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志机构地情网站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志信息网络建设,是地方志事业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地方志系统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地方志机构地情网站建设要明确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发地情资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为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地方志网站功能定位是:以提供地方志资料为主体的公益性地情信息服务网站兼地方志工作为主体的政务性门户网站,以公益性信息服务功能为主,兼顾政务性工作网站职能,两个功能相结合。地方志网站的栏目设计应兼顾地情信息服务和地方志工作两个方面的功能。地方志机构地情网站建设的重点工作是建设地情资料数据库。网站建设的工作思路是:网站建设与资料库建设、办公自动化建设一体化,三者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加快进行省(自治区)、市、县三级联网的地方志机构地情网站群建设。  相似文献   

2.
陈强 《中国地方志》2014,(11):48-52
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是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未来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应包括地方志书、年鉴、谱牒、地方文献、地情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开发地方志资源,使其潜在功能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服务,这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法定职责,是实现地方志社会价值的必要途径,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一要面向领导干部,着力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二要面向广大群众,着力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地情知识与信息服务。要依靠方志工作者,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并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例如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编写地情书,地情资料,拍摄地情专题片,开辟地情专栏,举办地情知识讲座与地情展览,为建设项目提供地情资料服务,开展地情研究向领导干部赠送志书等。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机构最大的资源优势在于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建设地情数据库、地情网站,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信息服务已成为各级地方志机构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料的重要手段。地情数据库的主体资料应是以地方志书为主的地方文献资料,其建设应突出地方特色,把握新、特、精三个方面,同时要兼顾为地方志编纂工作服务,推动方志事业发展。作者提供了山东省、上海市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同时指出当前地情网站建设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网站是地方志开发利用的重要平台,也是加快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广西三级地方志机构网站建设的思考:1.建立地情网站群,实现全区地情资源共享。由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构建全自治区网站群管理系统,制订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标准、网站管理和运维制度,使市、县明确地情资料搜集范围、上网资料规模、数字化资料报送、专题栏目建设和上网制度。2.重视地情资料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建立以各类志鉴等地情书为单元的数据库及各种特色数据库和各种类型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浅谈地方志网站如何打造成地情信息的权威性网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志网站应该打造成为地情信息的权威性网站。要加大力度利用网站开展地方志对外宣传,以地方志网站主办者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来确立地方志网站的权威性;加大力度把网站地情资料库建成网络化地情信息文献资源中心,以海量数据库的实力来铸就志书、年鉴及相关地情书资料库品牌;加大力度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精心办好特色栏目,拓宽地情信息资源网络开发利用路子,提高地情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的、最详备的地情、国情资料,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志这座丰富的信息宝库?地方志资料如何信息化?是新世纪地方志工作和全国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实现地方志工作的法制化,保障地方志工作持续、稳定、顺利发展;有利于修志工作中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建立全国地情信息网络化和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续修地方志是与时俱进的要求,要加强地情国情调查研究,提供丰富的地情国情资料。在篇目设计上注意继承与创新,在“新”字上下功夫;要充实志书内容,突出时代特色,增强志书的实用价值;采用现代科学先进方法,实现地方志工作现代化,充分发挥地方志信息资源作用,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9月18日,隆安县召开地情资料年报暨年鉴组稿培训会,115个地情资料年报承报单位120余人参加培训,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邓敏杰到会进行指导、授课,隆安县副县长韦隽群作工作动员讲话,隆安县志办主任邓振霄主持会议。邓敏杰指出,地情资料年报工作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综合性工作,要加大依法收集地方志资料力度,建立和完善地方志资料收集、保存、管理制度,推行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并形成常  相似文献   

10.
扬州方志馆由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经过前期考察、规划设计、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等环节的筹备运作,已基本建成为一个馆藏丰富、类目清晰、检索方便、设施完备的专门用于收藏志书、年鉴、地情资料的地方文献库.面向社会开放。方志馆的建成,标志着扬州方志工作跨入“志鉴库馆、服务开发、五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对拓展地方志事业发展空间、提升地情信息资源开发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志》2007,(5):34-34
为全面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开发河南省丰富的方志资源,充分发挥方志的地情信息服务功能,积极推动用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地方志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豫政办[2006]111号文件颁布了《关于加强用志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迫切要求,也是地方志事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张家港在全面完成二轮修志任务后,也迫切需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地情网络平台,实现地方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推动地方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张家港地情文化资源的利用现状张家港市地处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作为建制市相对比较年轻,但历史传承非常悠久。境  相似文献   

13.
平昌县地方志办公室把地情资料工作当成方志事业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广泛征集开发,依法管理利用,充分发挥地情资料在领导决策、招商引资、项目论证、形象推介等方面的独到优势,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成效显著,受到省级表彰。  相似文献   

14.
近日,珠海市为了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的深入发展,按照省史志办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订2006-2010年地方志工作规划。工作规划以争当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排头兵为总目标,明确今后5年内要保证完成第二轮新方志的编修,和同时要做好各类地情书籍和年鉴的编纂出版、地情信息网络的建立、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志理论的研究交流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并制订了保障措施。日前,该工作规划经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由市政府审定同意印发至全市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东省地方志事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情网,实现地情资料数字化和网络化,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地情信息服务”的要求,东莞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网站在原“东莞历史”网站的基础上经过更新整理。于6月18日成功升级开通使用。网站有7个栏目:机构职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开发利用地情资源,就是深度挖掘地方志书中或社会各层面的地情资料,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工作机制体制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由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具体经办。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2月14日下午,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邓敏杰、地情信息处处长吴辉军、市县志工作处副处长贾晓霖一行到北海市志办调研北海市地情资料年报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北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冯心广向调研组汇报了北海市地情资料年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了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史书、地方综合年鉴及相关地情文献。为保障和促进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篇目到内容,从收集资料、撰写初稿到总纂、校对、审核、出版,整个过程是一项严谨而科学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地方志》是广西通志馆、广西地方志协会联合主办的 ,具有指导性、学术性和资料性的地方志刊物。双月刊 ,有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 ,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 0 0 1年度 ,本刊紧密结合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工作 ,继续以探讨方志理论 ,指导志鉴编写 ,反映广西古今地情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 ,设有方志论坛、续修研究、志鉴编写、志书评论、工作研讨、地情资料与研究 (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民俗、地方风物、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等 )、志坛信息等基本栏目。重点刊登续修研究、志鉴编写和反映广西地情、开发志书资料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促进地方志资料收集、整理、考证、积累、保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地情资料的开发利用,结合哈尔滨市实际,2008年6月5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制定的《哈尔滨市地方志资料年度化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分为10条。为了做好地方志资料年度化工作,《办法》附以《哈尔滨市地方志年度资料主要内容及编写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