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荔湾地区历史上地处广州府城西门外,俗称西关,地势平坦,河涌纵横,其西邻名镇佛山,南濒珠江白鹅潭,外通大洋,内航各地,水陆交通畅达,渔农商贸得天时地利,民殷物阜,风景优美,四方辐凑,闻名遐尔,向为府治所重。这里人杰地灵,生民勤勉聪慧,因时置宜,兼容并蓄,融汇升华,自成一方风俗文化,使西关成为名传岭南的一方胜地。作为西关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粤剧正是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发展而来。西关历有“粤剧之乡”之誉,在粤剧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关是近代粤剧行业的大本营 清代咸丰年间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失败后,粤剧被…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西关”是指广州城西门城外的地区,即今天荔湾区辖内大部分地域,荔湾区之名亦由当年西关的著名风景区“荔枝湾”演化而来,古人竹枝词所唱“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记录了当时荔枝湾的景况。明清以降,岭南文化逐渐形成为与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相媲美的地区文化体系,而岭南文化因应各地地理条件和历史进程发展的不同,形成了一些更小地区的民系文化,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海南文化、客家文化等。西关文化则是广府文化的一个支系,它的形成可以上溯至古城产生之时。隋唐西关一带已逐渐形成街道,至明…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村落一般都形成于近山平原。由于平原地区地形平整。土壤肥沃,是饲养家畜或栽培作物的优良场所.因此原始人类从早期在低山林区的狩猎采集到近山平原的饲养家畜、栽培作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宿州地区位于皖北,属安徽省淮北平原,皖北区域广大,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爆发于皖北蕲县大泽乡。皖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汉属徐、豫二州,唐属淮南道。皖北地区的气候属于温热带半温润性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5.
试论豫东东部地区的岳石文化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指豫东东部地区包括河南省商丘地区、周口地区东部和安徽省北部及江苏省西北部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区地处豫东大平原,濒临黄河故道,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泥沙淤积较厚,被许多人认为是无古可考之地,因此对其古文化面貌也就不甚了解。其实这一地区的古文化遗址多分布在名为“台”、“冈”、“寺”、“山”的高地上。由于这一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历来为学者所注目。  相似文献   

6.
《神州民俗》2009,(7):20-23
当我浸沉在繁华的西关建筑的绮梦时,眼前却闪现出一群群美丽高雅,有着大家风范的西关小姐,她们从西关大屋的深处款款走来——走在前列的,当数清末穿着满族清装的西关小姐,宽袍大袖褂裙,缠裹的小脚走着碎步,乌黑润泽的长辫在后背摆着,头上的髻花和两边摇曳的耳环显示着高贵。她们仪态大方,韵味万千。这个时期的西关小姐虽然“三步不出闺门”,连购物也由佣人替代的,但她们的许多人,却在私塾中受教。  相似文献   

7.
广德湖考     
<正> 历史时期在杭州湾南岸肖绍宁平原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湖泊,对当地的农田灌溉、民间、饮水以及地区小气候的调节等方面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诸如水土流失、围湖垦田等因素,使得这些湖泊渐趋消亡,至今半数以  相似文献   

8.
梳理今东莞市辖区内明清时期的红砂岩文化遗存发现,其分布情况是:密集区在燕岭古采石场至古东莞旧城一带;稀疏区一在西北的网河平原地区;一在东南的山区。利用明清史料分析认为,密集区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明清时期莞人致力于修堤治水,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进而促使此地大兴土木修建各种建筑物所致。,网河平原地区形成居民点较晚;山区经济欠发达,较大规模的建筑少,并盛产花岗岩以替代,故而稀疏。最后认为,今东莞市明清时期红砂岩文化遗存的分布,实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异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因而期望寿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发展指数之首位指标,一直以来就被作为测度发展与民生状况的重要标准。由于历史上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卫生条件长期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再加之西藏居民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平均合氧量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5%左右,许多  相似文献   

11.
《神州民俗》2009,(7):19-19
西关大屋,记叙着西关建筑的辉煌,也记叙着西关极备奢华的居住文化。这种建筑风格是清末才兴起的,据说在全盛时有八百多间,但能完整保留下来的竟无一间。今天尚留下来的已经改建或内部结构有很大变化了。  相似文献   

12.
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的泰州与生俱来便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泰州南濒长江,北望淮河,历史上还曾东临大海。数千年来,江流、海潮、淮水在此交汇激荡,孕育泰州大地,哺育泰州先民,促成泰州城的生存和发展。泰州地处长江角洲冲击平原和淮河冲击平原,成陆时间不长,历史遗存不多,地方史料著述不(?)。泰州地区在西汉才设置海陵县,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枚乘上书吴王刘濞说词中有  相似文献   

13.
《神州民俗》2009,(7):24-24
如果把西关小姐分类定型,那么,以上所叙述的应是创业型和开拓服务型,有理想、求进步,为民众、为社会奉献一切在所不惜的一族;亦有一类是享受型的。西关优越的玉栋仙居般的居室文化滋润着她们,西关的第十甫路,是一条饮食街,名家、名菜、名点心,比比皆是。座落在这条街上的老字号莲香楼、陶陶居等茶楼酒肆及各具特色的小食店,时常为她们送上精美可口的菜肴、点心和小吃;而下九路商业街琳琅满目的绸缎店,为她们量身订做合身的旗袍和礼服。她们亦时常出入于上下九路的七日香香水店、双妹唛花露水店、三凤粉庄等购买化妆品,  相似文献   

14.
豆海锋 《江汉考古》2012,(3):69-80,68
本文以安徽沿江平原地区的商时期遗存为考察对象,将该地区商时期遗存划分为两种,其中沿江西段为"薛家岗遗存",东段地区为商文化"大城墩类型"。通过与周边地区比较,对两类遗存的年代、性质及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了揭示沿江平原地区商文化的来源,本文将该地区所见商时期遗存与周边的江淮西部、宁镇及江汉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得出了商文化南下对安徽沿江平原的东、西两段地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应与商王朝对铜矿资源追求及南下路线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修筑围基是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不可缺少的水利工程,是发展平原地区经济的基础设施。四会围基建设的历史,足可以窥视四会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可展现围基修筑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尹宏兵 《江汉考古》2005,(2):61-65,73
三峡地区与东部平原的不同地理环境,导致了峡区和平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差异。古代人类对不同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是反映在考古学文化中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三江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大学生普遍存在"流动性",如果大学生能对当地文化有较深层次的了解,对当地文化产生归属感并进而随着自己的流动而传扬出去,就会成为文化上的"蒲公英"使者,使更多的人了解三江地区,了解三江地区历史文化,为三江地区的旅游开发和经济投资做好舆论准备,进而引起经济高速发展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8.
北京位于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有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从山地到平原终人大海,而河流的两岸第二阶地正是人类由洞穴走向地面,由山区走向平原的人类文明发源的区域。因此,北京是旧石器时期以来人类发展历程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天后是粤东地区的民间信仰之一。随着天后信仰的传播和发展,这种信仰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天后化”。(周濯街1999)比如凡天后宫所在地或是码头港口或是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商贸的交易场所。天后信仰不但在粤东沿海的潮汕平原颇有影响,而且在内陆山区的韩江上游主要码  相似文献   

20.
崔永红 《攀登》2006,25(5):50-52
准确的文化定位,对于一个地区文化历史渊源的追溯、文化内涵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对西羌文化在青海大地上的发展历程的论述,认为西羌文化更能反映青海文化的产生以及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发展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