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雕龙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雕龙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收获王杰1990年至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队,对湖北省枣阳市雕龙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先后进行过五次发掘和近一年多的资料整理工作,初步了解到遗址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其上层是一个新文化类型的遗存.在揭露面...  相似文献   

2.
枣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桐柏山和大洪山之间的随枣走廊。枣阳县境内的滚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台地上分布着不少古代文化遗址,其中以雕龙碑遗址时代比较早,保存也较好。一九五七年和一九八○年,作过两次普查,今年八月我们又作了重点复查,这个调查简报是根据这次重点复查的资料整理出来的。雕龙碑遗址位于枣阳县城东北约45华里的鹿头公社永光大队境内。它  相似文献   

3.
雕龙碑是近几年经过科学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氏族村落遗址。地处湖北省江汉平原西北部枣随走廊,枣阳市境内的鹿头镇,面积为五万余平方米。年代距今为六千多年前至五千年前延续发展的历史。现存文化层堆积厚2.5—3米左右,上下送压有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即一、二、三期。共发掘出土有住房建筑遗存20座,大小型公共墓地各1处,墓葬196座,储存东西使用过的窖穴75座,用于祭祀活动的大型圆形建筑1处,遗迹3处,动物葬36座,生产、生活使用过的工具和器皿等遗物达3000余件。大量丰富多彩的出土遗物,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在改造…  相似文献   

4.
吴江龙南遗址房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吴江龙南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经过两次发掘,发现了多座房址及相关的辅助设施等遗迹,使我们能够对太湖流域原始村落的布局、它的组合与内涵,特别是房址遗迹进行分析和概括。本文拟在简报的基础上试谈一些看法。一、对房址遗迹几种现象的剖析1.废弃(倒坍)堆积从龙南遗址房址的现象分析,房屋的废弃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自动废弃,即先民因故迁徙,离开故址另选新址,原址逐渐成为  相似文献   

5.
雕龙碑遗址第三期遗存是该遗址发现的最丰富的遗存,其特征与前两期遗存明显不同。本文根据目前所发表的雕龙碑遗址第三期遗存及相关材料,就这类遗存的年代、性质、渊源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这类遗存是屈家岭文化早期流行于汉水中游和汉东地区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即"雕龙碑三期文化"。它是在"油子岭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仰韶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后被屈家岭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喇家遗址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黄河北岸的官亭镇喇家村。该遗址于1996年开始发掘,清露出规模巨大的环壕、供人们集中活动的小型广场、结构独  相似文献   

7.
家户考古是分析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依据雕龙碑第三期聚落的房址资料,首先甄别出家户在该遗址的考古遗存表现形式,也就是厘清该遗址的家户构成情况;再综合动植物考古资料和房址内保留的器物集合种类,推测家户可能存在的经济活动,进而评估该阶段的家户可能是兼职的家户手工业生产经济模式;最后,依据家户的房址面积和房内保留的器物估算雕龙碑第三期聚落的基尼系数,表明它是一种社会贫富分化不明显、较为平等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祁离高速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当地文物部门于2019年对离石德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多座较为完整的仰韶中期房址,几座结构完整者均呈五边形,出土一批组合丰富的生活生产用器,展现了晋南仰韶中期文化强势北渐的宏观态势,也为进一步了解吕梁山区该阶段家户结构及其聚落形态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雕龙碑第三期遗存的文明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对雕龙碑第三期遗存的化内涵,建筑特色与其它地区的资料进行比较并结合民族学材料进行研究,认为雕龙碑第三期遗存是一种混合性化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与家畜饲养业发达,家庭纺织业也较先进,社会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差别和地位高下之分,社会形态已进入字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包含龙山时代晚期至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以往研究主要针对年代序列和文化因素的分析,而通过总结房址特征、复原房屋结构和建造过程,重新研究该遗址的房址材料,根据建筑工序和功能的区别,可将朱开沟遗址的房址分为用于制作手工业制品、集会或承担宗教功能的公用建筑和承担日常起居的私人建筑两类。另外,房址形态的演变是基于人们对于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变化的适应行为。对朱开沟遗址的发展所受到的不断变化的自然及文化背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陕西白水县下河遗址仰韶文化房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白水县下河遗址进行了发掘,主要收获为三座大型房址。三座房址均为五边形,有内、外两层墙体,使用料礓石烧制的白灰铺设地面。房址内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石器、骨器和蚌器。这三座房址的发掘,对研究仰韶时期的建筑技术以及该遗址的聚落、经济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头山遗址发现至今备受关注,研究者以往多用类型学和环境考古的方法对遗址进行研究。为了揭示城头山遗址两千余年发展历程中的人地关系演变,本研究通过采用定量考古方法,对城头山遗址发现的房址柱洞进行统计描述和一元方差分析。结合环境考古研究成果,发现城头山遗址的柱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示出直径大小变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可能反映了城头山遗址聚落人口的持续增加与急剧减少都会影响到树材生长周期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坪头遗址位于山西河曲县刘家塔镇坪头村西,西南距县城约28千米,东依山丘,西邻黄河,附近有两条冲沟,南邻寺沟、北邻长尾沟(图一)。遗址位于俗称"城坡"的黄土峁上,地表散布零星的龙山时期陶片,断崖上可见房址、灰坑等遗迹。为配合准朔铁路(内蒙古准格尔旗至山西朔州)建设,2009年10月至11月和2010年4月至6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区现为阶状耕地,共布5米×5米探方29个,发掘面积725平方米,累计清理墓葬1座(M1)、  相似文献   

14.
15.
王炜林  张鹏程  袁明 《考古》2012,(1):54-62,1
下河遗址大型房址F1、F2、F3均为半地穴式五边形建筑,年代为庙底沟文化时期。这种大型建筑是我国宫殿建筑的滥觞。房屋的营建大致包括六道程序,房内的地面均为料姜石制成的白灰铺设。F1为目前所见同期房址中最大者,对认识下河遗址庙底沟文化时期聚落的组织管理和资源调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喇家遗址四座齐家文化的房址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发掘完成,在此后的数年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房址及房内人类骨骸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改变了发掘清理后的原始状态.为了保护房址和人骨遗骸,对房址进行了物理复原加固和化学保护.采用金属锚杆牵入嵌入方式、沟槽内嵌入固定体方式、利用孔洞嵌放固定体进行土体夯筑方式等加固方法,并使用非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溶液进行喷洒或滴渗保护.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实施,可以使这一举世闻名的齐家文化之灾难遗迹重新展示于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17.
塔山中层崧泽文化时期祭祀建筑遗存性质的认定,对良渚文化“祭坛”的渊源探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接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郑宽频女士来电得知,经中央民族大学林松教授等同志提议,经过数年努力,北京市文物局准备在北京三不老胡同(郑和在北京故居)和北京南郊郑村坝战役遗址(郑和赐姓源于郑村坝,这是郑和当年在北京西处重要遗址)立碑保护纪念。  相似文献   

19.
蒋乐平 《东南文化》2003,(11):20-26
塔山中层崧泽化时期祭祀建筑遗存性质的认定,对良渚化“祭坛”的渊源探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发掘了敖汉旗孟克河右岸的榆树山和西梁(千斤营子)两个遗址.其房址结构、出土遗物与小河西遗址比较相似,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形、梯形、不规则形四种,无门道,部分房址有外凸的"小窨"[1].个别房址有居室葬.榆树山、西梁遗址所测年代晚于兴隆洼一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