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西北军一位少将旅长,不顾人微言轻,在那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紧要历史关头,当众疾呼:“杀!杀掉独夫民贼蒋介石以谢天下!”他的高呼,无异于在缓解“捉蒋、放蒋”工作中又火上加油,以国是为重顾全大局的杨虎城将军好恼怒,红了眼,一掌扇去,他的面颊立浮指印,羞愧难当;愤然离开西北军,投奔河南刘峙去!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语文老师蒋老师虽然是教语文的,但是他能歌善舞,是众多同学心目中的"偶像"。记得每次写作业的时候,补充习题上总有一首歌的歌词,会被作为阅读练习。就当蒋老师在讲评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让蒋老师唱这首歌。蒋老师第一次歌唱是一首关于保卫边疆的"催眠曲"。当时的他在学校还没什么"名气",只是我们班的同学发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蒋老师用一首歌使他一"夜"成名。当时他在给我们上《七律·长征》这一课。"……这个《七律·长征》被后人改成了  相似文献   

3.
<正>一1948年11月22日的"徐埠会战"中,国民党徐州"剿总"所辖的黄百韬第七兵团,在碾庄圩被人民解放军华野部队歼灭。蒋介石于23日通知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陈庚勋(1906-1981),字绍棠,黄埔军校四期生,少将衔,是刘峙侍从副官,管过军需、卫戍,多年主管交通——汽车、火车、轮船(除飞机外).他追随刘峙近20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刘峙视其为心腹。父亲弟兄仨,我还有大叔陈庚须、小叔陈庚立,取“勋须立”之意。  相似文献   

5.
(一)下朱批式手谕经济学家何廉在蒋氏身边工作过。据何回忆:“他(指蒋)随身总带支红铅笔和一叠纸,如果他认为该作出决定,或给哪位来访者一笔钱,他会立即签发一项有关的手谕。这类手谕无数次都是红铅笔写的。”手谕也用以申斥部下。外交部驻甘肃特派员凌其翰,报告新疆情形,大忤蒋意,蒋手谕批示说:“此种报告,根据何来?而且新疆事有迪化特派员在,于凌何关!应斥责。”凌的友人致信慰凌,即称此手谕“委座朱批”。  相似文献   

6.
徐锦庚 《环球人物》2013,(18):36-38
郁慕明说,当大陆现状不断改变时,台湾的筹码就越来越少,到最后不得不被统一他在台湾政坛活跃了30多年,有人因其做事果断、能决胜千里,称他为"小诸葛",也有人因其脾气暴躁、对政敌死咬不放,指责他是"斗鸡"。不管外界如何评价,他一直高举统一大旗,称"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也不停地穿梭两岸,为两岸的和平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是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6月8日,在山东台儿庄举行的两  相似文献   

7.
札记二则     
“没肩膀”是时代悲剧徐蚌大战国军惨败,以战争性质决定;不过其余细节也有可说。那即是将领的安排措置上出了问题。剿总司令长官刘峙,在大战之前就遭到诸多批评,可见并非马后炮。最有趣的,便是黄伯韬当面批评刘峙。那时,大战已经开始,黄氏是刘峙手下第七兵团的司令长官。据当时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回忆,一次黄、郭、刘三人一起吃饭,饭后,黄要求刘一件什么事———刘峙只是满面堆笑,连声唉唉唉!不敢干脆回答。于是黄伯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没见您这刘老总,这么没肩膀,不敢担责任。您看人家白老总呢!刘说:哎呀,你不晓得,…  相似文献   

8.
正一、火线起义,居功至伟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上将总司令刘峙指挥的国民党军队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  相似文献   

9.
1945年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郑州行营主任、一级陆军上将刘峙秘密到汉,住在他的部下彭进之家里。彭公馆在汉口旧法租界江边,现在的车站路胜利街口。冯、阎、蒋内战后,刘峙任河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时,彭进之任河南省保安处少将处长,后继任第九  相似文献   

10.
李英 《文史春秋》2010,(4):45-52
何应钦是国民党政坛的风云人物,早年与蒋介石结为生死之交,在黄埔集团中蒋何并称,被人称之为蒋介石的"大金刚"。他韬光养晦,善于权变,在与蒋共事的几十年中,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几次欲发动政变取而代之:北伐战争中他与桂系密谋,逼蒋下野;西安事变中他欲轰炸西安,置蒋于死地;抗战胜利后他与冈村宁次勾结,意图政变代蒋;解放战争中他又欲与中共沟通,起兵反蒋于西南……  相似文献   

11.
<正>徐州路遇蒋纬国1947年3月,我在徐州任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中校参谋,蒋纬国任装甲兵中校营长,其少校副营长蒋铎(黄埔13期,孝感人)到总部找我,请求设法调动,我说:"你与蒋纬国同事,你姓蒋,那还不好处?"蒋铎说:"他性情古怪,我们难以相处。"我说:"他古怪在什么方面?"蒋铎说:"我们装甲兵待遇较好,士兵夏秋军服是卡其布料,冬春是粗呢军服。军官夏秋是毛哔叽,  相似文献   

12.
金宝山 《文史春秋》2004,(12):23-29
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岳丈蒋百里,是我国近代名的军事理论家.素有“兵学泰斗”之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3.
正1949年夏初,前一天刚刚来到福建的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到福建佛教医院拜访萨镇冰。除萨、李二人之外,唯一在场的是萨镇冰的族侄萨伯森。据他回忆,李宗仁对萨镇冰说:"此次因公来闽,并得蒋总裁寄语与上将致意。"李宗仁称,形势变化难测,福州不宜久居,蒋介石敦请萨镇冰即往台湾暂住,请即决定行期。  相似文献   

14.
马寅初的硬幽默 马寅初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挺怪的。他不管是请周恩来还 是请李富春做报告,一开头,都是自称"兄弟"。我印象最深的是 第一次见到他,他先不谈李富春,而是先说:"今天高教部请客, 兄弟我吃了几杯老酒。"在当时,不自称"我",而自称"兄弟"的, 在电影上、话剧里,大抵是黑社会分子,或者是国民党反动军 官。他对于李富春既不尊称为李副总理,也不平等地称他为同  相似文献   

15.
亚秋 《旅游纵览》2009,(1):51-55
<正>坊间传诵的郎晓光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个人经历流传着很多种版本。有人说他是旅行社老总,有人说他是酒店老板;有人称他是"地产界‘牛’总";有人说他是"慈善家",有人称他为"艺术家"。无论哪一种身份,郎晓光的经历始终是人们热衷谈论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当林业厅长或林业工人总可以吧"大家共事,总免不了提起过去的事情。在我们河北省林业局,提及机构变动和"老人儿"的时候,人们总免不了提到李范五。或许是因为他担任过的职务最高?或许他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或许是因为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整得死去活来,最后沦为阶下囚?不管怎么说,李范五从一个大省的省长一降降到一个副局级干部,本身就  相似文献   

17.
朱泽 《炎黄春秋》2005,(5):27-27
《炎黄春秋》2005年第2期刊登朱太刚写的《淮海战役中的一位无名英雄》文章,介绍了堵截孙良诚部队逃窜而英勇牺牲的董继民同志的光辉事迹。这位无名英雄,确是可歌可泣。遗憾的是,文章最后加了个多余的尾巴:“在这里谈一下孙良诚的最后结局。孙良诚投诚后,我军当即释放了他,并劝他切勿去南京蒋介石处。孙良诚不听劝告,于翌日回到南京,几天后被蒋介石枪毙于南京雨花台。”显然,他把孙良诚的最后结局的历史事实搞错了。事实是,孙良诚投诚后主动提出要去蚌埠争取刘峙,并要我军派一个负责干部和几个随员一同前往,做刘峙的工作。当时,正好有我打入…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炒蛋是当年蒋介石"早餐三味"中的一味,被蒋本人称作"黄埔蛋",极为喜爱。"黄埔蛋"源于蒋早年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期,每天早餐时厨师专为他炒的一个鸡蛋,蛋  相似文献   

19.
从九一八事变至我党发布五五通电这段时期,中共对蒋政策是反蒋抗日还是抗日反蒋,党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这一时期中共对蒋政策应是抗日反蒋,根据有四:一是"抗日反蒋"提法载入中共中央文件;二是"抗日反蒋"提法见诸我党和红军负责人的言论中;三是"抗日反蒋"口号符合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的变化;四是"抗日反蒋"是党史学界权威著作较为普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生意遍及全世界、早就被誉为"亚洲糖王"和"酒店业巨子"的郭鹤年(Robert Kuok),因极不愿意在公众面前露脸,所以又有"隐形富豪"之称。在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也罕见他的踪影。甚至在1985年他被选为马来西亚十大企业家之一的时候,他也没有出席颁奖仪式。他也不在任何社团担任职务,因此人们也休想在社团活动中同他见面。他一贯保持缄默,外界一切有关他的传闻,不管是真是假,他从来不作澄清,而抱定一个老主意:由人家说去!他从来不接受新闻传播媒介的采访。他手下人遇到记者探听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