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的“西关”是指广州城西门城外的地区,即今天荔湾区辖内大部分地域,荔湾区之名亦由当年西关的著名风景区“荔枝湾”演化而来,古人竹枝词所唱“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记录了当时荔枝湾的景况。明清以降,岭南文化逐渐形成为与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相媲美的地区文化体系,而岭南文化因应各地地理条件和历史进程发展的不同,形成了一些更小地区的民系文化,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海南文化、客家文化等。西关文化则是广府文化的一个支系,它的形成可以上溯至古城产生之时。隋唐西关一带已逐渐形成街道,至明…  相似文献   

2.
恩宁路,广州西关一条普通的老街,却屹立着粤剧的“祖屋”——八和会馆。这里是百年来粤剧艺人的根,每年都有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根的粤剧艺人,他们都称自己为“八和弟子”。  相似文献   

3.
正广州市恩宁路东接第十甫路,西接龙津路,沿街保留有较完整的骑楼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民居住宅,骑楼下间或有经营五金或小商品的铺面。这里也是"粤剧之街",众多名伶老倌等粤剧艺人在此落户生根,其他名人故址等文物古迹亦有10多处。与上下九不同,恩宁路含蓄宁静,充满了西关人闲静的生活气息,被称作"广州最美的老街"。[1]恩宁路"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历史底蕴,是广州骑楼最多、最集中且最著名的一个历史地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衢州市文管会收藏一件杭州西湖雷峰塔所出造像砖。砖长36、宽18、厚6厘米。砖面用泥条堆塑佛像一尊,盘膝入静,神态肃穆。其上有泥条粘题记:"天下兵马大元帅、吴国王钱俶,造此佛拾八尊,舍入西关砖塔充供养。"(见图) 雷峰塔一名始见于《成淳临安志》,"宋郡人雷姓居焉",因以名之,也有称之为回峰塔、黄妃塔的。塔砖题记"舍入西关砖塔充供养",可见雷峰塔当时称为西关砖塔。  相似文献   

5.
《神州民俗》2009,(7):19-19
西关大屋,记叙着西关建筑的辉煌,也记叙着西关极备奢华的居住文化。这种建筑风格是清末才兴起的,据说在全盛时有八百多间,但能完整保留下来的竟无一间。今天尚留下来的已经改建或内部结构有很大变化了。  相似文献   

6.
从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刚从“文化大革命”的文化专制下解放出来的粤剧,曾经红火了好几年。接踵而来的却是城市观众一年年锐减,以致许多粤剧团相继跌进了“多演多亏,少演少亏,不演不亏”的窘迫境地,甚至一些大剧院、名剧团也难以幸免。曾经鼎盛辉煌过的粤剧,骤然面临如此景况,始料不及的行内人,不禁惊呼  相似文献   

7.
在今广州荔湾区宝华街文昌南路洪恩里(一处偏僻的巷道)发现一方石碑,麻石质,高2.1米、宽1.2米,刻立于清光绪四年四月六日(1878年5月8日),盖为时钦加盐运使衔广州府正堂冯泰松奉两广总督刘坤一、广东巡抚张兆栋之宪令,晓谕严禁西关洪恩里一带娼寮赌馆之事宜。碑貌完整,碑文清晰,日:  相似文献   

8.
在今广州荔湾区宝华街文昌南路洪恩里(一处偏僻的巷道)发现一方石碑,麻石质,高2.1米、宽1.2米,刻立于清光绪四年四月六日(1878年5月8日),盖为时钦加盐运使衔广州府正堂冯泰松奉两广总督刘坤一、广东巡抚张兆栋之宪令,晓谕严禁西关洪恩里一带娼寮赌馆之事宜。碑貌完整,碑文清晰,曰:  相似文献   

9.
《神州民俗》2009,(7):24-24
如果把西关小姐分类定型,那么,以上所叙述的应是创业型和开拓服务型,有理想、求进步,为民众、为社会奉献一切在所不惜的一族;亦有一类是享受型的。西关优越的玉栋仙居般的居室文化滋润着她们,西关的第十甫路,是一条饮食街,名家、名菜、名点心,比比皆是。座落在这条街上的老字号莲香楼、陶陶居等茶楼酒肆及各具特色的小食店,时常为她们送上精美可口的菜肴、点心和小吃;而下九路商业街琳琅满目的绸缎店,为她们量身订做合身的旗袍和礼服。她们亦时常出入于上下九路的七日香香水店、双妹唛花露水店、三凤粉庄等购买化妆品,  相似文献   

10.
黄伟 《神州民俗》2007,(11):68-70
粤剧“江湖十八本”是皮簧声腔入粤之初的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它保留了粤剧作为“外江戏”阶段的许多遗存,是研究粤剧现有声腔源流的重要依据。经考证,粤剧的“江湖十八本”最初只有十大本,它来自陕西的汉调二簧,汉二簧实即历史上的秦腔,它是所有皮簧剧种的鼻祖,早在清康熙年问即已风行大江南北,粤剧是秦腔在两广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黄玉英,生于清末。1902年,她与梁焕珍一起,毕业于广州西关的夏葛女医学校,是该校的首届毕业生。当时首届毕业的仅有3人。该校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1899年在西关创办,初名广东女医学校。  相似文献   

12.
日前,传媒报道佛山粤剧博物馆开馆,说及佛山是粤剧发祥地。一般人便以为粤剧发祥地只有佛山。这使一个粤剧研究的老问题又重新摆上桌面上来——粤剧发祥地只有佛山么?明代“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云集艺人,相邻的省城、天下闻名商都广州又岂会不艺人云集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指之粤剧时装戏,既包括清装戏、西装戏,以至民国时期社会现实生活服装之粤剧舞台故事演出,也包括取材自外国社会现实和史料或文学戏剧作品乃至怪力乱神如神话、童话之类。换言之,凡演出服装与粤剧传统戏服有异者(非古代中国或含外族、异邦特色之表演服装),均以事系目  相似文献   

14.
<正>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地名内涵阐述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一地历史文化的源头足迹。曾有一篇关于张家港地名溯源的文章《地名探源之张家港市》说:“张家港之得名,源于清咸丰年间。当时,人们在老夹江口筑坝,凿南套入江,因经过张家埭,即命名此港为张家港。”作为一名“资深”的张家港人,我认为这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物》1982年第1期刊载的《南阳市西关出土一批春秋青铜器》(以下简称《西关》)一文,将1975年3月①在南阳市西关发现的一座古墓及其随葬的青铜器等遗物进行了报道。由于这座墓中出土了2件“申公彭字”铜章,从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且认为是一座春秋早期的楚国贵族墓。90年代以来,我们结合馆藏文物建档工作,对该墓出土的这批青铜器进行了去锈和分析研究,发现了许多与《西关》一文有出入的记述,并且由于当时没有进行铜器去锈,牺关》一文中也遗漏了一些重要资料,今补记于后。一、关于随葬品据《西关》一文记述,南阳西关春…  相似文献   

16.
《神州民俗》2009,(7):20-23
当我浸沉在繁华的西关建筑的绮梦时,眼前却闪现出一群群美丽高雅,有着大家风范的西关小姐,她们从西关大屋的深处款款走来——走在前列的,当数清末穿着满族清装的西关小姐,宽袍大袖褂裙,缠裹的小脚走着碎步,乌黑润泽的长辫在后背摆着,头上的髻花和两边摇曳的耳环显示着高贵。她们仪态大方,韵味万千。这个时期的西关小姐虽然“三步不出闺门”,连购物也由佣人替代的,但她们的许多人,却在私塾中受教。  相似文献   

17.
二里岗文化渊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邹衡先生提出漳河型文化、辉卫型文化、南关外型文化为二里岗文化之渊源①,称之为先商文化的三个类型。邹衡先生认为,漳河型文化发展为辉卫型文化,辉卫型文化又发展为南关外型文化,最终由南关外型文化发展为二里岗文化。李伯谦先生指出南关外型文化不可能发展为二里岗文化②。张立东先生根据新发掘的资料,论证了辉卫型文化并非先商文化③。我们在《试论漳河型文化》一文中,论证了漳河型文化与二里岗文化差异显著,漳河型文化同样不能发展为二里岗文化④。另外,有些学者认为二里岗文化是由二里头型文化发展而来⑤。…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各地在发展地方经济,推进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地方文化建设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江苏省也响亮地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文化江苏”建设步伐,积极打造江苏文化品牌,按照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要求,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一方之全史”之美誉的地方志作为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9.
<正>欲了解一座城市的前尘往事,地方志总是最佳路径和指南。这是因为,从广义的方面说,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承方式,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视之,诚如清代著名的方志学家章学诚所言:“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也”[1],鉴于此,作为一方全史的地方志,也就必然会蕴含着一方之文化基因及其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产自于“六朝古都”的方志著作,当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集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外,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达数十万处之多。这其中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历史文化街区,有历史文化名镇,有历史文化名城,有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各级各类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身份的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