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兵器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处于冷兵器时代,然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冷兵器和热兵器并用的时代。这是作者受其生活年代的兵器发展状况影响的结果。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辨别《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是大有裨益的。 1 《三国志通俗演义》后半部多处提及火器,其中最具体生动的是以下描述火炮和地雷使用情景的几段(引文均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版)。  相似文献   

2.
1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孙刘联姻是脍炙人口的故事,桥国老是孙刘联姻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考察孙刘联姻故事在元明小说戏曲中的衍变和桥国老的出现,对认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艺术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孙刘联姻是历史上存在的事实。《三国志·吴书·妃嫔传》: 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生四男一女。  相似文献   

3.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志演义》),是用小说形式来演化汉末三国历史的一部文学作品,它在传播历史故事的同时,也传播了这些历史故事所负载的作者的历史观念。其历史观由一系列既丰富又庞杂的思想和观点所组成,分散、错杂地融合在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叙述中,不少地方彼此抵触,相互矛盾,表现出一种二元对立的倾向。探讨《三国志演义》中这种二元化的历史观,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关公是人人熟悉的历史人物,关公的故事,在《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志演义》中均有描述,人们对之早已耳熟能详。但对于关公的出世,历来史书、文学作品或其他文献所述甚少。陈寿《三国志》中关于关公出身,仅有“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寥寥几字[  相似文献   

5.
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在读者中有相当大的影响。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撰写此书的?他的孙子蔡福源先生写的《蔡东藩及其撰写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一文记述了蔡老先生创作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4)
<正>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苏州府长洲县人。对毛宗岗生平研究最为详细、最有贡献的是陈翔华先生1989年发表的论文《毛宗岗的生平与(三国志演义毛评本的金圣叹序问题》。后出诸家论述,如刘世德《三国志演义》(醉耕堂本)校点《前言》(中华书局1995年)、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刘海燕《明清(三国志演义)文本与评点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有关内容,皆无出其右者。陈文中包含《毛宗岗年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常常听说一个名词叫“护心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这样的句子:“瑁急闪,正中后心,护心镜打缺一半。”此外,还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情节,赵云与曹军杀得天昏地暗,酣战之时,幼主阿斗就在他护心镜后甜睡……这个小细节,却引起了盔甲研究者的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世德 《文献》2004,(2):160-173
一、熊成冶刊本概况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二十卷,每卷十二节,共二百四十节①.现残存八卷, 卷一至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卷三至六、卷十九至二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 熊成冶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失载.此外,一些外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例如金文京《〈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以建安诸本为中心》②、《三国志演义的世界》③、上田望《〈三国志演义〉版本试论--关于通俗小说版本演变的考察》④、魏安《三国演义版本考》⑤、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⑥,都提到了它,称之为"熊冲宇刊本"或"种德堂刊本".  相似文献   

9.
柯昌勋 《神州》2012,(21):10-11,13
《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书的主题意识和思想倾向是众说纷纭,在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而要深刻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意识,仅单单从文本一个角度入手,是不够全面和立体的。理解作家在文学创作的作用和地位也是理解文学作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受到客观环境的刺激而产生心理活动的这一过程,在传播学中称为"人内传播"。本文将从传播学中自我传播的视角出发,对《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思想倾向提出新的认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华佗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医师。《后汉书》、《三国志》都有他的传记。《三国志》成书在前,《后汉书》成书在后,因袭之迹非常明显。大体上,范之于陈.有剪裁而无所增添,有点定而无所辩证。属于前者的例子,如《三国志》所载故甘陵相等八条医案,《后汉书》一律删去。(我怀疑它是脱简。)属于后者的例子,如关于华佗手术疗  相似文献   

11.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孔明兴兵征孟获”,“孔明秋夜祭泸水”等专篇,描绘了诸葛亮南征的故事。清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谓其为“汉相南征记”。多年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对《演义》中一些相对独立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以及书中的人物,已有较广泛的讨论,但对“汉相南征记”却迄今尚无专论,论者间有涉及又极简略,且有些看法值得商榷。按史籍载,诸葛亮是主张对各少数民族施行“和抚”政策的。早在《隆中对》里,他就提出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这种“和抚”政策即既要使周边的少数民族归顺王朝,又要力求民族地区的安定,使之与王朝“和睦”相处。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  相似文献   

12.
1.《三国志》卷十五《魏志·贾逵传》: 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生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中华书局标点本) “问逵先生玺绶所在”令人费解。因“先生”一词未有用于称己亡父者。古籍中亡父称“先考”“先君”,当朝帝王之亡父称“先帝”“先王”。曹操生前封魏王。鄢陵侯彰当称之谓“先王”。《魏志·任城王彰传》注引《魏略》曰:“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诏我者.欲立汝也’”。可证。《资治通鉴》卷六十九文帝黄初元年载:彰“问逵先王玺绶所在。”可知宋司马光等著《资治通鉴》时所依《三国志》本作“先王”。近人卢弼  相似文献   

13.
《隋书·经籍志》专为历史书设立史部,并分为十三类。第一类曰“正史”。正史为纪传体,以纪帝王的“纪”为纲,以纪将相大臣宗室外戚的“传”为纬,突出君君臣臣的观念和君臣的地位。《隋志》云:“占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繁。……”按照此说,似乎正史起源甚早。但实际上,共著录正史,自《史记》开始。又在叙述司马迁著《史记》、班固著《汉书》、刘珍等著《东观汉记》、陈寿著《三国志》等情况之后,曰:“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自汉至隋,代有共作,一部接着一部,没有断线。甚至“一代之史,至数十家”。如著录关于东汉史的著作有九家九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一般以《二十四史》当做“正史”看待,它们同属纪传体史书。而二十四史是历代逐渐增加而成,最初只称“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随着历代增纂,清乾隆时,在《明史》定稿以后,正式诏刊为“二十二史”,以后诏增了《旧唐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旧五代史》,这时才合称《二十四史》。辛亥以后,徐世昌当“总统”的时候,1921年把《新元史》列为正史,所以也称为《二十五史》。  相似文献   

15.
对《三国演义》思想倾向的探讨,从五十年代的“封建正统”说到八十年代的“伟大的民族悲剧”说,大多以毛本即通行本为依据。然而,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至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个接近罗贯中原著的本子。毛本对嘉靖本作了较多的增删和修改,其中特别是在创作的指导思想方面,两种本子是大相径庭的。因而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根据毛本所归纳提炼出来的思想倾向,不会全是罗贯中的,其中必然渗透着毛氏父子强加于罗贯中身上的东  相似文献   

16.
梁章钜是清代著名的楹联大师、藏书家,在学术上和政治上也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一生著述丰富,《三国志旁证》是他在史学方面取得成就的代表作。梁章钜搜集近百年来各大家的著作和论述,广泛引用古籍,考证史事,诠释地理沿革情况,辩驳疑误,成书《三国志旁证》,虽名为旁证,实则具有集解性质,是研究《三国志》的重要文献之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章钜是清代著名的楹联大师、藏书家,在学术上和政治上也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一生著述丰富,《三国志旁证》是他在史学方面取得成就的代表作。梁章钜搜集近百年来各大家的著作和论述,广泛引用古籍,考证史事,诠释地理沿革情况,辩驳疑误,成书《三国志旁证》,虽名为旁证,实则具有集解性质,是研究《三国志》的重要文献之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所选《(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结语云:“总而言之,《三国志》《曹冲》、《华佗》二传,皆有佛教故事,辗转因袭杂糅附会于其间……夫《三国志》之成书,上距佛教入中土之时,犹不甚久,而印度神话传播已若是之广,社会所受之影响已若是之深,遂致以承祚之精识,犹不能别择真伪,而并笔之于书。则又治史者所当注意之事,固不独与此二传之考证有关而已也。”  相似文献   

19.
裴松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三国志注》(以下简称“裴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 ,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千五百余年来 ,学界从不同角度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进行了研究和批评 ,近 2 0年来 ,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然而 ,迄今为止尚无人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本文拟从史学和文献学角度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一、关于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与批评第一个对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整体评价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宋文帝元嘉六年 (4 2 9年 )七月《三国…  相似文献   

20.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史料,我看过最主要的有马欢《瀛涯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不全)、费信《星槎胜览》、黄衷《海语》、张燮《东西洋考》以及《明史》等约十余种。但其中除《明史》之外,严格说来,都不算“正史”,只能称为游记、笔记、或小说演义之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