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铜鼓铸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学者贝纳特·坎普斯在1988年发表的巨著《东南亚铜鼓:青铜世界及其余波》应该算是西方学者继黑格尔1902年出版《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之后研究铜鼓尤其是黑格尔I型铜鼓的集大成之作。我对书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0,(9)
(一)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铸造和使用的历史时期很长,流传的地区很广,使用的民族很多,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地区古代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活和历史面貌。同我国邻近的东南亚国家也有铜鼓发现,因此,它又是古代我国同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对古代铜鼓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历史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界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今天,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种用青铜制造,平面、曲腰、一端有面,中空无底、侧附四耳、表面铸花纹的古代乐器——铜鼓。世界上生产或使用铜鼓的地方,有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  相似文献   

4.
蒋廷瑜 《广西文史》2004,(4):83-87,92
中国大陆南部是世界上铸造、使用铜鼓历史最长、保存铜鼓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拥有铜鼓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学术界对铜鼓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上海市博物馆郑师许著《铜鼓考略》出版,辑录了大量铜鼓文献,也介绍了国外学者研究铜鼓的情况,将德国学者黑格尔的铜鼓分类法介绍给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古代麻江型铜鼓的成分、工艺和矿料来源及麻江型铜鼓与遵义型铜鼓的发展源流关系,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等方法,对所取4面含砷麻江型铜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为Cu-Sn-As-Pb四元合金。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可知,古代麻江型铜鼓中含砷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含量较高。将该4面麻江型铜鼓与含砷遵义型铜鼓进行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对比及地缘、矿产进行相关研究可知,含砷的两种类型铜鼓存在着一定的源流关系,并且含砷的两种类型铜鼓的矿料可能来源于云南文山地区与广西百色地区一带。  相似文献   

6.
蛙鼓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是世界上出土和收藏古代铜鼓最多的地区,是铜鼓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文物考古和科学文化机构收藏的近1400件铜鼓中,除900多件是明清时期的铸品以外,大约有近400件在鼓面上饰有立体蛙像,占了明清以前古代铜鼓的大部分,本文简称这部分铜鼓为“蛙鼓,,①在中国,蛙鼓主要发现于岭南的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和海南省,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也有少量发现。境外则在越南北部发现较多,迄今约有70件。此外,在其它东南亚国家也有少量遗留。蛙鼓形体硕大,装饰富丽,铸造精细,很早就引起学术界、收藏界的极大兴趣。关于蛙鼓源流、年代、…  相似文献   

7.
遵义型铜鼓是我国古代铜鼓的类型之一,其上承冷水冲型铜鼓,下启麻江型铜鼓。这一类型铜鼓的标准器为出土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土司杨粲夫妇合葬墓的两面铜鼓。就现有材料而言,遵义型铜鼓的出土量与传世量较其余类型铜鼓均较少,因此对其的研究相对于其余类型铜鼓缺少更多的材料支持。本文旨在从收集现有材料的基础入手,对云南遵义型铜鼓的现有研究提出一些疑问与假设。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博物馆目前共收藏有八十二面铜鼓,其中七面是解放以后地下出土的实物,其余七十五面,均为传世品。这批铜鼓,Ⅰ型b式二面,Ⅰ型c式五面,Ⅱ型a式一面,Ⅱ型b式七十四面。铜鼓的起源地是云南省,铜鼓传入贵州的时间,约在战国末年——西汉之间,这时已经普遍使用Ⅰ型b式铜鼓。Ⅱ型铜鼓,主要是两广地区使用,Ⅲ型a式铜鼓,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边境地区。因此,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从整个铜  相似文献   

9.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文物,是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青铜艺术瑰宝,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古朴庄重、工艺精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枝瑰丽的奇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藏的铜鼓有1500多面,是当今世界上保存铜鼓最多的国家。铜鼓大体上分为八种型制:北流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灵山型、西盟型、麻江型、遵义型。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众所周知,中国的货币制度很早就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宋代以降这种影响尤为深刻。中国钱的兴与废,始终影响着东南亚海域的货币演变。由于宋代铜钱的大量铸造和外流,东南亚海域诸多国家相继开始行用中国铜钱,小额铜钱在日本、爪哇等国深入民间日常交易,东南亚海域开始进入"铜钱时代"(或云"宋钱时代")。宋元交  相似文献   

11.
从现在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广西是世界上出土冷水冲型铜鼓最多的地区。据统计,目前广西各级文博单位收藏的冷水冲型铜鼓多达90余件。我们测定了有关铜鼓和矿料、古代冶炼产品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铸造铜鼓的矿料来源。一、铅同位素比值法与样品采集铜鼓的合金成分中,一般都含有铅。这些铅元素来自矿石铅(即铅矿石和铅矿物中所含的铅)。在矿石铅形成之后,它的铅同  相似文献   

12.
河南收藏的铜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收藏的铜鼓分析●赵世纲罗桃香图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铜鼓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一种乐器。1989年配合全国音乐文物普查,发现河南各地文物考古单位和博物馆内收藏有不少铜鼓。现在作简略介绍并对其来源、产地、类型与年代加以分析,望方家指...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的诸多民族中,铜鼓是极其重要的器物,其使用时间之长,使用范围之广,作用之大是其它任何一种器物都无法比拟的。从目前材料看,以在云南楚雄发现的“万家坝型”铜鼓的时代算起,已延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在许多民族中使用和珍藏着。现在许多人都把它作为打击乐器对待,其实,认真考察早期铜鼓在墓葬中的放置情况,尤其是用铜鼓或与铜鼓形制相似的荣器作为葬具埋葬死者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铜鼓作为一种重器,除具有许多实用功能外,更表达着某种神秘内涵,这种内涵的实质是什么?铜鼓何以能长期被南方地区许多民族看…  相似文献   

14.
正目次一引言二凉州影响:成都南齐纪年造像三范式转换:成都梁代纪年造像四重心南移:齐梁之变的历史背景一引言在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长河之中,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南朝的佛教艺术作品流传于世者远较北朝罕见。目前主要的考古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物,是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在其流传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着诸多的社会功能,如作乐器、礼器、重器、葬具、贡赋等。无论它在什么历史阶段上,表现出何种社会功能,自始至终均带着神秘的色彩,它是权力,财富与智慧的象征,具有通灵的神圣魔力。南方各个民族在使用铜鼓的习俗上,因其地域的不同,时代的变迁和民族的融合而各异。揭开其使用铜鼓的奥秘.树研究中国南方古代民族文化。万军东南亚地区使用铜鼓民族的文化,利证明这一地区的民族与中国南方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6.
体大壁薄的世界铜鼓之三──北流型101号铜鼓是世界上迄今所见最大的一面铜鼓,具有相当大的铸造难度。本文对北流型101号铜鼓的内外陶范及鼓耳的制作方法、内范结构、在外范上直接制作纹饰的方式、浇注工艺和垫片的使用等古代铸造工艺进行了研究。还探讨了该铜鼓的结构特征及鼓足残缺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铜鼓,作为中国古代琳瑯满目的青铜文化之一支,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并因其独有的文化内涵而自成体系。但就铜鼓的全部内涵而言,尚有必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探讨。我认为,在华厦大地上的一切古代遗存,无不与整个华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明确地说,就是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之间,以及边疆文化与边疆文化之间,都有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承袭的关系。就铜鼓而言,自然也存在这种微妙的关系。本文目的就是试图将铜鼓与  相似文献   

18.
铜鼓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种奇特的历史文物,自公元前7世纪产生起,一直流传至今,在许多民族中铸造和使用。铜鼓是用铜和铜的合金铸造的,平面曲腰,外形极像坐墩。铜鼓是乐器,也是神器,是拥有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鼓面和鼓身常常镂刻精致清晰的图案,铸造生动有趣的塑像,因而又是精美的艺术品。铜鼓上的雕塑品是在平面线刻、浅浮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饰。它自成流派,独树一帜,是古代雕塑艺苑中的一株异卉奇花。研究铜鼓的学者一般不大注意这些附饰在铜鼓上的“小件”,其实,正是这些小件饱含了铜鼓铸造者创造艺术的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东南亚与我国隔海相望,地处中西方交通要冲,是中西贸易货物转运、集散中心,也是古代中国陶瓷外销的主要地区。从考古发现看,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很可能与东南亚就有了陶瓷交流往来,并一直延续到明清①。  相似文献   

20.
韦姗杉 《文物春秋》2009,(2):20-23,55
作为古代壮族青铜文化代表的铜鼓在2000多年的时间中,经历了萌芽、发展、鼎盛和衰落几大发展阶段。这种演变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变迁,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古代壮族青铜文化的发展轨迹。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不同类型铜鼓的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两方面对古代壮族青铜文化的发展历程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