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白鹤梁题刻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和岩石属性,分析了题刻本体的稳定性及不利于题刻保护的各种因素,总结了实施维修保护工程的内涵,材料和工艺措施,探讨了石质文物维修保护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涪陵白鹤梁石鱼和题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鹤梁石鱼因镌刻于涪陵白鹤梁上而得名。白鹤梁位于长江江心,略微靠近南岸,矩涪陵城西北不到一里。南岸临涪陵市,北岸是北岩点易洞,下游里许为长江与乌江汇合口,江面较宽阔。据《方舆胜览》所载:“州西一里白鹤滩,尔朱真人冲举之处。”经一千多年江水冲刷侵蚀,昔时河滩已成笔直而狭窄的石梁。整个石粱长约1600米,宽10—15米,与江流平行。梁外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梁内风平浪息,江面如镜,被誉为“鑑湖”,与对岸北岩坪自古为涪陵八景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外闻名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涪陵白鹤梁“水下碑林”,不仅准确地记录了自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1200多年间72个长江枯水位题刻资料,而且还留下了唐以后历代骚人墨客丰富的各体诗文题刻,并有不少的名人游踪的记载,这些题刻中有很多都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科研价值。 白鹤梁上“瑞鳞古迹”题刻长96厘米,宽90厘米,共81字,楷书。题刻记载:“郡守李瑀公玉新,潼川俯秦季(栢灬)宏  相似文献   

4.
重庆白鹤梁有大量古代题刻,既是书法瑰宝,又是研究历史化的重要资料。其中“元符庚辰涪翁来”,以往大都认为是黄庭坚所书。本对此作了考证,认为应是后人题刻。  相似文献   

5.
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涪陵白鹤梁题刻,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站”。其上有自唐以来各个时期具有科学、历史价值的名人题刻、石鱼,是最早的水标志和珍贵的水资料。该题刻常年没于水中,遇水特枯,石鱼现出则兆农业丰收。三峡枢纽工程开工后,国家物局已决定在白鹤梁建水下博物馆,以便加强保护和继续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6.
严复留英若干问题辨析高增杰一、严复留英确切时间的考据严复青年时代留学英国,对他的思想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严复赴英留学的有关情况一直没有确切的结论。笔者查对了郭嵩焘《伦敦巴黎日记》及有关人年谱,并且核对了大英博物馆藏当时中国公使郭嵩焘与英国外交部的往...  相似文献   

7.
一、前沿 红石峡坐落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三公里处的长城角下,因山皆红石而得名,又因山势雄伟,两峡高耸亦称"雄石峡"..据明碑记载原为"宋元古刹".石峡两山东西对峙,鬼斧神工.一水中流,石窟相连,峡间摩崖石刻琳琅满目,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使钱币历史悠久。早在战国后期,当时的周、秦、晋、宋以至燕、赵等国,已经铸有铜质“圆钱”,流通于市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由中央王朝直接掌握铸币权,并大量铸造“重如其文”的“半两钱”,发行于全国;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逐步过渡到货币的定型化。但偏处西南的贵州,则大约在此一千六百多年后,才开始议及铸钱的问题。根据历史古籍的记述,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曾明令规定全国铸钱25万贯,其中贵州(和四川、云南一样)可年铸583万文;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贵州巡抚毕三才“请行布政司铸钱济用,户部议准”;①清顺治八年(1651年),大西军首领孙可望曾遣裨将田子禄在遵义“开厂设局”,鼓铸“永历通宝”。②但这三次铸钱,是否都已进入生产实践,其鼓铸设施及铸钱数量等等的具体情节,在有关史志中并无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普陀题刻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五台、普陀、九华,我有幸到过三处,非为礼佛,只是流连山水。九华未曾登临,相邻的黄山是上过的,知道它和五台、峨眉一样,都是内陆之山。普陀不同,它孤悬东海,是舟山群岛中一座小岛,一座海上之山。普陀被称为"四大名山之最",我妄测原因之一,是其他  相似文献   

10.
龙脊石题刻     
龙脊石在云阳城南的江水之中,是南岸飞凤山北麓伸入长江后卷起的一绺沙盐石梁,夏秋之季没于水中,冬春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古诗“形如卧龙古滩头,劈易长江两面流。水瘦水肥随出没,不知看过几行舟”就是它的形象描述。因为它形如一条巨龙潜于江中,而脊背外露于水面,故名龙脊石。龙脊石立于峡江之中,砥柱中流,洪涛奔腾于两侧,浪花飞溅于西  相似文献   

11.
白鹤梁题刻     
《世界遗产》2014,(1):80-81
白鹤梁上长达1138年的历史枯水记录是长江上游修建现代水文观测站前枯水水文信息的主要来源,不仅对研究长江水文变化以及现代航运及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应用价值,对于研究北半球气候、气象和环境变迁过程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立斌 《南方文物》2003,(2):114-117
清代名诗人、戏曲家、教育家蒋士铨曾这样记述过铅山:“吾邑山川灵秀毓为俊杰,宋元以来贤臣硕辅,掇魏科建大业踵相接出……”。河口乃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地处闽浙赣三省之要冲,信江之大码头。这里自古人荟萃,商人集聚,化昌明,经济繁荣,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胜迹之地。  相似文献   

13.
太平塘摩崖题刻,地处东径108°55′,北纬30°18′,利川市城北1公里,利(川)──万(万县)公路东侧。1974年考古调查发现,题刻为依崖切削而成的石灰岩碑碣,高5米,宽4.8米,中间竖排楷书阴刻“太平塘”三字。字大0.8米见方,字迹苍劲工整,颇为醒目。右上角阴刻楷书“太平年”三字,字大0.2米见方。经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和鄂西州博物馆鉴定,此题刻为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部所留历史遗迹,距今600多年。是利川市重要文物古迹。现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湖北省地名志》、《鄂西名胜》、《利川市地名志》。题刻上所刻“太平年”,…  相似文献   

14.
在白鹿洞书院前的贯道溪两岸,现尚存摩崖题刻50余方。其中宋代9方,明代14方,清代9方,时代不明的18方。还有少数字迹不清无法辨识的题刻。一、朱熹题刻南宋朱善的题刻尚存5方,即“枕流”、“漱石”①、钓台”②、“敕白鹿洞书院”③、“白鹿洞”。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仲晦,别号晦庵、晦翁,紫阳。江西婺源人,定居福建建阳。淳熙六年(1179年)知南康军(治今星子),重建白鹿洞书院,自任洞主,对振兴白鹿洞书院有重大贡献。据清康熙五十七年毛德传《白鹿洞书院志》载:“隔溪水,截石亘,相切有声,石刻文公(即朱高)‘漱…  相似文献   

15.
在滁州市琅琊山玉皇殿东100米的一块天然崖石上,镌刻着一首北宋蒋之奇的游山诗。摩崖题刻的面积左右纵长54厘米,上下宽40厘米,其上现存竖书楷体文字7行,自右而左排列。其中标题2行,诗文5行。文后似仍有字,唯因磨(氵阝历)严重,难以辨认,或为诗刻之时的纪年。在近年出版的《琅琊山石刻选》中,选录了这段诗刻,当时标题为“蒋之奇题刻”。今为研究方便,全文标点抄录如下: 琅邪东峰 尚书金部员外郎蒋之奇 (扌四示)揖莺德碑,僧房绝顶边。 窗外□绿野,林近日升天。 鸟道云长逝,篱丹牟园。 长夫□弥践,金玉有遗篇。 这段诗刻,在以往的金石著作中可能没有  相似文献   

16.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距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约1公里处的江心石梁之上,题刻区位于石梁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梁脊标高为138米,只比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但低于最高洪水位却达30米,所以几乎常年没于水中,只有在每年冬春交替的最低水位时,才露出江面,所以三峡工程蓄水后题刻区将永久淹没于水下。  相似文献   

17.
宋代长江水文题刻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丰富翔实的贵州省博物馆藏品((清)拓片资料),对清代金石作加以勘误,初步研究了涪陵长江枯水题刻群的相关历史问题,为长江水考古和三峡工程建成后的题刻群保护提供了物证据。  相似文献   

18.
涪陵龙门桥     
一蔺市是四川涪陵市西郊著名的古镇。镇东一里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周围有众多的汉墓。此地在唐宋时代已为驿站。南宋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南下。蒙哥命大将纽磷造浮桥于此渡江,以阻南宋援军西上增援合州钓鱼城。元、明、清三代亦为驿站,是涪(州)渝(重庆)南岸沿江陆路大道的必经之地。同时,这里也是涪州(今涪陵市)西部江南乡村大道的交会点和商品集散地。  相似文献   

19.
渌水池位于长江之畔,座落在丰都县名山镇甘蔗坝江心蚕背梁(石梁长1000米、宽150米)内侧。外侧为长江险滩,滔滔江水、汹涌澎湃,而内侧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当初春季节,桃李争艳、碧水荡漾、清澈见底、鸳鸯戏水、游鱼可数,观景者络绎不绝,为丰都著名胜景之一。为什么叫渌水池?据古代民间传说;很早以前,丰都县城后面有一翠屏山,山上有一古刹——鹿呜寺,寺前有一对石雕白鹿,每到深夜入静时,白鹿结  相似文献   

20.
家人卦摩崖题刻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存世作品中珍贵的一幅摩崖作品,在我国宋代摩崖石刻中也属独一无二的书法精品,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文学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