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文史》2013,(3):14-17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贵州,自明代建省至今已有整整600年,而关于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代。犹太学者亚伯拉罕·赫切说过:"我们是一个记忆永存的民族,一个忘记过去就无法认知现在的民族。"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而言,亦是同理,故大儒章太炎先生将历史称为"要学",他说:"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温故知新,才能继往开来,古今中外皆如是。在贵州建省600年之际,我们重温贵州的沧桑历史,重拾最值得记忆的人与事,是为纪念先贤,亦为更好地前行!  相似文献   

2.
拒绝遗忘     
历史不曾走远。贵州600年,总有些人让人惦记,总有些事值得回味,总有些苦乐悲欣不该遗忘。建省600年,对贵州和贵州人而言,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并非贵州人和贵州历史的起点。今天之所以要来说"不能忘记的人",是因为我们正在"失忆"。这"失忆"之久远,其实何止600年!古罗马西塞罗曾说:"人若不知出生以前发生之事,则将永如幼童。"曾经有很多机会,听一些正襟危坐高堂论道者,放言贵州曾如何、现如何、当如何……其实,亦似幼童。  相似文献   

3.
岑永枫 《贵阳文史》2010,(4):104-109
<正>在贵州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传承着多元文化、至今仍留存于各地的会馆,作为记录贵州历史与文化的经典符号,无疑是见证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物,是研究贵州历史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依据。会馆真实地记录和见证了自明代贵州建省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外省移民大量进入贵州的状况,同时也记录了历史上的贵州不断广纳中  相似文献   

4.
<正>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阳盆地,唐代起单独设立行政区域,兼为上级政区(省、府、道等)治所;近代设"市",或辖于专区,或直属于省;现代一面扩展市区,一面以市辖县,颇具明清"贵阳府"规模。贵州建省600年来,贵阳无论为县、为府、为市,均系全省首府之所在,尤为近代贵州政坛风云的核心与缩影。  相似文献   

5.
贵州从建省以来就一直被"三无"语句所笼罩着,"天无三日晴"作为"三无"之首也是一直令贵州在外界的眼中留下了一个十分不好的形象。本文将从徐霞客游记着手,分析徐霞客眼中贵州的"天无三日晴"以及其真实性。徐霞客游记中贵州的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黔游日记一》是他旅游贵州盘江以东的游记,《黔游日记二》则是他旅游贵州西部的游记。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  相似文献   

6.
公元1415年4月18日,也就是明永乐十三年三月丁未。贵州建省的第三个年头,历史上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贵州首位行政长官,贵州布政司右布政使蒋廷瓒对一干人等说:去年皇上北征,得胜回朝,消息传到贵州,贵州思南府务川县的大岩山中听到连呼三声“万  相似文献   

7.
永乐十二年贵州建省说辨误龙德象明代贵州建立行省,这是贵州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然而贵州在何时建省,近数百年来却存在永乐十一年和永乐十二年两种说法。《明史》卷316《贵州土司·思南思州》说:“明太祖既克陈友谅,兵威远振,思南宣慰、思州宣抚率先归附,即...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对"夜郎自大"的历史内涵深爱有加,严加呵护,为什么对"黔驴技穷"却退避三舍,深恐避之不及呢?老祖宗留给我们有关贵州的典故就只两个,想多要都不可能。对待典故,如果人们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那"邯郸学步"就进不了现今的邯郸市,"郑人买履"就要被请出荥阳、新郑。古人虽然吝惜,但也算眷顾贵州,在丰富浩瀚的古成语中,还是留给贵州两个相连相近而使用频率又很高的"贬义词":"夜郎自大"和"黔驴技穷"(黔驴之技)。于  相似文献   

9.
贡院是科举时代读书人跳龙门之处,考好了就是举人,既可上京会试,金榜题名,也可踏入仕途,光耀门庭。可以说,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里充满读书人的希望,追求和向往。大十字广场的中西部是老贵阳的贡院所在地,即科举时代贵州举行乡试的地方。贵州建省前,无权开科乡试,考举人要远道去四川应试。贵州建省后,亦未设立乡试,贵州生员改为就试湖广,后又改到云南考试。由于贵州生员赴邻省考试山高路远,极为不便,嘉靖九年(1530年),在京任户科给事中的贵州思南人田秋,向朝廷上奏请在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都给我说起过"卢惠龙才情",但当时对我来说应该属于"传说"。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卢惠龙才情",是他1992年接任贵州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后,以极大热情和气魄出版"贵州文学丛书",以及他为该丛书所写的那篇"总序"。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离开佛罗里达,我终于回到太平洋西岸。海明威毕竟与我们隔着大洋,他的年代毕竟遥遥而去。中国文学历史绵远,自有辉煌。贵州文学也  相似文献   

11.
顾氏族谱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3,(4):F0003-F0003
手边这本《顾氏家谱》,是五之堂主舒奇峰君所藏,为了拍纪念贵州建省六百周年系列历史人物电视短片,借来给顾久老师做道具的。片头,相当于序言,是由省文史馆馆长顾久教授谈六百年来的贵州人,他从他家入黔谈起,他家入黔的始祖是与贵州建省关系很大的顾成。这本族谱所记载的贵阳花溪区王宽寨顾氏,也是顾成的后裔。这本族谱刊刻于清光绪七年,即公元一八八一年,于今已有一百三十二年。编纂者顾履均,是王宽顾氏的第八代,同治丁卯(一八六七年)科举人,时任威宁州学正。  相似文献   

12.
<正>明代初年是贵州建省的重要时期。顾成、马烨二人都对贵州建省起到重要作用,但他们政令严酷,故被称为“顾老虎”“马阎王”。元朝末年,群雄逐鹿,经过激烈争夺,朱元璋集团在众多义军中拼杀而出,占据南京,积储力量,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元朝发起进攻。  相似文献   

13.
正是由于严修对书院的改革,加进了新的科学知识,推动了贵州士子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热潮。在贵州建省6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或者说,在清末贵州传播新思想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做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先驱,他就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贵州传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严修。严修(1860-1929),字范孙。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严修17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会典馆译校官等职。光绪二十年(1894年),严修受命出任贵州提督学政,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离黔。  相似文献   

14.
元代前期贵州土著民族的内附大致经历了"附→叛→附"这样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总体上是以"附而复叛"、"时附时叛"为主要特征的,金山洞摩崖是元代贵州土著民族内附的有力见证。元中央政府对贵州土著的管控前期宽严相济,后期趋宽趋柔,以土司制度为主,辅以郡县制度,呈现出以土官为主,土流结合的趋势。随着内附平稳期的到来,元代贵州各土著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为贵州在明代建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的建立时间.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以康熙六年建省说为最普遍.但也有几种志籍和工具书持保留态度.《江苏康熙六年建省说献疑》(《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江苏建省考实》(《东南文化》1989年第2期)二文.对康熙六年建省说予以否定.提出了江苏建省时间应为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1760年10月8日)的新说,为什么一个省的建立时间会众说纷纭?原因何在?江苏建省,究应以何种标准判定?以何时为宜?这些问题,确值得探讨.我因参加地方志工作,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史料,愿提出一些粗疏见解.  相似文献   

16.
据《钱江晚报》报道:"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6日宣布,将斥资50亿元人民币打造"夜郎古国"。项目最早明年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完工。"湖南新晃的"造国"行动无意间唤起一场遗址之争。首先回应的是贵州,贵州方面称,该省一直将"夜郎"当作他们当仁不让的文化品牌,而且早有本地专家研究指出:夜郎国首府就在黔北。事实上,围绕古夜郎的争论不只在今天,也不全在湘贵之间,多年来西南诸省云南、广西等也都在争夺者之列。但我想这并不是夜郎争夺的主要理由。历史上,夜郎王的一句"汉孰与我大?"让世人贻笑千年,"夜郎"一词在国人的心目中也多少有些负面。当下,各地竞相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对贵州的历史文化研究产生了兴趣,作画之余,喜欢翻翻地方志和其他文史资料。我看过贵州几部方志,读过周春元、王燕王教授的《贵州古代史吸黔南、黔东南的有关资料,也研读过陈训明先生的《贵州书画家简论》和相关文章。很想知道《明妃出塞图》这幅宋代名画作者宫素然的一些情况。然而遗憾得很,我什么也没有查到,她似乎已被故乡遗忘。明代以前的贵州,向称蛮荒,偏僻落后,但也出现过像尹道真这样著名的人物,当然也曾出过不少的画家。因种种原因,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却没有给后人留下片言只字,即使是留下一些精湛的…  相似文献   

18.
洪武初年,朱元璋进兵贵州,在民族关系、文化教育、道路驿传建设、屯垦等方面措施得当有力,为平定云南和贵州建省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明代贵州社会经济状况一、行政区域的划时代变革明朝,在贵州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省,在当时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原因,在以后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明以前,贵州地区长期分属湖广、四川、云南管辖。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贵州地区的统治,进一步巩固西南边疆,切实控制云南,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置贵州都指挥使,统一指挥贵州军事。它在贵州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省一级的军事机构。朱元璋在《平  相似文献   

20.
白萍 《黑龙江史志》2013,(13):35-36
青海省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历史上,青海先后出现过许多政权,自汉代以来,中原王朝就开始对青海实行管辖,之后的王朝虽也进行过管辖,但终因种种原管辖的有效性并因,这种未得到充分的体现,直到清代雍正年间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才彻底结束了青海地区动乱的局面,清朝统治者在认识到了青海的稳定与西藏和新疆的稳定息息相关时,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充分掌握了对青海地区行政的主动权,同时也加强了对青海地区的控制,使得青海对于中央王朝的向心力不断加强,这一系列举措,就为日后青海的建省奠定了基础,而青海的建省,也成为了近代中国行政区划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