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石刻诗歌描绘了秀丽瑰奇的桂林山水风貌,反映了儒释道思想影响下古代文人登临山水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心态,是自然之美与观赏者心灵相融合的产物。这些诗歌呈现出艺术风格的闲适性特点,又因物质载体的特殊性而具有景观性、宣传性与传播性等石刻诗歌自己的特点。这些石刻诗作,成为一道与桂林山水交相辉映的亮丽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粤西游日记一》即桂林游记,记述了行者亲历之桂林山水,还涉及桂林的风土人情。其中对桂林的风物出产,风俗习惯(包括饮食、节庆、语言等方面)有生动的呈现;同时展现了作者与桂林僧道、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及导者的交往情况,从中可窥见桂林当时之民风。这些关于桂林生动的记录,是观照桂林明末社会生活.也是串联桂林文化线索。思考未来文化发展重要的、生动的、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秦统一岭南以后,湘桂走廊成为中原文化传人广西的主要通道。自宋代起,桂林长期成为广西的政治中心。由于历代地方官员重视文化事业,以及不少文化名人为桂林美丽的山水所吸引,纷纷来此游览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书画作品。这些因素,使桂林成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并使桂林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当代文化事业发展较快。《桂林市志》中的《文化志》,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桂林文化发展状况的志书。较好地反映了桂林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部《文化志》在反映桂…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潜意识中经常跳跃着这样几个词:诗歌,旅行,远方,风景,心灵,生命.旅行,既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另一种生活方式.旅行,跟远方与心灵有关,收纳的是风景,但风景的背后却是在寻找一种属于内心所需要的东西. 桂林的世外桃源,静静地坐立在桂林一隅,主要由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乡风情、原始部落和渊明山庄等景点组成,向游客展示了一幅古桥、流水、田园、老村与水上民族村寨融为一体的绝妙画卷.  相似文献   

5.
何曰愈《退庵诗话》选录的蜀地诗歌,作者身份不一,内容多样,有一定的文献与文学价值,有的或许可作校勘辑佚之用,有的展现了一些蜀地官员的部分业余生活。不过这些诗歌摘录的准确度可能还有存疑之处。《退庵诗话》对于蜀地诗歌并不仅仅是单纯选录,有时会在诗歌前介绍作诗缘起或蜀地风貌风物,这些蜀地诗歌大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跟介绍性文字互相印证。何曰愈有时也会点评一些蜀地诗歌,这些点评,大致符合他的一些诗学主张,但有些点评也有值得思索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许多是写女子的,这些女子有未嫁之女、已嫁之女及娼门之女。通过白居易这些描写女子的诗歌,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这些一生都处于不幸之中的女子表达出了深深地同情与惋惜。  相似文献   

7.
阳朔山水     
田瞳 《丝绸之路》2012,(11):62-64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这样美……”诗人贺敬之的美丽诗句早已让我们认识了桂林,桂林如画的山水也成了我们多年的向往。今天,这幅瑰丽的山水画终于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相似文献   

8.
田力 《广西文史》2007,(3):71-73
走进位于桂林西山风景区的桂林博物馆三楼,人们就会发现一个在国内不多见的“国际友人礼品馆”。这些展品都是从博物馆珍藏的2600多件国际礼品中精选出来的。我曾多次来到这里参观,欣赏着琳琅满目的展品,品味着其中的文化内涵,联想起有关展品后面蕴藏着的桂林“外交”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曹迎  史鸿雁 《旅游纵览》2022,(22):88-90
作为新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下的产物,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本文分析旅游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策略,以助力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刘宪标 《旅游》2010,(8):60-65
当年的一首《我想去桂林》,让多少人对桂林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每每有人称赞桂林,首先想到的总是桂林的山水之美。在桂林呆了几年。我却觉得夜晚的桂林也有她另一种风情。  相似文献   

11.
袁静 《神州》2012,(31):132-132
诗歌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优秀的古代诗歌出现在现代中学语文教课书上,这些古典诗歌都很具有代表性,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目前的古典诗歌教学现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阐述了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就如何进行中学古典诗歌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桂林出土的明代瓷梅瓶为数不少,品类较多,且有各个时期的作品。这些梅瓶不仅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明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水平,而且体现了明代社会和靖江王府内的等级制度,是研究我国陶瓷史、明代藩王史和桂林地方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史料。  相似文献   

13.
第四届中国铜元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期间,由广西钱币学会协助联系,参加会议的上海钱币爱好者一行,到桂林和桂林钱币学会的同好交流研讨了关于抗战时期中央造币厂桂林分厂的资料和研究体会,考察了位于桂林南溪公园内的中央造币厂桂林分厂旧址。桂林南溪公园有关领导特地开启已锁闭了多年的白龙洞,在公园老职工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兰斯顿·休斯创作了许多革命的激进诗歌(RadicalPoems)。这些诗歌自发表以来一直备受争议。这篇文章从休斯的激进诗歌写作的背景入手,探讨了休斯在30年代的美学上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他的激进诗歌的影响,分析其备受争议的原因。30年代休斯坚持实用诗学观,一方面强调诗歌的政治功用,而他的激进诗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诗歌的文学美;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他更加强调诗歌与民间文化的结合,虽然这一技巧多为批评家们所诟病,但却创造了一种集合了各种声音、融合了多个文化,能反映大众心理的诗歌形式。人们应该从多个视角去审视用休斯的激进诗歌,而不能一味地批判。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二、三月间,桂林博物馆邀请耿宝昌、张浦生等四名瓷器鉴定专家对馆藏的300余件明代梅瓶(其中60余件为陶梅瓶)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批梅瓶数量大,品种多,且较集中地出现在桂林,实属罕见,堪称为“国之瑰宝”、“桂林一绝”。为了充分发掘这些梅瓶的深层价值,展现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桂林博物馆将于今年11月下旬推出“靖江藩王遗粹──桂林博物馆珍藏明代梅瓶陈列”,并出版《靖江藩王遗粹》图集,详细介绍桂林博物馆珍藏的明代梅瓶精品,届时还将召开“2000年桂林中国青花梅瓶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编辑出版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六辑)。 “靖江藩王遗粹”陈列展出80余件明代梅瓶精品。《靖江藩王遗粹》一书由桂林博物馆编写,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教授专程到桂林博物馆考察梅瓶并为此书作序。书中挑选约120件梅瓶,图文并茂予以介绍。该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预计11月中旬公开发行。 “2000年桂林中国青花梅瓶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以及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协会、桂林博物馆等单位承办,研讨会将于11月下旬在桂林举行,会期4天。研讨会邀请境内外与会代表约160人,会议主题是研究明...  相似文献   

16.
桂林石刻起始于东晋,勃兴于唐,鼎盛于宋,繁荣于明清。现存南朝至清代石刻两千余件。历代从中原南迁的官员、学士,是河洛文化在桂林传播与交流的主体,亦是桂林石刻作品的主创人群。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岩溶石质优良,为桂林石刻提供了最优越的物质条件;桂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桂林石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介绍的诗歌是那些久已失传、赖敦煌遗书的发现重见天日的唐代文人诗作。这些诗为唐诗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故自敦煌宝藏现世以来,这些诗歌激发着广大学人的研究热情。在众多研究中,增补《全唐诗》、考证诗歌作者是学术界的焦点所在。王重民先生的《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陈尚君先生的《全唐诗续拾》以及黄永武、项楚、徐俊等先生对佚诗作者的考辨是这些成果的代表之作。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佚诗的情况及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秦志军 《旅游》2004,(6):7-7
前些天因为去桂林参加全国书刊发行大会,特意找出今年《旅游》第三期,将这期上的大选题“漓江全线攻略”仔细认真地做了一番“功课”,受益匪浅。 桂林众多旅行社抓住书刊大会的机会,在会议代表下榻的酒店摆放组团柜台,出售线路:从桂林乘船游漓江,顺流而下到阳朔,晚上看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当天乘车返回桂林,每人需300多元。与会者大多没做旅游的“功课”,盲目的报名参团者众多。我们一行10人,手拿第三期《旅游》,从旅行社包了一辆11座的“金杯”,从桂林出发,半个小时就到了“大圩”古镇,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站在当年孙中山登岸的古码头,看村妇在漓江边洗衣,与古街上的店铺老板讨价还价……得意之极。这些收获是随旅行社乘船游漓江所得不到的。随后我们又到“古东景区”乘竹排、与“刘三姐”对  相似文献   

19.
古诗与外交     
东、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一些诗歌在周天子的王土上广为流传。这些诗歌的应用范围很广泛,诸如士大夫之间的闲聊、议政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往来都离不开诗歌。在热烈的用诗氛围下,便产生了收集有305首诗歌的《诗经》。《诗经》的产生给人们的运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孔子在《论语》中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诗歌在外交中有极高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王建芳 《沧桑》2011,(4):108-110
寒山子是我国最早的文人化诗僧,他以异乎寻常的方式给后世留下了三百多首诗歌,这些诗歌语言浅显如话,诗风幽冷,别具境界,并且囊括着儒道释三大哲学体系。寒山诗歌的意境高远空灵,但他却在叙述山林幽隐之兴的掩盖下,讥讽时态、警励流俗。凄凉的身世,仕途的坎坷等各种因素的集结,使他的诗歌流露出"清幽悲苦"的伤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