,底下是叫苦声一片——"啊?我们还要写日记?""NO,NO,NO!"……可在老师的威胁下,这些反动派给成功"消灭"了,于是班级日记登场了!第一篇日记是一位女生写的,她不仅写了日记,还给我们的日记本画上了精美的图案,这让同学们渐渐感到有兴趣了。第二篇日记是一位男生写的,他有趣的语言让我们身临其境,当读到第三篇时,同学们便被吸引住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眼里放出金光,死死地盯住日记本。  相似文献   

7.
对我来说1999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那年三月我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拉萨,进入西藏登山学校。从家乡聂拉木到拉萨需要三天时间,一路上我都在想象即将踏入的学校。那时学校刚刚成立,登山装备非常简陋,我们用的大部分都是60年代用过的装备。虽然条件很差,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勇敢、拼搏、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尼玛老师的这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今天我带了你们二十几个人,将来你们要培养更多的登山人才,发展西藏的登山事业。”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本由中国人、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联合采写的一部讲述登山故事的书稿。通过大量史料,系统地再现了世界登山活动的历史。更有意义的是,作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女性的介入上,通过当事者的描述,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登山细节。对在这项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力量的运动中的女性的表现,进行了生动的展示。经作者同意,我们摘编了原始书稿中有关女子登山的部分,并加了现在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9.
"14座"是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对于全世界勇攀高峰的登山者而言,它无疑是登山界"大满贯"业绩的标志,是值得奋斗一生的"终极梦想"。世界上一共有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独立山峰,它们全部位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上。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仅有约20名不屈不挠、英勇无畏且得到幸运女神眷顾的勇士,才完成了登顶全部14座高峰的目标,看到了陆地之上最辽阔、最宏远、最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The North  Face 《世界》2014,(7):126-131
探索的乐趣,在于永无止境的前路,真正的登山者,永无畏惧,直视冰峰。攀登,是登山者与内心自我的对话,也是与雪山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2001年2月,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在上海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半个多世纪前的日记——《詹庆良本日记》,日记本身并不起眼,但日记的主人却在无意间描述了一段处于历史和地理边缘的人生世态。日记中记述的那个被称为水岚的村子,五十多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这个村子还存在吗?当年那个写下日记的少年今在何处?让我们跟随本文作者,做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相似文献   

12.
江玥 《风景名胜》2013,(11):146-149
“登山者从来没有征服感,山在那里,你永远不可能征服。我们要征服的是内心无形的东西,征服自己是最难的事。”奥地利极限登山家托马斯·布本多尔夫(Thomas Bubendorfer)这样说。  相似文献   

13.
日记是反映时代和人生的一种特有形式。对一个时代,一种文化来说,如果缺少了日记这一特有的文献式样,就难感性触摸到时代历史的鲜活脉动,难以透彻窥见并透视出该时代人的微观心灵世界。以往,我总以为,没有日记,怕记日记,是我们一代人的憾事,一整代人的悲哀。最近,在《中华读书报》上读到《钱钟书为何要拆"金玉良缘"?》一文,才悟到远远不是如此。实际上,数十年来被扼制、被湮灭的远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日记。我辈一代,多有同感,  相似文献   

14.
狱中七日记     
市“二七”纪念馆收藏了一份施洋烈士在狱中七日所写日记的复印件,原件捐献给了民政部。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对家人深切的思念。日记复印件字迹模糊难辨,我们在保持日记原貌的前提下尽力将理梳顺,献给读诸君。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谅解。  相似文献   

15.
雄伟壮丽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它以绝对高度屹立在中国和尼泊尔边界,记录着人类顽强的追求与探索,吸引着无数登山爱好者去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而在众多登顶英雄里面有六位中国女性,以她们的勇气和豪情为中国的登山事业谱写了一篇篇 辉煌的历史。潘多,三个孩子的母亲在中国登山界,提及潘多,没有人不树起大拇指的。这位1939年出生的藏族女性,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妇女。而1975年5月27日,无疑是潘多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二十多年过去了,她对那段经历依然记忆犹新。 她回忆道:“当时我们是下午两点半登上顶峰的。我们…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2,(10):172
1.《徒步旅行指南》埃里克·沙龙(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徒步墨脱生死路》王颖洁(著)新世界出版社3.《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十返舍一九(著)山东画报出版社4.《户外探险与野外生存》王苏光(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5.《强者游戏:户外运动》本书编写组(编)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6.《登山手册》克雷格·康纳利(著)人民邮电出版社7.《7+2登山日记》骆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8.《喀喇昆仑公路沿线人类文明遗迹》艾哈默德·哈桑·达尼(著)  相似文献   

17.
李志平 《神州》2012,(10):269-269
绘画日记不仅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生活记录,同时也是孩子们用绘画表现自己情感世界的一种方式。透过绘画日记,我们可以更多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了解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每一幅小小的作品,都向我们叙述着一个孩子们心中的故事,小小的画笔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给孩子们一片自由创作的空间,这将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欣慰。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陆续对外开放,已引起国内近代史学界的广泛关注.<日记>的开放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窗,增添了许多新资料.蒋介石在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期间撰写的日记.虽对当时一些关键人物和事件的记述过于简略,或者是有意隐匿,致使后人研究这个重大历史事件颇感困难.但蒋介石作为两安事变重要当事人,他当年撰写的日记,仍不失为研究这一事件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况且,这份原始日记,较之1937年初他命陈布雷代笔的用来作宣传使用的<西安半月记>更接近于真实,史料价值更高些.<日记>的开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把西安事变的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珠穆朗玛峰向来是登山探险者的征服目标。日前,澳大利亚的知名登山人霍尔和两位同伴及5名夏尔巴人向导组成了一支登山队伍,沿着珠峰北坡向上攀登。  相似文献   

20.
正从没受过专业训练的“80后”青年泽龙从事登山还不到两年,也是国内8000米民间登山界年龄最小的一位。可他凭着极强的毅力,在短短的7个月里,先后登上了两座海拔8000米的高山,一座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一座为世界第八高峰——玛纳斯鲁峰。泽龙现年不到30岁,这在国内登山界也不多见。泽龙作为登山爱好者,《户外旅行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