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洪山南麓的陶家湖与笑城两座新石器时代城址,是汉东地区城址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讨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重要支撑。2013年冬季开展的以两座城址为中心的区域系统调查,旨在弄清两个区域遗址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相互关联。调查显示,两座城址共时于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代表了该区域聚落发展的第一轮高峰,在此阶段的两座城址处于两个相对独立的遗址群的中心位置,均表现出由内至外逐步扩大的发展趋势。二者的历时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笑城地区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一个更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东周至汉代代表了该区域聚落发展的第二轮高峰。  相似文献   

2.
湖北应城陶家湖古城址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在应城市泗龙河遗址发现一座古城址,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陶家湖古城址平面呈椭圆形,南北最长1000米,东西最宽850米,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城墙用土筑成,城外有壕沟。城内发现大量陶器碎片。  相似文献   

3.
2008年,在配合国家大型基建工程的文物保护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在湖北孝感市和武汉黄陂区发现两座新石器时代城址. 叶家庙遗址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朋兴乡,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屈家岭文化晚期的中心城址聚落.通过近5个月的调查、勘探、发掘,发现了城址的城垣、环壕,城内居住区、公共墓地.整个城址结构完整、布局清晰、发展与演变脉络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4.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新发现的石家河谭家岭城址北城垣进行局部发掘,确认该城址的始建年代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而可能兴建于油子岭文化晚期,是同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聚落变迁以及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辉  胡家驹  唐宁  郭长江 《考古》2012,(8):3-28,1,97,102
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叶家庙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是近年来长江中游史前城址聚落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发现的文化遗存大致分为三期,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早期、屈家岭文化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早期。城垣兴建于屈家岭文化晚期。城外墓地的使用时间则从屈家岭文化早期延续至石家河文化早期。  相似文献   

6.
何努 《南方文物》2024,(1):1-13
<正>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址,作为澧阳平原大溪文化的一处极为重要的中心聚落,其田野考古工作连续进行了十二年,发掘面积6064平方米,确认有四次筑城,城内文化堆积经历了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四个时期。城墙实测的结果是外垣直径南北315米、东西325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1)。城头山遗址发掘成果,  相似文献   

7.
重要古城址     
《文博》1997,(3)
陕西的古城址保存较多,其中,已发现商周至宋元时期的城址(含寨堡遗址)250余座,绝大多数位于陕北(170余座)和关中(近70座).代表着古代城市最高等级的,是一批都城或都邑.  相似文献   

8.
屈家岭文化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东起鄂东,西到三峡东部一带,南至湘北,北到河南南阳地区.本文利用已发表的墓葬资料,对屈家岭文化的葬俗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屈家岭人”社会组织结构,社会性质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一、墓葬概述屈家岭遗址:前后经过三次发掘,共发现墓葬18座。前屈家岭文化只发现2座瓮棺葬,屈家岭文化初期未发现墓葬,屈家岭文化早期,成人墓14座,晚期2座。早期墓皆长方形土坑竖  相似文献   

9.
鲁北地区发现四座龙山文化古城址,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推定这四座龙山城址是分属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根据陶鬲炊器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之后曾沿黄河故道向东传播,故提出山东地区发现陶鬲,乃由河南豫西地区传播而来,论定鲁北西部三座龙山文化城址晚期。乃由豫西徙入鲁北地带的“鬲族”所占有。通过有关史料分析,肯定鲁北发现四座龙山文化城址中淄、(氵弥)河以西三座城址晚期易主,与古史传说中的夷夏交争吏实有关,或曾为随夏王室东渐鲁北一带斟姓诸部所占有。  相似文献   

10.
大保当汉代聚落的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疆域辽阔,国力鼎盛,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在这段时期里人类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城址属于很重要的一类。根据已公布的材料来看,考古发现的两汉时期的城址数百座,遍  相似文献   

11.
大师姑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大师姑村和杨寨村南。2002年10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 ,试掘面积540平方米。2003年上半年又对其进行了重点钻探 ,证明大师姑遗址是一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城址。该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年代和文化性质都十分明确的夏代城址。同时在夏代城址外侧发现的早商二里岗文化下层阶段的大型环壕 ,说明这里在早商时期仍是一处重要的聚落。  相似文献   

12.
对比成都平原几座先秦时期城址可以发现,相当于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时期,之前频繁迁移的城址从此变得稳定,城址面积突然急剧扩增,城圈形制由单重城墙或夹着一条壕沟的双重城墙演变为间距较大的双重城墙,城墙结构不再单一,空间布局也变得较为明晰。全国其他地区的城址特征亦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化发生的时间要早于成都平原。  相似文献   

13.
郑州大师姑城址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冬季的考古新发现,2004年11月出版的《郑州大师姑》一书披露了其2002—2003年的发掘成果。检索其考古资料发现,这不仅是一座二里头文化中晚时期的城址,而且也是一座早于郑州商城的早商城址。受发掘者二里头文化中晚期城址有可能是夏代方国韦国都城之观点的启迪,我们认为大师姑早商城址有可能是商汤灭夏前后所居的韦毫。现将浅见冒昧奉上,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江汉考古》2021,(1):5-32
为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2018年上半年,对屈家岭遗址点中部岗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一批油子岭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存,主要包括3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12座瓮棺葬、12座房址以及大量的灰坑遗迹等,为探索聚落内部功能区划及其历时性演变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城"的出现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需要,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与古代文明的兴替密切相关。通过对古代城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居民族群、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生活、社会等级秩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一座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城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能够成为考察了解当地该时期历史文化的一座宝库。从事古代城址的研究往往需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如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物》1979,(1)
平山县三汲公社位于石家庄市西约七十五公里,在滹沱河北岸,处于起伏的丘陵地带,南面同平山县城隔河相望。为了配合三汲公社的农田水利建设,自1974年11月至1978年6月,我们在三汲公社一带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调查后发现,在三汲公社东南隔河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蒲吾城(现已没入黄壁庄水库中),东面的高岭上有一处战国至北朝时期的古城,在三汲公社的东部有一处战因时期的城址(图一)。此外,我们还发掘了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三十座、墓上建筑遗迹二处、车马坑二座、杂殉坑一座、葬船坑一座,出土文物一万九千余件。三汲公社东部的城址南北长四公里,东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至11月,为配合湖北省荆门220千伏南桥输变电站工程建设进行了龙王山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占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大溪文化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墓葬203座,出土器物逾万件,质地有陶器、玉器等。这批墓葬的规模及随葬品数量的多寡不一,显示当时的社会分化情况已十分明显,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期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史前文明进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周笑岩 《中华遗产》2005,(4):156-156
居延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额济纳河流域,堪称“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大漠明珠”。目前在遗址区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城址遗存13座,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细石器的遗存,有秦汉以来的长城烽燧和防御性城址,还有大量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9.
顾万发  王羿  孙凯  焦建涛  吴倩 《文物》2012,(9):4-15,98,1
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郑市望京楼遗址发掘了一座二里头文化城址和一座二里岗文化城址。在二里岗文化城址共发现3座城门,其中东一城门保存最为完整,形制奇特,已出现瓮城的雏形,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发掘者推测,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可能是郑州商城南部的一座军事重镇。东一城门的发掘,为研究商代城门形制以及早期城池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宝墩文化"于4500~3700年前在成都平原西南部和中部先后建造了8座古城址,采用的两面堆土的筑城技术,城址的形状大小,一大数小的群体布局等,都与长江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相同,共同构成了中国史前古城址群的三大类型之一。宝墩古城址群时代略晚,筑城技术与设计更加规范,推测该文化可能主要来自于长江中游,其动因或许与中国古史中"迁三苗于三危"的事件有关。处于成都平原北部的"三星堆一期文化",距今4800~4000年前,主要来源于距今5000~4800年前从西北山区下来的"桂圆桥文化";他们没有掌握建城技术,主要聚居于河流沿岸,与"宝墩文化"曾共存于成都平原南北两地,文化面貌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他们各自有一个数百万平方米的"中心聚落",在年代、地域、聚落形态、文化因素、来源去向等方面有诸多差异。他们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其主人或许分别是蜀史传说中的"蚕丛氏蜀王"与"柏灌氏蜀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