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26年11月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就深入永安.成立国民党永安筹备处.负责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唤醒永安人民的革命觉悟。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二纵队在永安罗坊等地播下革命火种后,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三十四师,宁清归军分区东南游击支队和东北游击支队.  相似文献   

2.
四、国民党高级将领陈铁起义 十一月七日,国民党国防部长阎锡山电令贵州省改隶华中长官公署辖区.并由广西和四川抽调部队入黔协同“围歼”解放军。遵义人民到处议论纷纷,准备着迎接一个巨变的日子到来。十日下午.杰生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3.
畅想遵义     
李镜 《丝绸之路》2005,(4):14-18
几年前夏日的一个傍晚,我来到了遵义——这是我第二次造访遵义。微雨之后的遵义,空气纯净得让人陶醉。刚在招待所安顿下来,顾不上洗去旅途风尘,我便急着去探访历史早已翻过的那一页。这座城市让我有太多的向往。军分区的同志知道我的心思,告诉我,遵义城里的几个纪念点郡已在两小时以前关门了,  相似文献   

4.
<正>1935年1月上中旬之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功发行了苏维埃钞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且留下了广为传播的"红军票"故事。一1934年10月,据守中央苏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因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伟大的历史转折1935年元月7日,中央红军解放遵义城。几天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今遵义市)既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具有2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贵州的第二大城市。红军进入遵义后,一下子把国民党十几万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为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可贵的时间。元月8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遵义警备司令员,元月9日,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同志也进入遵义。当天下午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大街小巷响起了震耳的鞭炮声,人民群众手执三角小旗,上街欢迎。在丰乐桥一带,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同前来欢迎的群众代表一一握手,表示谢意,并向群众作了简短的讲话。元月15日到17日,党中央为了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博古);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中央秘书长邓小平;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军事顾问李德和翻译员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两项:一是军事...  相似文献   

6.
贵阳师院是在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成立的。当时贵州地下党已被迫疏散隐蔽,白色恐怖笼罩着贵阳山城。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蒋介石的节节败退,沦陷区学生纷纷流亡到贵阳,贵州的学生也将面临流亡的命运。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者进陷独山,贵州国民党当局惊慌失措,匆忙决定疏散。师院大多数同学随学校迁到遵义鸭溪。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同学们对国民党的假抗战真反共感到无比愤慨。  相似文献   

7.
《中国钱币》2000,(3):75-75
红军造币厂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铸造银元的机构,设在上井,又名上并造币厂,业已修复。 1999年11月21日遵义会议期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也修复并开放。银行旧址位于遵义会议旧址旁,原为国民党二十五军(黔军)副军长犹国才私宅。1934年红军长征到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和没收征发委员会就设在此。红军撤离遵义前夕,银行在闹市区丁字口、万寿桥、狮子桥等处,摆上银元及货物通宵让群众兑换和选购,顺利完成了红军币回笼工作,维护了群众利益。建筑为木构青瓦,由大小3个天并组成的四合院,是典型的黔北老…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包括遵义在内的西部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抓住了这个机遇,就抓住了遵义阔步迈进新世纪的主动权。遵义地处黔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富。经过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遵义已形成了较完备的工业门类及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九五”期间我市提前三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0.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6亿元…  相似文献   

9.
1939年,我在国民党炮兵55团部任军需。南京沦陷后,日寇向我国内地步步进逼,炮兵55团从前线撤下来后调到乌江北岸驻防修整,团部设在遵义团溪。当时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我国在很有限的外力支援下实际上是独立抵御日寇的侵略,战场之神的大炮的装备并不精良,分别是美国、德国、俄国的旧式火炮。我到团部不久,见到一位50来岁,  相似文献   

10.
陈铁出身黄埔,最终起义。其与蒋的恩怨,值得玩味。1949年11月21日,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陈铁与国民党八位将军在遵义宣布起义。消息传出,无疑对那些尚在观望的国民政府军政人员是当头棒喝,迫使他们迅速做出抉择。12月9日,云南昆明的卢汉、龙云与四川彭县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相继起义,  相似文献   

11.
初次见到柳亚子 1930年秋的一天,在上海拉斐德路的柳公馆里,阳光从窗户透射进屋.柳亚子正靠在书房的沙发上看报纸。这时.夫人郑佩宜领着高尔柏和谢冰莹走进屋里来。高尔柏是中共党员.为了便于革命活动,后又加入了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东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遵义府划归贵州的时间,当前学界说法不一。作为黔北重镇的遵义府,其划归贵州的时间是非常有必要考证清楚的。一当前学界关于遵义府划归贵州时间的三种说法(一)雍正五年说。《贵州古代史》:"公元一七二七年(雍正五年),划四川遵义府并所辖遵义、绥阳、桐梓、仁怀、正安五州县隶贵州。"~((1))《人文遵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土归流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遵义府划归贵州。"~((2))  相似文献   

13.
1940年初浙江大学迁往贵州遵义、湄潭、永兴等地时,因资源配置问题,与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党部势力初起抵牾。地方党部借口"反共",积极介入大学校园,彼此的矛盾在1942年初的"倒孔运动"中被激化,最终以拘捕学生告终。国民党执政当局采取的措施,令竺可桢等中立学者对其不信任日益加剧。在执政当局"重政不重党"的地方治理观念下,以黄宇人为首的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各级党部为争取党权所做的努力与反击,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民党执政当局地方治理的失序。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尚未到达遵义时,父亲很反感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他告诉家里人不能走,他说我们家一无田地二无人当官,三又没有做大生意,不该走。红军进遵义城那天,父亲动员一些未走而又不敢出门的熟人,特别是贫苦群众,筹资买鞭炮,做小三角旗,组织了许多人到丰乐桥(现迎红桥)去迎接红军。他亲眼见到了毛主席等领导人,还听7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讲话。红军在遵义期间召开的一些有各界人士及群众参加的会,他都参加了。有一次去天主堂开会回来,他很高兴地把红军写在他手板心上的字给我们全家人看,还说红军真了不起,有几位女红军字写得真好…  相似文献   

15.
丁三青 《史学月刊》2003,1(9):68-74
对于自由主义者张君劢来说,他同意民社党出席1946年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大”,是一个极其痛苦的抉择。他之所以这样做,客观原因.一是民社党生态的困窘.二是国民党投其所好.百般拉拢;主观原因.一是他的充满矛盾的自由主义理念。二是他的“宪法之父”的“宪政情结”.三是他的人格的分裂与异化。  相似文献   

16.
《续遵义府志·艺文目录》中 ,记载了遵义从汉代至清代的专著名称和作者姓名 ,充分展示了遵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清代的“沙滩文化”是遵义文化的一个高峰。在方圆数里一弹丸之地 ,郑、莫、黎三家涌现出数十名作家学者 ,共刊行专著 10 0余种 ,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世世代代的遵义人感到自豪和值得继承的精神财富。但从近几年发现的资料看 ,《续府志》所载仍有遗漏 ,尚需拾遗补缺。明代黎氏始祖朝邦占籍沙滩 ,传及 6代至清乾隆年间 ,始有人应科举考试 ,步入仕途。嘉庆十三年 (180 8年 ) ,黎安理以举人选长山令 ,…  相似文献   

17.
卢获 《文史博览》2006,(2):49-50
1950年6月10日.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被蒋介石当局抓捕并枪决.成为震动台海的一宗政治大血案。谁能想到这个台湾国民党军界的高官竟然是中共地下组织的“密使一号”。  相似文献   

18.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七军一举突破国民党白崇禧的“湘粤联合反共防线”,衡宝战役结束。解放军又穷追猛打.挺进湘西.到年底,全歼国民党一二二军、一OO军.及白崇禧10万土匪和游杂武装收编的3个暂编军、10个暂编师。湘西解放了,台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密派特务和湘西潜特结合.窜入湘黔边境苗区,建立地下武装.企图等待蒋介石反攻大陆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内应外合,重操政权。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郑珍和莫友芝合纂的《遵义府志》,成书于一八四一年,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志之一,曾得到“精炼而无比,周密而罔遗”的评价。一九三七年又有杨恩元、赵恺合纂的《续遵义府志》。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于一九三八年迁到遵义。该校史地研究所认为遵义有这两部府志,大足为地方生色;但是他们认为:“中国过去之方志,意在保存桑梓文献,故其记载偏重于地方史料”。为了“补旧志之所缺”,他们在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的支持和资助下,花了七年的时间,致力于遵义地方的实地考察,由十一位教授和研究人员写出关于地质、气候、地形、相对地势、土壤、土地利用、产业与资源、聚落、区域地理、历史地理的十一篇文章,由张其昀主编,汇编成册,名《遵义新志》。《遵义新志》大多为地学著作,特重于地图的表现。它是个人和集体研究的成果,对旧志是很好的补充。他们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充分的数据,从而作出比较科学的论断。如《历史地理》一章,根据旧志史实,分九个时期叙述遵义历史的发展情况,由此展望将来,得出遵义“不难成为西南工业重镇之一”的结论,这在解放后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全书在体例风格上也有其特点,足资参考。本书曾在四十年代末少量印行,流传不广。因此,我们选取张其昀的《历史地理》一章和严德一的《产业与资源》一章的第二节发表,供编修新地方志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40年浙江大学师生西迁至遵义、湄潭,与当地人民患难与共,度过了五年岁月。当时的遵义,除了偶尔有预告敌机空袭的警报外,人们大都过着比较平静的生活。但是,到了1944年秋天,特别是“黔南事变”前后,时局的逆转变化.给遵义带来了很大震荡。然而也就在这个时期,浙大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走向了新的高潮。他们相继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劳军运动,组织了“浙大战地服务团”,以全体同学的名义发表了“国是宣言”,并倡议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为救亡图存和争取抗战胜利而奔走呼号,这些活动,都得到遵义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尤其对当地中。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