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陈氏书院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其始建年代尚无定论。本主要依据《陈氏书院契据登记簿》中记载的陈氏书院兴建时选地购地资料,认为其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  相似文献   

2.
郑剑顺 《广东史志》2003,(2):37-41,44
《夷氛闻记》(邵循正点校,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1997年12月第3次印刷)大约成书于1850年前后,从英国“市粤”写起,即从康熙开海禁、雍正十二年(1734)英国商人到广州贸易写起,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广州人民“反进城”斗争止。该书是继魏源所作《道光洋艘征抚记》之后,较早记载鸦片战争情况的著作。作者梁廷噉(1796-1861),广东顺德人,副贡生。曾任广州越华书院监院,应豫堃之聘总修《粤海关志》。他留心时务,熟悉广州本地风土  相似文献   

3.
谢作拳 《收藏家》2006,(12):27-32
邓显鹤(1777—1851年),清代诗人、作家。湖南新化县人,字子立,号湘皋,晚号南村老人。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任宁乡训导,任职13年。道光二十三年,主讲邵阳濂溪书院和常德朗江书院。编有《湘皋诗存》5卷,后又成《南村草堂诗钞》24卷、《南村草堂文钞》20卷。并用心收集前人诗集,集成《资江耆旧集》60卷、《沅湘耆旧集》200卷等;重刊明代周圣楷《楚宝》,并加增益考订,刊成《楚宝增辑考异》40卷、《外篇》5卷;编纂嘉庆《武冈州志》30卷、道光《宝庆府志》143卷。重订周敦颐所著《周子全书》9卷;编校欧阳玄《圭斋集》18卷,及搜集…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11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一套四枚,这是继1998年4月之后,书院再登"国家名片"。《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全套邮票共4枚,包括石鼓书院、安定书院、鹅湖书院、东坡书院,面值均为1.2元,由当代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和著名画家邹玉利共同绘制。与《古代书院(一)》之嵩阳、睢阳、岳麓、白鹿洞皆属天下四大书院不同,这次列入的四所书院各有特色。兹以安定、鹅湖为例,就其历史沿革与特点特色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湛若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成化二年(1466)生于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增城区新塘镇)沙贝村,自号甘泉,人称甘泉先生。又于各地建书院,许多名以甘泉。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三载,嘉靖年间湛若水扬州考绩,早年学生葛涧等人在广储门外甘泉山下建行窝为讲道之所。"门人吕柟以湛公之号与山名不约而同,书‘甘泉’二字于门,又撰《甘泉行窝记》","通山朱廷立为巡盐御史,改名甘泉山书馆。"~([1])扬州有甘泉山,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本1937年广州培英中学发行的《义声期刊》(图一),刊号为第二期,现藏于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州培英中学是美国那夏礼博士(Dr.Henry V.Noyes,1836-1914年)于1879在广州沙基同德大街创办的,当时叫"安和堂",1888年迁至芳村,改名为"培英书院"。195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培英中学,书院更名为"广州市第八中学"。时至今日,培英中学已有136年的校史。1937年是中国抗战史上标志性的一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彼时的中国,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文坛、思潮上都潜藏着奴役  相似文献   

7.
梁廷枏(1796-1861),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他平生勤于治学,博学多才,历任广州越华书院和粤秀书院监院、学海堂堂长,潮州澄海县训导,曾积极协助林则徐禁烟、组织广州反英人入城  相似文献   

8.
我国书院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上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冬曦。或修书,或侍讲,使张学为修书使以总之,有司供给优厚。”(《通鉴》)可见当时官立的书院主要是为修书、侍讲而设。唐贞元时,李渤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南唐时,在白鹿洞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至宋时改称白鹿  相似文献   

9.
周中 《羊城今古》2002,(3):60-61
宋代为祀理学开山始祖周敦颐,由官府始建濂溪书院于广州府城春风桥北转运司署旧址。元季毁于火。明英宗正统二年(1436)重建于广州药洲之西奉真观旧址,有演极堂及两外斋舍,额以濂溪书院,屋凡数十楹,内有周元公祠。明天顺八年(1464)时任监察御史涂伯辅修葺书院,建爱莲亭。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时任按察史宇元善疏池中淤泥,  相似文献   

10.
清朝前期战争史专著。赵翼著,有乾隆五十七年(1718年)刻本。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又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后于广西、广东任知府。乾隆三十七年被弹劾,辞官还乡,曾主讲安定书院。著有《二十二史扎记》(36卷),还著有《陔余丛考》、《檐曝杂记》、《平定西金川述略》、《平定台湾述略》等,多编入《瓯北全集》。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清代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他在乾隆四十三年成进士,官国子监典籍。章学诚少年好学,师从王浩、刘文蔚、童钰学,熟悉明季掌故。后游京师,寄居朱筠家,学文章,读其藏书。40岁后,先后主讲定州、定武书院、大名清漳书院、永平敬胜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文书院。乾隆五十五年(1790),在武昌为湖广总督毕沅修《史籍考》,并参加编辑《续资治通鉴》。章学诚一生除钻研史学外,主要精力都从事讲学和编纂方志。他参与编纂了《和州志》、《永清县志》、《大名县志》、《亳洲志》、《湖北通志…  相似文献   

12.
作者来鸿     
周中 《羊城今古》2002,(4):24-25
贵刊2002年第三期刊登《广州濂溪书院和周元公祠沿革考》后,我把贵刊分发给各地周敦颐后人阅读,大家感谢贵刊对历史文化文物的发掘、宣传工作,拍手叫好。在周敦颐第四代就落藉番禺的广州白云区龙归镇南村(包括现在的南村、永兴、南岭)今年10月召开有千多老人参加的敬老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梁廷枏(1796-1861),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历任广州越华书院和粤秀书院监院、学海堂堂长,潮州澄海县训导,曾积极协助林则徐禁烟、组织广州反英人入城。他平生勤于治学,博学多才,留下研究领域极广的各类著作多达三十八种[1],  相似文献   

14.
正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蝯叟。湖南道州人(今道县)。为清朝一品大员、户部尚书何凌汉的长子。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十九年福建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年贵州乡试副考官,二十九年广东乡试正考官。咸丰二年(1852)四川学政,成绩斐然。五年因上时务十二意见书不当被免官职。先后主讲济南之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其后赴扬州指导《十三注疏校刊》事宜,晚年移寓苏州病殁,葬于  相似文献   

15.
梧木 《贵阳文史》2006,(1):54-56
文明书院是贵阳最早设立的书院,存在于元、明两朝,历时约257年,在历史上对贵阳文化教育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文明书院的地址在今南明区市府路15号,即市人民政府迁往金阳新区前的所在地。文明书院始建于元朝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由教授何成禄创办。贵州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说:“文明书院,在治城内忠烈桥西,即元顺元路儒学故址,皇庆间教授何成禄建。今废。”忠烈桥即现的市府桥,因桥近忠烈宫(今达德学校旧址),明朝称为忠烈桥。顺元路儒学是贵阳最早的学校,始建于元朝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文明书院在顺元路儒…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有幸于乡下看到一本《郑氏家记》(以下简称《家记》)。《家记》系咸丰十年(1860年)郑小谷于羊城(今广州)越华书院教学期间写成,寄回象州白石村老家。同治八年(1869年),由其门生石建渠冠以序,自作跋,于同年夏送姚东甫筹划出版,次年成刊。全书由《自序》、《跋》及《家业》、《家藏》、《家学》、《家法》诸部份组成。《自序》大致叙述了作《家记》的目的。《跋》记录了《家记》的成书过程。《家法》所记,含家庭、妇女、师友、礼俗等内容。大体沿袭封建礼教,强调妇女操守、父子孝悌及日常生活礼节,缺乏新意,价值不大。有价值者,在《…  相似文献   

17.
江万里与白鹭洲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芳 《南方文物》2006,(4):123-124
江西书院跨越千年,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坐落在吉安由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古代三大书院之一,历经600年的历史兴衰,也曾影响一时,在江西书院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江万里其人:江万里(1198-1275年),字子远,号古心,今江西都昌县林塘江村人。祖父江辚,一生隐居,教授乡里。父江烨,一生专治程朱理学。万里家学渊源,幼年在祖父所建的书馆内读书,神隽锋颖,连举于乡,后从父教,学《易经》。18岁离家,赴白鹿洞书院深造,旋游学隆兴(南昌)东湖书院,朱熹弟子林夔孙为师问学。宝庆六年(1226年),江万里以舍选出身,任池州教授。后召馆试,历住著作…  相似文献   

18.
<正>《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其家藏唐以来名贤墨迹和旧拓命人摹刻上石的,因刻石原嵌于莲池书院南楼壁间,故名《莲池书院法帖》,目的是让人们观摩学习。莲池书院建筑被英、法、德、意四国联军毁圯之后,刻石移入高芬轩两  相似文献   

19.
何静梧、杨经琦两同志的《明清两代的贵州书院》(载《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第1期),是一篇好文章,但其中也有失实之处,现指出如下:在“建置”二之(九)有“在都匀府城(今都匀市)的有南皋书院、星川书院”等语。经访问核查,星川书院不在都匀府城(今都匀市),而在平舟司(今平塘县城)。去年,我们为了搜集平塘教育志资料,曾访问平塘县城的几位老人。据他们回忆,平舟司在清朝末叶曾办有星川书院,院址在龙脑山之西南麓。之后,我们查阅了《都匀县志稿》,书中记载:同治十  相似文献   

20.
谢兰生为广东著名书画家、学者、诗人。其《常惺惺斋日记》手稿,始于嘉庆廿四年(1819年),终于道光九年(1829年),记录了谢氏每日的工作、行程和交往,是了解谢氏及其时代的重要资料。《日记》对于士绅与官商酬酢、书院课徒以及当时广州府城内的文酒诗会,提供了许多细节。通过这部日记,我们可以深入探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广州士绅的日常生活。本文首先考察了日记主人退隐广州以教书为业的生活状态及其收入状况,并讨论清代广东士人"踊跃于科名而恬淡于仕宦"的原因,指出广州府城内大量书院的出现,使谢兰生这一类虽有功名但又不愿深陷官场泥沼的士人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而这一切又可归因于清廷大力扶持书院建设。接着考察了日记主人观演戏曲、参与画会以及书画收藏的情况,于此可见当日广州经济文化的繁荣盛况。最后讨论行商通过交结以谢兰生为代表的著名士绅,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社会地位,并藉此融洽他们与官府之间的关系。这种策略通过文化、权力、经济的相互糅合,最终达到共同建立显赫名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