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海涛 《安徽史学》2012,(4):111-116,128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事关国计。当时政府的诸多治河措施是为确保漕运畅通,加之明代保陵的需要,更使黄河、淮河、运河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封建政府的决策行为使本自独流入海的淮河改道主要由长江入海,使淮河流域成为十年九灾之区。  相似文献   

2.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之间的联系.特则是在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事关国计.当时政府的诸多治河措施是为确保漕运畅通,加之明代保陵的需要,更使黄河、淮河、运河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封建政府的决策行为使本自独流入海的淮河改道主要由长江入海,使淮河流域成为十年九灾之区.  相似文献   

3.
铜瓦厢改道后清政府对黄河的治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855年8月1日(清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黄河于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北流,穿运夺大清河入海,结束了七百多年来南流入海的局面,形成黄河变迁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道。这次改道恰恰发生在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转折之际,黄河河务因之大变。截至清朝覆亡的1912年.黄河除了极少数年份“幸获安澜”外,“几无岁不决,无岁不数决”。大河流域内,滚滚浊流.纵横泛滥,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而深重的灾难。尤其是山东省,受害最为严重。据统计,该省在改道后的五十六年中,决口成灾的竟有五十二年之多,决口总数共达26…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馆陶县地处古黄河之滨 ,据旧志记载 :从东周周定王五年 (前 60 2年 ) ,黄河在宿胥口改道经馆陶 ,从天津以北入海开始 ,曾先后九次在馆陶决口改道。每次决口改道 ,都给全县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可以说 ,馆陶人民在历史上曾饱受黄河之苦。在馆陶籍的名人中 ,有一位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 ,对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他就是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式人物 ,被人们称为“一代河官”、“名副其实的大禹传人”的王化云同志。他是黄河之子 ,他以平生的才智经历回报了黄河。笔者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 4 0多年 ,并曾主持编…  相似文献   

5.
“黄河之水天上来”!树,得“天”源之地,育孕了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江河,被誉为“三江源”圣域。它坐卧于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之上,抱拥唐古拉绵延山脉的2000余座高峰,地处西藏、四川、云南三大藏区交通要道,曾留下千年唐蕃古道的历史遗迹。  相似文献   

6.
<正>盐城地处黄海之滨,周以前为淮夷地,先民多以渔盐为生。距今7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海面基本稳定,长江、淮河搬运入海的大量泥沙在浅海湾底部逐渐堆积,形成了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岸外沙堤。其中最为有名的西冈(即今阜宁废黄河  相似文献   

7.
华夏视野     
关注淮河今年,淮河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大洪水。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主流在江苏省的三江营汇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流域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淮河本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十二世纪黄河南侵夺道后,淤塞了下游入海通道(即今废黄河).  相似文献   

8.
付欣 《世界遗产》2013,(5):116-117
把海西誉为“大美”实不为过,因为海西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条大川之源。而把海西赞为“神奇”更是恰如其分,藏传佛教的密宗博大精深,冷湖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犹如一座神秘的魔鬼城。  相似文献   

9.
探访黄河源     
王蓬 《丝绸之路》2011,(21):5-10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因而,黄河在黄皮肤的华夏民族每个人的心头,自有一份任何河流都无法取代的分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相似文献   

10.
“泥巴凳,泥巴床,除了泥巴无家当。”这是过去深受水患之苦的沿淮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黄河夺淮入海的700多年间,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420多次。面对淮河儿女的苦难,毛泽东曾含泪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却因国力薄弱而屡上屡下。盛世治水,今天,党和政府《力铸雄关保安澜》,五年奋战,终于圆了淮河儿女的世纪之梦。  相似文献   

11.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境内河网密布,水源充裕,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的美誉。这里不但山河壮丽,草原丰美,而且是中外闻名的歌舞之乡,自古以来“卓”和“依”等传统歌舞深深扎根在藏族人民心中,它们不仅仅是歌舞艺术,  相似文献   

12.
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绝不亚于黄河文化.但长江文化研究却落后于黄河文化研究,尤其是综合研究不够.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组织力量加强长江文化研究,使之与黄河文化的研究并驾齐驱,其目的是为了共同发掘、研究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上,黄河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堤,向南一股流入淮河,黄淮合流,从云梯关外入海。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经汴水合泗水入淮,形成侵泗夺淮之势。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决口,从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北徙山东大清河入渤海后,从河南省铜瓦厢起,经鲁西南、  相似文献   

14.
珠江文化是一种以河流流域为载体的文化,其对应就是黄河、长江、黑龙江、辽河文化。如果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珠江也是我国南方的母亲河,珠江文化是一种有它特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特色的流域文化。它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缔造了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黄河源头纪行闵有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蜿蜒九曲,横贯神州大地。它养育了华夏儿女,造就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无穷的物质文化财富。就是这样一条万古长流的大河,它的源头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对于众多...  相似文献   

16.
香江夜色香港的得名,是由香江而来。相传在今日港岛薄扶林一带,早年有一汪泉水流注入海,泉水清甜甘香,因而赢得“香江”的美称。于是,“香江”入海的港口,也就被称作“香港”了。香港开埠以后,有人在英文中索性不用香港的音译HONGKONG,而意译为FragrantHarbout(芬芳的港口)。在文人雅士当中,把香江作为香港的别称更是司空见惯。而且,古往今来,人们在赞誉香江之美时,总是将香江赏夜列入“香江八景”之首。《赤湾胜概》一书,就有古代诗人吟咏香江旖旎夜色的佳句:“静听扣般渔歌唱,满滩明月晒银沙。”不过,这位诗人若是…  相似文献   

17.
杨远辉  才云 《中华遗产》2007,(5):112-115
在中国书法史上,“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的说法由来已久。大字之祖《瘗鹤铭》就保存在素有“东南第一碑林”之称的镇江焦山碑林。素素有“东南第一碑林”之称的焦山碑林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如果说西安碑林是雄浑的黄河文化的象征,那么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的长江文化的凝结。  相似文献   

18.
《沧桑》1994,(1)
万家寨引黄工程奠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几千年顿失滔滔,出河套,奔三晋擦边而过,似乎与山西人民无缘,然而1993年5月22日这一天,山西要改变黄河的使命,我省史无前例的万家寨引黄工程隆重奠基。  相似文献   

19.
清水江放歌     
杜扬 《贵阳文史》2006,(3):43-44
她不是黄河,也不是长江,它只是长江的支流,但她的浩淼辽远、雍容安祥绝不逊于黄河长江的风范和气度;而她的灵秀飘逸?多姿多彩,即便是长江黄河也会为之恭身让道。这就是孕育了黔东苗侗高度文明的清水江。  相似文献   

20.
葛培红 《南京史志》2009,(10):30-30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