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2003年11月中下旬,新浪网、南方网、北京娱乐信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海内外媒介,相继以"我(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文凭存世百年长近1米"等为题,报道了从蕲州东长街走出的我祖父文凭现世一事。现应我在家乡蕲春工作的侄儿之约,撰文详介。一  相似文献   

2.
吴承恩撰书的《先府宾墓志铭》在淮安出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波 《文物》1975,(10)
吴承恩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生于南京淮安府山阳县,即今江苏省淮安县。吴承恩以文学、书法著称,据说"一时金石之文多出其手"(《山阳县志》卷十二,《人物》)。他父亲吴锐的墓志铭《先府宾墓志铭》,也是由他"撰次并书篆"的。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6,(1)
正先来说说《石渠宝笈》《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是专门记录清朝宫廷收藏绘画、书法和缂丝艺术品的著录书。该著录书是由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的,所以在书名前冠以"钦定"二字,以示不同寻常。据一般的说法"石渠"二字,典出汉朝班固的《西都赋》,内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汉代建有"石渠阁"  相似文献   

4.
《文物》1976年第3期史树青同志的《日本国收藏的唐代一行等人画像》一文,说"一行是张公谨孙",可以商榷。考《旧唐书·一行传》上说:"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但下文又说:"初,一行从祖东台舍人大素,撰《后魏书》一百卷,其天文志未成,一行续而成之。"又据《旧唐书·张公谨传》:公谨有子大象、大业、大安、大素,而没有提到公谨有几辈名"擅"的。张大素既然是一行的从祖父,则大素之父张公谨决不是一  相似文献   

5.
《语石》一书碑版石刻的研究始于叶昌炽对石刻书法的关注,在对古今书学史融会贯通之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南北朝以“书仙”“书圣”为典范的石刻碑版“如筚路蓝缕,进于文明”、隋碑融汇南北书风与唐代书学迁流之辉煌、宋元石刻碑版书学之“榛芜”的石刻学视阈书学史观。叶昌炽书学史观的形成以“汉魏古法”作为评价石刻书法的标准,论石刻之书并没有局限于碑版一系,比起阮元、康有为等对碑版书学的研究在晚清更具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元淑墓志考释——附北魏高琨墓志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4月,大同市博物馆在大同东郊一座北魏墓中,清理出了元淑墓志(录文见本刊本期《大同东郊北魏元淑墓》)。本文就墓志涉及的有关问题略作考释。一、元淑的家世、籍贯与谥号根据墓志可以推知,元淑曾祖父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第五子寿鸠。其祖父及父在《魏书·昭成子孙列传》、《北史·魏诸宗室列传》中均有传。祖父常山王遵,史载其"少而壮勇,……太武初,有佐命勋,赐爵略阳公。……及博陵、勃海群盗起,遵讨平之,迁州牧,封常山王"。父常山康王素,即元昭墓志所载之"连",元侔墓志所载之"素连"。素袭父爵,史载"素有威怀  相似文献   

7.
朱熹出于义理之学的立场,对"是非颇谬于圣人"的司马迁《史记》表示了不满、贬低和否定,认为《史记》的价值不如四书和五经,存在尊孔不力和尊儒不醇的现象;认为《史记》的书法记载无序,衔接不密,并对其史实错误作了揭露。朱熹对《史记》的批判,也缘于他与浙东学派吕祖谦等人的学术竞争,针对后者尊崇史学、重视《史记》的行为,朱熹表示反对。但是,重视格物致知、承认知识价值的朱熹,在强调"尊德性"的同时,也主张"道问学",为此又对《史记》记事的客观性及其史料价值、读史地位表示认可。朱熹对《史记》的评价,主要以其义理之学的立场为标准,以是否尊经重儒为准绳,而较少考虑《史记》在史学拓荒中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学精粹     
正李建:《赵汸〈春秋〉"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说论析》(《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4期)在《春秋》学史上,元末《春秋》学家赵汸研治《春秋》的最大特点是以义例说经。他考论鲁史与《春秋》之别,明辨史"例"与经"义"之分,提出了系统的以"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为核心的《春秋》书法义例说。其《春秋》义例学说,是在依据《左传》及杜预注、融通三传史法经义说、批判继承诸家义例书法说基础上的发明,不仅体系颇为严密完整,而且从方法论层面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秋》诠释学系统。赵汸的《春秋》义例学所体现出的会通经史、据传求经,由《左传》  相似文献   

9.
徐浩(703-782年),唐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字季海。官至彭王傅、会稽公、太子少师,人称徐会稽。工正、行、八分书。其祖父师道,父峤之,皆为著名书法家。徐浩少年时就精于书法、初得父峤之法,精于楷书,圆劲厚重,自成一家。黄庭坚云:“季海长处正是暮年,乃更摆落王氏规摹,自成一家”(《山谷题跋》)。肃宗时,徐浩官至中书舍人,当时天下事务繁复。诏令多出自其手。他文词华丽,又工书法,深得肃宗宠爱。晚年书法趋于圆熟,楷书宗二王,受小王(献之)影响尤深。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兼备,尤工草隶。米芾《海岳名言》云:“开元以来缘明皇字体  相似文献   

10.
1931年元月,王品魁先生诞生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圹州乡安圹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曾祖父、祖父都是当地的知名人士,精通堪舆术,其父一生还设馆教书,又攻书法与篆刻,是当地乡野书家三绝之一。王品魁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从《三字经》、《大学》、《中庸》等孔孟之道至国家学堂(小学)都经历过严格教育,当他九岁  相似文献   

11.
在《春秋》学史上,元末《春秋》学家赵汸研治《春秋》的最大特点是以义例说经。他考论鲁史与《春秋》之别,明辨史"例"与经"义"之分,提出了系统的以"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为核心的《春秋》书法义例说。其《春秋》义例学说,是在依据《左传》及杜预注、融通三传史法经义说、批判继承诸家义例书法说基础上的发明,不仅体系颇为严密完整,而且在方法论层面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秋》诠释学系统。赵汸的《春秋》义例学所体现出的会通经史、据传求经,由《左传》到《春秋》、由考证史法而辨析经义的治经理路,以及力纠唐宋以来舍传求经、虚辞说经、附会穿凿之弊端的经学理念,是其《春秋》义例学说的主要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孙氏墓志》记载了河东孙氏的生平及其子的官职等内容,其书刻规格之高在晚唐非奉敕书刻墓志中十分罕见.其所留存的晚唐书、刻名家信息,可补晚唐书法名家张宗厚的官职变迁、书法风貌之之阙,并为唐代"玉册官"制度的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3.
在书法篆刻艺术的成就 祖父秦咢生逝世已十一周年了。祖父是1900年出生,1990年逝世,终年九十岁。2000年国庆节前夕,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为祖父举办了“秦(?)生诞生一百周年”书法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送来贺信,称赞祖父“是享有崇高声誉的书法艺术大师。为人谦和淳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公益事业,奖掖后进,以书法艺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积极  相似文献   

14.
石谷风 《江淮文史》2004,(1):111-122
1919年,我出生于北京,乳名牛儿,取名石振华。1937年,更名谷风。祖父讳山峰、字卓然、号勤堂,在北京教私塾,擅书法、喜收藏书画。父讳呈象、字练之,幼承庭训,通经史,供职北京大学30余年,曾任蔡元培校长的秘书。母张氏讳仙之,通晓诗书。祖籍湖北黄梅,客居北平。  相似文献   

15.
正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墨迹,在历届拍卖中仅于《石渠宝笈》著录的徐元文所书《感蝗赋》的题跋中偶见,传世作品若凤毛麟爪,其珍贵无需赘言。从其《鸦鸣歌》的书风来看,曹寅没有受当时董书滥觞的影响,馆阁之风亦在作品中不见踪迹,而是流露颜真卿与苏、黄的笔意,这不仅体现了他的书法观,也反映了不随时流、卓尔不群的性格。《鸦鸣歌》是曹寅的自作诗,并收录在他编纂的《楝亭诗钞》卷五中。揭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4,(1)
<正>2013年12月7日"‘南北两兰亭'——启功、潘主兰书画展"在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将举行开幕仪式,并首发《启功、潘主兰书画作品集》,随后还将出版潘主兰艺术研究会会刊《素心"‘南北两兰亭'——启功、潘主兰书画展"特辑》。展览展出启功、潘主兰二位先生书画作品各50件,直面探得两先生之艺术底蕴。潘主兰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被中国书法家协会称为"占主导地位老书家、代表着今日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不愧为我国的书法大家"。他  相似文献   

17.
正逃难"七七事变"以后,我与开诚顺利进入私立萃文中学。这是一所知名的教会中学,建在风景如画的凤凰山上。由于离家较远,祖父又不让住读,便雇了一辆"包月"黄包车每天送接,过去那种上学路上边走边玩的乐趣一去不返。我非常羡慕小爷爷与大哥一人一辆自行车来去自如,但又拗不过祖父之命,只有规规矩矩与三哥并排坐在人力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9,(12)
<正>一、倪瓒生平倪瓒的诗、书、画向来有"三绝"之誉,他的画被誉为"逸品",置于神品之上。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列为"元四家"。明代董其昌、徐渭等书画大家,皆对倪瓒画作之"逸"有极高的评价。但殊不知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他的小楷,以隶入楷,独具特色,后世评价颇高。清笪重光云:"云林书法得笔于分隶,而所书《内景黄庭经卷》宛然杨、许遗意,可想见六朝风度,  相似文献   

19.
《晋书》以"载记"之体记述十六国史,融伪史入正史,蕴涵着史家对十六国历史的肯定。它以东晋为正统,这一书法的形成,与其史料来源大有关系。唐初所存的十六国史,不少出于南北朝史官之手,尤其是《十六国春秋》和《三十国春秋》,皆黜十六国为僭伪,但同时又在书法上肯定其历史地位,其褒贬对《晋书·载记》正统观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晋书》不以前凉、西凉二政权入"载记",其理据颇可怀疑,但它打破了正统与僭伪的界限,折射出南北统一、民族融合后的历史心理。  相似文献   

20.
许林邨先生祖籍河南灵宝县,祖父许叶棻是清末知名书画家、翰林院编修、江苏镇江知府。父亲许佑平在吏部为官,亦是书法家。他幼承家学,曾拜衡为公、胡佩衡等名家学山水,后从张伯英、陆和九习书法。他好学不倦,擅长各种书法,尤以魏碑精湛,作品多次被选入书法字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