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腐败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1834-1902)研究历史得出的结论是:权力,不管它是宗教还是世俗的,都是一种堕落的、无耻的和腐败的力量。他对这种思想的另一种简洁明快、铿锵有力的表述是: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相似文献   

2.
党政秘书隐性权力的治理既要以秘书腐败责任倒查法,督促领导合法安排秘书工作,切断隐性权力来源;又要通过秘书岗位轮岗交流法,防止秘书利用领导权力寻租,消除权力腐败机会;还要采用健全党政信息沟通法,斩断秘书获取内部信息渠道,铲除秘书腐败温床。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公权力的异化,其元根是权力主体的自利性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人性与资源稀缺性形成权力趋向腐败的势能;凡是制度存在空白和弊病的地方,这种势能就变成现实的运动,遏制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反腐倡廉,预防为先,预防之本,贵在制度。但中国现行的预防腐败的制度中却存在奖励制度扭曲,监督制度乏力、"家长"权力失控等缺陷。制度的腐败是最可怕的腐败,腐败的制度对中国的危害比腐败本身更大。  相似文献   

5.
叶月琴 《神州》2013,(14):159-160
警察权力腐败表现为利用警察权力进行金钱交换、物品交换的贪污贿赂犯罪、重点岗位要害部门的职务违法犯罪、徇私枉法问题及非法刑讯逼供等,导致警察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警察权力集中内部管理体制脱节、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现行的法律机制不健全、警察本身价值观念异位等。预防警察权力腐败的对策主要是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指导,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健全规章法制约束、加强政治教育、纠正错误的观念、培养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6.
“一把手”腐败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雅君 《攀登》2008,27(5):113-116
“一把手”的角色定位,使处于权力中心的领导干部面临着拒腐防变的严峻考验。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认真分析“一把手”腐败的成因,深入探讨“一把手”腐败的治理对策,对于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权力寻租是当前社会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权力寻租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它严重危害国家和杜会,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中的一大顽症。制约权力寻租最有效的方法是法律制约,但是法律制约权力寻租还必须有合适的环境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甘忠 《神州》2013,(10):230-231
多年来,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都加强了对高校基建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督,整治基建工程领域腐败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高校基建腐败却屡禁不止,根源在制度。授权制度不科学,学校基建部门权力过大且缺乏应有的监督控制,不符合权力制约的规定。遏制高校基建腐败,亟须从制度上进行创新,笔者认为,以代建制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
辛宇 《炎黄春秋》2008,(12):38-44
三十年来,如果不是按中央的方针坚定不移反腐败,腐败的形势将比现在还要严峻;如果各地各部门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认识再主动一些,行动再坚决一些,制度创新再多一些,权力结构的改革再快一些,腐败形势也不会有现在这么严峻。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曾当过下议院议员的政治家阿克顿勋爵(Lord Acton),说过一句传世名言: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 这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一句政治学名言。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阿克顿的这句话,原本并不是用来针对政客,而是用来针对教会。  相似文献   

11.
论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虹 《东南文化》2004,9(5):62-65
权力监督是防止权力异化和权力腐败的重要途径,孙中山提出了设立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监察院行使对国家权力的全面监督,同时监察权必须接受国家主权的所有者——人民的监督等主张。其权力监督思想既充满了真诚的民主主义精神,又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贯彻十六大确立的这一战略方针,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强化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从目前查处的一些腐败大案、要案看,腐败的产生都是由于缺乏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治理腐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监督,增加透明度,实现公开化。江泽…  相似文献   

13.
陈涛 《神州》2014,(11):228-22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国有企业腐败案件高发多发,不断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损害着国企在公众中的形象。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因此,必须抓好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建立起规范的运营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靠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事管人,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行为发生,提升企业廉洁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反特权腐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目的,但由于没有科学厘定制度与规则的区别,往往侧重于通过规则来反腐。而鉴于规则存在诸多局限性,致使不与优化制度相结合的规则往往事倍功半,效用不高,没能成为反特权腐败的真正利器。因此,反特权腐败必须在科学厘定规则与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完善现行权力选任制、委任制和考任制,真正把权力关进科学制度的笼子里,从而事半功倍,在源头上有效地遏制住特权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5.
孙健 《神州》2013,(21):177-177
腐败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众利益,破坏某种现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它主要表现为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腐化堕落、贪赃枉法等现象。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腐败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难以治理。面对行政腐败,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理。从源头上遏制行政腐败现象的发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6.
农牧区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滥用职权,截留挪用集体惠农资金;巧立名目,虚报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财产损失等,其具有领域广、形式多、贪腐手段多样性、隐蔽性、抱团性、迷惑性等典型特征。造成农牧区基层"微腐败"的成因是多维的,如乡村治理制度异化、民主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教育管理松散、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等。治理农牧区基层"微腐败"应强化基层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发挥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作用,完善村牧公务公开机制,增强村委牧委公务公开实效性,严肃财经纪律,严惩"微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7.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统治日趋腐败。人才选拔道路壅塞,各级机关人浮于事,大小官员竞相聚敛。国民党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缺乏一个鼓励人才发展、监督官员行为的有效监督机制,是国民政府政治构架的致命伤。蒋介石个人擅权局面又在地方各大小"诸侯"身上层层上演,权力监督和行政效率成为空中楼阁。基层组织的状况也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权力的滥用和社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权力的期权化,可以看作是权力场上的期货交易,其中的“期”即是时间上的推迟和移位,而“货”即是权。它把权力商品化、市场化。这是十分危险的,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权力期权化是反腐倡廉强大攻势下,职务腐败的演变和延续,与职务犯罪并无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同时强调,“努  相似文献   

20.
<正>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腐败对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力有着巨大的侵蚀作用,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严重的危害。中国虽然对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腐败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如何从源头上抑制腐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体制缺陷是中国腐败蔓延的重要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了顺应民心,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得到了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