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形成,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当时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美国长期对华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所致。本文不完全同意如上说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几个问题蒋建农国内外有关新中国外交问题的论著大都把"一边倒"作为新中国基本的外交方针。由此而来,有的论者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倒向苏联一边的方针,就使得新中国丧失了与欧美国家交往的可能,以至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也有的论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李运平 《史学月刊》2007,(3):134-136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新中国不懈地奋斗了一生。他给我们留下了的丰富的思想、理论和精神遗产,是我们应该珍惜的宝贵财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方针,本文试图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作一些探讨,并以此来纪念这位新中国的伟大奠基者。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认为:对于外交上的“一边倒”,有必要以条约的形式,确立其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再则,在刘少奇1949年7月访苏时,斯大林也承认过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不平等的,并许诺要交回一些在华权益。所以,尽管建国事宜千头万绪,毛泽东还是决定先访问苏联,尽快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于是,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一行到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什么为新中国制订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的苏联?中外研究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仍然难以达成共识。对中苏关系颇有研究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辟有专门章节《一边倒:毛泽东与斯大林》。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一边倒”的政策。其中既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也有某些不太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和我们不敢苟同的观点。本文就《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关于“一边倒”的原因.根据确凿的史料,力图实事求是地、客观地予以评析,以就教于该书作者。也供海内外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希军 《安徽史学》2004,(5):97-101
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大体是求是的.他高度评价苏俄初期的对华宣言,希望中国政府承认苏联,赞赏苏联在30年代中期的和平努力,认为苏联是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充分肯定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无私援助.胡适也谴责了苏联外交所表现出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二战后,胡适以冷战思维判定苏联外交是侵略、扩张性的.  相似文献   

7.
1950年代,中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政治、经济和科学等方方面面都效仿苏联,就连教育也不例外,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必须学俄语。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无论是挑起战端的日军,还是奉张及南京当局都密切关注莫斯科对此事变的外交态度。虽然面对中东铁路可能遭遇日军威胁的严峻情势,但苏联依旧采取"不干预政策",坐视日军侵占中国整个东北地区。1932年后,苏联甚至第一时间便承认"满洲国"并开始与日本商洽中东铁路的售让事宜。斯大林及苏联最高当局之所以做出这样一系列的外交决策,除了受制于国际层面的大背景外,也与苏联当时已逐渐成型的外交模式有关,而且期间更掺杂了诸如情报缺失、预判失误等历史细节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对日政策上,中国政府在反对美国长期单独占领日本、反对旧金山片面对日媾和以及积极恢复中日邦交等方面与苏联政府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制定出既保证本国利益,同时又体现出中苏同盟关系的对日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老大哥,不仅中央各部门都有苏联专家顾问,而且各地也照搬苏联老大哥的一些做法。这些虽是60多年前的往事,打开尘封的记忆,那段历史如在眼前。当时我们都会唱《一边倒》这首歌,歌词中的"我们要一边倒,一边倒,一边倒!"所谓"一边倒"就是倒向苏联,以苏联为榜样。学校除了采用苏联的5级记分制(5分优秀,4分良好,3分及格,2分不及格)代替百分制外,推行苏联"劳动与卫国制  相似文献   

11.
于群 《日本学论坛》1989,(2):11-14,19
“苏联也是亚洲和太平洋国家”。这是戈尔巴乔夫在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向全世界再次明确的表态。尽管苏联2/3领土位于亚洲,但苏联过去从来没有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这里,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直是苏联全球战略的“非重点”。近年来,在对历史的反思中,苏联终于发现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外交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明确向国际社会宣布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中美关系也由此走向了全面对抗的道路。朝鲜停战后,随着国内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展开,中国迫切需要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敌对阵营却加强了对  相似文献   

13.
中苏两国"蜜月期"文化关系与这一时期双方的外交、政治、经济关系有密切联系.50-6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一边倒"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经济上苏联对中国的大力援助以及中苏文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趋同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苏文化关系进入"蜜月"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外交酝酿于香山时期。在香山时期,中共中央在考虑与英美为首的西方各国关系时,所主张的是建立外交关系,而非承认问题“。承认”和“建立外交关系”作为两个国际法术语,各有其内涵,具有不同的性质。中共中央此时对美外交以及整个对外关系的处理,显然受到苏联的影响。国民党在冀图英美等不要承认新中国的策略上,曾寄望于通过联合国机制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无论是国际法理还是现实情势,都促使国民党认识到,妄图阻挠国际社会承认新中国,只能是徒劳。  相似文献   

15.
日内瓦会议作为新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也是新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实践的初步尝试 ,其成就主要体现为推动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搭建中美沟通的桥梁和改进中英关系。尽管由于冷战格局和“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制约和影响 ,日内瓦会议作为多边外交实践的作用和功能无法和今天意义上的多边外交相提并论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 ,仍然不失为一次比较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6.
1969年,中国战备与对美苏关系的研究和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不会重演的,但历史需要重温,“温故知新”。本文将以发生在1969年里最引人注目的战备工作和研究与调整外交格局为对象,试图说明中国领导人加强战备和调整外交战略的历程。一、对战争的防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迅速宣布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联苏抗美"的国防战略是"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延伸,但不能将两者混淆。"一边倒"外交战略着眼点在于社会制度的一致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联苏抗美"的国防战略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国防巩固,它的提出既有历史经验的因素,更取决于新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它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证明是一个符合当时新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正确的决策,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访苏联。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字仪式结束后,斯大林举行招待宴会,中苏官员互相祝贺。斯大林关心地问毛泽东,“你回国之后,你本人对苏联有什么需要的地方。请尽管提出来。”当时中国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意味着对西方关上了大门,这样的决策使中国成为苏联的同盟国。中国需要苏联的援助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想到了一件事,举举酒杯,对斯大林笑笑说:“我们对苏联的帮助是衷心感谢的,我的需要么,今天不谈,再说。”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人民中国获得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承认,外交成就显著。这是新中国地位的反映,也是众多外事工作者努力的结果。新中国的人民外交的成功,其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外事组开展的“窑洞外交”。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陕北即已展示出他们的外交风采。本文作者作为当年“窑洞外交”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忠实地记下了当年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包括两大阵营的出现,也使斯大林不得不重新考虑苏联的远东战略,包括对中共和国民党的态度,这使"一边倒"的出现最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