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N10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本文以N10绵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形制结构、材质纹样、装饰工艺,特别是腋下袖裆嵌片的特殊结构进行分析,其腋下结构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服装最早基于十字平面结构运用立体因素进行功能性探索的实例。通过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对绵袍进行复原实践,探讨古人的造物思想与制衣智慧。  相似文献   

2.
郭店一号楚墓年代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少华 《江汉考古》2005,6(1):68-72
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各类器物,具有战国中期偏晚和战国晚期偏早的若干特征,其中部分因素与包山一、二号墓接近,部分因素又与包山四、五号墓,马山一号墓及九店乙组墓四期六段的若干特征一致。包山二号墓下葬于公元前316年或稍晚;包山四、五号墓,马山一号墓和九店乙组四期六段的墓葬,是战国晚期早段较有代表性的楚墓,按照考古学分期断代以最晚的器物断定其时代下限的一般规律,郭店一号楚墓的时代应属于战国晚期的早段,其下限不晚于白起拔郢,具体年代应在公元前300年稍后不久。  相似文献   

3.
(一)一号楚墓的年代湖北省江陵县马山区滕店公社望山大队境内望山一号墓的清理工作,于1966年元月3日完成。出土文物六百多件,其中铜器二  相似文献   

4.
江陵马山十座楚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南城西北约8.5公里的马山砖瓦厂地处一片土岗丘陵,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于1982、1983年曾先后发掘了厂区内一号、二号二座楚墓。在配合马山砖瓦厂取土工程中,我们于1984——1985年又发掘了8座楚墓,编号马砖M10——17。与此同时,在砖瓦厂西边约1公里处的联山林场渠道边,发掘了二座楚墓(图一),编号马联M1——  相似文献   

5.
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凤鸟图案多不胜数,是目前已发掘的任何一座楚墓都不能比拟的。图案艺术性强,喻意深刻,以极其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楚文化的风貌,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宗教信仰意识。本文试图从中选择几幅作分析,以期得到前辈和同行们指正。  相似文献   

6.
三头凤试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楚人以凤为图腾,其遗迹在考古资料中屡见不鲜。1982年,在江凌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大量丝织品上,许多形态各异的凤鸟图案,尤为令人注目。其中 N_(10)上的三头凤图案,形象之奇特,不仅为此墓中所独有,在先秦文物中也是仅见的。N_(10)是一件浅黄色绢面绵袍,刺绣的三头凤和大花朵组成长条形图案,凤头面向观者,双目圆睁,颈部挺直,头上束很大的花冠,腹部滚圆。两腿略弯作半蹲状,双翅分别为一凤鸟头,面向中间。每幅纹样有两只  相似文献   

7.
郭店1号楚墓发掘于1993年10月,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相关报道和发掘报告均已公布,但还有木片俑16件未见报道。这些木片俑属于明器,数量之多前所未见,刻画的人物服饰、面部神态特征鲜明,象征着墓主生前享有四佾舞队,对于研究墓主身份和楚墓的葬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包山二号楚墓出土有一件彩绘漆奁,奁盖壁上绘有一幅写实性的人物车马图.本文通过结合三礼等文献的记载,对图画中的服饰、车马、礼节等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并推断其应是周代的婚礼之图, 恰反映了<仪礼·士昏礼>中所记载的六项礼节,为研究周代的婚礼、服饰提供了珍贵而翔实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楼淑琦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1):109-110,113,图版四
受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的委托,我有幸负责并参加了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蒙元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朝遗珍精品展》中服饰的修复与陈列工作,在这里主要介绍展览品中对鹰纹织金锦大袖袍、鹦鹉纹织金锦辫线袍和绫地云龙织金胸背辫线袍的服饰工艺及修复的体会。一、服饰工艺及修复方法(一)鹦鹉纹织金锦辫线袍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以往历代。《元史·舆服志》所记的皇帝、百官质孙,就有不少用织金衣料制成。织物加金,早在秦汉以前即已出现,古籍中就有“衣金缕”的记载,材料极其珍贵。椐虞集《道园学古录》所记,金锦…  相似文献   

12.
殷安妮 《收藏家》2013,(6):26-30
清代行服,是北方游牧民族——满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饰,不仅传承了满族服饰束身窄袖的特色,还因其要适应游牧射猎的需要,具有其他款式的满族服饰没有的特点和功能,这种方便实用的服饰,在满族曾经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的历史中,获得过“得胜袍”、“得胜褂”的美誉,在服饰制度作为政治制度一部分的清代,这种有军装意义的服饰,被载人清代史册。  相似文献   

13.
发型发饰是广义服饰的重要内容,也是服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仪礼》、《诗经》、《楚辞》等东周文献已出现对当时发型发饰的简单描述,但由于缺乏图像说明,对某一发型发饰具体形态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根据这些文献描述,有学者曾对东周时的发型做过概括性的论述[1],也有一些学者结合个别考古材料从多学科角度进行了个案或综合研究[2].但这些研究仍多是建立在文献基础上的,因此,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产生的分歧较大,对当时发型发饰的复杂性尚认识不足.目前,考古发现了一定数量的东周发型资料,它们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浙江、云南、新疆等省、自治区,其中包括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3]、江陵九店东周墓[4]、河南光山黄君孟春秋墓[5]等墓葬出土的发型实物;山东章丘女郎山战国墓[6]、山西长治分水岭东周墓[7]、湖南长沙楚墓[8]等墓葬出土的陶俑、铜俑、木俑人物形象发型;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帛画[9 ]的画像人物发型.各种发饰的考古发现数量则更多,这些都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东周发型发饰奠定了基础.鉴于目前考古材料所见女性形象较多,且发型发饰与女性关系更为密切,本文将对女性发型和发饰作初步考察,在系统梳理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对其分布、使用人群的身份等级、发型与发饰的关系、结髻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文献就一些存在分歧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文史春秋》2006,(11):F0002-F0002
大明山距广西首府南宁市区仅80公里,有“南宁后花园”之称,壮语称之为“岜是”,其意为“始祖之山”、“圣山”、“龙脉之山”,是广西中部第一大山,她横跨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绵延150多公里。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上,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龙  相似文献   

15.
楚“神树”在楚墓中屡出不鲜。本以湖北荆州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的一棵髹漆的自然树-神树为例,并结合考古发现的神树标本、献记载的神树神话,对楚神树的形态、神树崇拜的起源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研究。同时对天星观二号墓髹漆神树的性质与功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 竹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说明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土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然而,在考古发掘中,由于历史与自然环境等因素,古代竹器不易保存,故发现很少。目前所见到的较早的竹雕器是湖北江陵拍马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三兽足竹卮和西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南齐书…  相似文献   

17.
秦俑二号坑紫袍跪射俑的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袍跪射俑位于二号坑弩兵方阵21号探方18号过洞内,出土号为T21G18-07(图一),出土时该俑仰靠在北侧立柱上,与砖铺地面形成45度夹角,面朝东,为下蹲式跪射俑,因长裙下摆及披膊露出鲜艳紫色,故暂称之为紫袍跪射俑。  相似文献   

18.
河南正阳苏庄楚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庄一号楚墓(M1)位于正阳县城东北30公里的寒冻乡苏庄村的西南地(图一)。这里的地势东高西低,在村西形成南北向的土岗。在土岗上从南向北分布着五座土塜,当地群众称之为“五女塜”。这座古墓为其中的一座。汶河从塜西北100米处流过,向东南注入汝河。  相似文献   

19.
在战国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文中,有一“”字,它涉及中国古代祭祷中的沉祭,可与商甲骨卜辞以及周礼中有关记载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20.
“镇墓兽”辨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镇墓兽”辨考邱东联“镇墓兽”是楚墓中常见的随葬物,它的大量随葬构成了楚墓区别于中原东周墓的一个显著特征。对于楚墓中出土的“镇墓兽”已有许多学者就其形制、变化规律及其所包涵的文化因素均进行了较好的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镇墓兽”的内涵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