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湟农家乐     
刘鹏 《中国土族》2011,(4):35-35
  相似文献   

2.
彭红 《区域治理》2022,(4):76-79
从古代社会开始,农民贫困问题就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民国时期河湟地区原始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分析河湟地区农民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经济现状,发现河湟地区的农民生活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其贫困的具体表现为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破产.  相似文献   

3.
农活有忙闲。 进入农历六月底,满地的麦子黄熟了。搁从前,庄稼人要一个捆子、一个捆子放倒它们,再把它们用牲口一驮子一驮子运到场上,这至少要半月时间。接着碾场,天天碌碡转,紧赶慢赶得一个多月,到了八月十五,早晨地上都见霜了,一些场上还不得干净。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青海地处偏远内陆,医疗卫生事业相对滞后。作为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地理单元,该地区固有的地方社会秩序、传统习俗和宗教力量等均是阻碍医疗卫生发展的内在力量,致使到了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依然发展缓慢。本文拟从医疗史的角度来分析青海河湟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探讨以国家行政力量为主要导向,利用传教士在华医务传教、地方组织、卫生宣传等为辅助的医疗卫生事业近代化过程中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辞海》中对炕的解释是:“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一种床,底下有洞,可以生火取暖。”在河湟地区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炕。炕又分为打泥炕(土炕)、石板炕、烧炕、砖炕、木板炕等。  相似文献   

6.
家有河湟石     
在老家的院子里,有一处小花园,花园四周是低矮的红砖砌成的窗格式园墙,临正房一面的园墙中间摆放着一块河湟石,椭圆形,宽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表面光滑,呈灰白色,上有一幅图纹,仔细观察,为一株硕大的松树,主干粗壮,枝叶浓密,色为红褐,煞是好看。乡亲们来家见之,欣赏一番后总是赞叹一句:"这是一块好石头。"说起这块石头,想起了我已故的父亲。  相似文献   

7.
河湟人文     
彭清深 《丝绸之路》2003,(12):21-22
河湟人是西北汉族主要族群之一,主要分布在甘青黄河上游地区和湟水流域的29个县市,人口约313.6万。河湟人以秦陇语支的河(河州)湟(湟中)方言为基本特征。河湟地区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是中原地区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过渡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族》2014,(3):34-34
岁月如梭,离开家乡的土地一晃二十年了,要不是二弟辛勤耕作,我那三亩责任田早已成为一片荒草滩了。终于,这天,站在家乡的山脊,放眼山下,阅读家乡的作品,高高的山峦、雪白的云彩、洁白的羊群、翻滚的麦浪、翱翔的雄鹰,灿烂的山花,我又回到了童年,重新去读滚滚麦浪,波涛起伏,似金色的海洋,那飞舞的蜂蝶,那叽叽喳喳的鸟雀,有了它们的陪衬,这里似一幅美丽的散发泥土气息的画卷。  相似文献   

9.
王晓蕾  张海琳 《攀登》2013,(3):113-115
青海省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本文从分析河湟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入手,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快去拾粪” “快!快起来……”这是母亲在窗外喊着。我揉着眼,嘟哝还早。 母亲说:“早?去晚了还会有粪叫你拾哩,有土坷垃……” 母亲催促我起来,就是催我快去拾粪,这在寒假和暑假里几乎是每天每天、每天每天的事情,学期中的星期天也很少例外。  相似文献   

11.
彩礼事大 1973年,我挣工资两年了,开始说媳妇。当年我24岁,在青海农村已属大龄。"说",在这里有采访和寻找的意思,也有提亲的意思,似含混不清,却涵盖面广。青海汉人婚娶程序与内地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2.
称谓,说通俗一点,即是在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中,人与人交往时相互间的称呼。在民间有"十里的乡俗,五里的地道"、"十里不同俗"的说法。由于所处的地区及风俗习惯的不同,称呼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河湟谷地城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小梅 《攀登》2010,29(6):107-111
河湟谷地的城镇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应重点推进县城的发展,降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使河湟谷地的城镇结构合理化,同时做好城镇长远规划、拓宽筹资渠道、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青海的河湟地区,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传承着包括岁时民俗在内的众多民俗文化。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观测天气变化,根据寒暑冷暖安排各自的生产和生活的习俗。过去农村有“立杆测时,燃香记时”的做法,如在平地上立一根木棍,当木棍和其阴影对齐时,就到吃中午饭的时间;在村与村轮流浇水时,根据各村地亩数的多少确定燃香株数,由水利委员或公众推举的公平人燃香守候,将预定的香株燃完时,发令更改水口(位)。岁时民俗中的记时一般以农历为准。  相似文献   

15.
论到青海饮食——特别是农村饮食,肉多菜少、干多稀少曾经是两大突出特点。 人类饮食都是特定环境下的创造,并逐渐沿袭成为传统,这比如一个游牧民族,无法不叫其餐桌上经常摆放奶和肉。青海肉多是因为有牧区,有牛羊。菜少是因为青海地势高寒,不宜种菜,也就缺少吃菜的习惯。这一点叫河南移民拿老家比较得非常凸显:啧啧,这儿过年吃多少肉,叫咱在老家不吃一年?  相似文献   

16.
杀猪请吃 1967年我还在住校读高中,临近腊月的一个星期日回家,母亲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下星期你早点回来,咱们杀猪!” 那一年我们还住在文昌庙里,那也是母亲迁来青海后养的第一头肥猪,短腿短嘴,粗壮身板,膘情非常好,后来杀了一百五十多斤。所以她把杀猪的事看得重要是自然而然的。  相似文献   

17.
对艾草的记忆总是伴随着故乡村巷里、打麦场边的榆树下、田野的地塄坎边,还有土庄廓的土炕上那些满脸布满皱纹的老农们嘴中吧嗒着的旱烟瓶和手中一明一暗的艾草编制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对人的熏陶是深刻的,所以我认为某些民族或某些地方的传统是骨子里就带着的。而对于我们河南移民来说,青海民间习俗却很快在我们身上打上了烙印,并且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9.
在河湟地区农村民居中,绝大部分是四合院。四合院是方形的,形似过去的官方大印。在一副庄廓内,不论盖几面房子,其规格高低如何,其四合院的名称不变。也就是四合院是指庄廓而言,不是指房子。  相似文献   

20.
想想,我有一二十年不骑尕毛驴了吧?还说什么呢,我连驴车也都是好多年不曾坐了。我们家没有驴,所有亲戚家里最后的一头驴去年也被卖了……我好想尕毛驴儿!我想它,不光是想到骑着它颠颠小跑在田间曲径,不光是想到乘坐它驾的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